前言: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在初一年级时还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关于数学学习难问题很快就凸显出来,出现学生主动性。自觉性差的现象,成绩也一直难以提升。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从学生自身来说,每一个学生都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成绩的高低,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及老师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数学教学,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来说综合数学能力是有相当大提高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从而使教学任务成功完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现代的初中生进行教学,他们主要是致力于全体学生的提高,不管是教师备课还是教学、课外辅导等等方面,一般不会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差异。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成绩差的学生因为觉得难度大,无法下手而产生自卑情绪成绩变得越来越差。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一个层次,忽略了同一个问题出现在不同人身上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因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智能差异不明显,但是基本在进入初中之后随着学习的课程增多,很多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初三阶段这种两级分化的情况愈发严重,繁重的学习任务吞噬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升高中的关键阶段,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只有加大对优生的培养。所以为了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来降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必须要根据本班情况,对学生分层实施教学和辅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初中数学教学分层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分层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智力、基础及态度等有一定了解后,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分为a层;各方面都还可以,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不稳定分为b层;各方面相对较差,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分为c层。要不定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的变化调动分组,激励低层次学生向中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
自古以来就有因材施教一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备课,对于教学目标除了全班学生的共同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该划分不同层次的目标,低层掌握课堂内容并学会基本方法,中层要熟练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上层应该在中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分层授课
在课堂上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开展一些课堂活动,在活动中的问题先让c、b层的学生来回答,对于难度系数相对较大的让a层学生来回答。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c层的学生优先回答,这样他们不仅得到了a层学生的帮助、老师的表扬还可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可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四)作业分层
作业可以反映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作业的设计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根据不同层次可以接受的程度来设置题量、难度,使每个学生只要跳一下就能摘到好果子,来加强学习得积极性。
(五)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时采用一卷盖三层的形式,a层学生整份试卷要全做,bc层将难度大的题目去掉后也折算为满分,同时对成绩册进行改革。这样的改革使学生们在考试之后不会出现自卑自傲心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那些在传统评测中永远不及格的c层学生考到80分左右,激发学习兴趣与ab层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六)课后辅导分层
课后加强对c层的辅导,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采用当面批改作业、成了课外补课小组,及时来解决他们的学习障碍。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加强指导,a层开展一些知识竞赛,同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共工作。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初中阶段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对今后他们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缺点,但是在现阶段是解决两级分化的最好的办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
论文作者:任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学生论文; 成绩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层次论文; 作业论文; 初中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