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玉雪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图书馆,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古籍收藏、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机构。由于各种条件制约,高校古籍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古籍保护管理不善、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者们在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提出古籍数字化、古籍数据库建设、古籍保护人才职称制度等一系列解决之道。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古籍保护 古籍数字化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知识传承、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国古籍主要存放在各级各类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其中最重要的古籍存放机构,在教育科研一线承担着古籍的收藏、保护和利用工作。不论是全国重点高校还是地方院校图书馆,都设有古籍部。虽然类型和数量不尽相同,但各方力量仍汇聚成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与尝试,高校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等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古籍保护管理不善、技术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仍是制约古籍文献保护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现代技术与信息媒介的发展背景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古籍保护者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我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现存

1.1 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虽然一些高校设有古籍部,但是对古籍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造成古籍保护人员岗位职责不明,内容不清,部分高校图书馆对古籍馆藏数量及馆藏状态没有准确的数据分析。对馆藏数量没有精确把握,导致保护工作进展慢。针对所藏古籍当前状态,如残损程度、古籍价值、借阅频次、最佳修补时间等了解不清。由于大多数古籍借阅次数少、流通频率低,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馆藏古籍的状态,很难发现古籍的破损,甚至部分古籍被“束之高阁”。如果残损的古籍得不到及时修补,残损程度就会愈加严重,直至失去修复价值。

1.2 古籍保护技术设备缺乏。

古籍历经久远,在流传过程中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形成破损,严重的会出现粘连、脆化、絮化等问题,加快损毁速度。在自然条件下,环境的温度、湿度,甚至空气洁净度及大气中紫外线的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古籍的保存寿命。根据文化部提出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古籍特藏书库环境温湿度应控制在温度为16℃—22℃,相对湿度为45℃—60%,并且温度日较差不大于2℃,相对湿度日较差不应大于5%。”[2]这就要求古籍书库配备高性能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然而高昂的设备价格令很多图书馆望而却步,国内仅有少数大型图书馆能满足条件,达到标准水平。另一个影响古籍文献寿命的因素是大气污染导致的纸张酸化问题。为了降低古籍文献书库的污染指数,要求书库封闭性优良,以及配备足量的空气净化装置,这是多数高校馆无力承担的费用。

1.3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紧缺。

古籍保护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方法。原生性保护指修复原本,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原本古籍。这是还原残损古籍“本来面目”的重要手段,有的技艺高超的工匠修复完的古籍甚至用肉眼都很难辨识出修复痕迹。古籍修复是一项传统技艺,在中国有数千年历史。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参与推动这门技艺的发展,甚至在之后发展过程中还曾出现过流派纷呈的盛况。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一些老手艺人退休以后后继乏人,还有一些人直接另谋生路,一些传统技艺逐渐消亡,仅存的一些修复技术就显得弥足珍贵。针对这种情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采用集中培训的形式培养了一批修复技术人员。随着老一辈技师退休,年轻一代后续力不足,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这门古老的行当。我国古籍修复事业始终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修复工作单调枯燥、工序复杂,有时候修复一部古籍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极其考验耐心与毅力;二是工作环境“脏、乱、差”,由于古籍无一不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礼,大都存在灰尘、细菌、微生物等情况,长期作业容易感染细菌、引发鼻炎、过敏等病症,一般人不愿意从事;三是古籍修复人员不受社会重视、就业面窄、工作单一、职称低、待遇差。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难以形成优良的团队;四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矛盾问题。近年来,如金陵科技学院、天津市艺术职业学院等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古籍修复专业,但是这些专业课程几乎都为本专科甚至高职层次的课程,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人才的准入门槛都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高学历者兴趣寥寥,本专科人才求而不得,造成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供需不平衡。

1.4 古籍保护资金的短缺。

保护古籍文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真正能落实到各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专项资金少之又少。不管是密闭精良、恒温恒湿的古籍储存空间,还是各种先进的现代仪器,甚至单纯的古籍修复工艺,都需要大量、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而且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路行情水涨船高。五年前修复一部残损古籍平均花销只有100多元,现在修补一部古籍却需要将近三倍的价格。目前各高校馆藏古籍文献多以万计、十万计,按残损率30%计算,要修复所有的残损书籍需要近千万甚至更多的资金,如此巨额的经费投入恐怕很难实现。

“古籍数字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1]。在信息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古籍进行“再生”,无疑是挽救古籍的有效手段,更是造福读者的重大举措。通过数字化途径复制古籍,令珍稀的古本文献化身千万,读者无须翻阅原本,就可以实现与古籍面对面的“历史交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陆续展开古籍的数字化工作,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国民意识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工作进展缓慢,收效甚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古籍数字化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古籍保护的对策

2003年底,CALIS古籍联合编目数据库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高校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建成初期系统接纳了北大图书馆等9家重点高校图书馆作为成员馆,现今已发展到容纳十多个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文献数据。读者可以利用数据库准确全面地进行文献查询、对古籍书目精准定位并可以了解文献的相关信息。

2.1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工作人员倾听、记录群众意见后,先在锻炼对象中开展认领,超出能力权限的通过临时党支部交办到所驻社区城市基层党建联建委员会,在驻区单位党员、住区党员中开展认领;对需要市委、市政府层面解决的,通过城市基层党建街道共建委员会上交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上报到市委市政府,变成全市共同行动,让党及时听到了群众的“声音”,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做好宏观管理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详细规定各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权责。其次,对照普通书籍的管理方法,对古籍文献的数量、状态定期盘点、清查,并分级管理。“分级”指将古籍文献按照价值、借阅频率、残损程度等要素区分等级、差别对待。如价值高、残损程度大的古本要优先修复、借阅频次高的要增加检查频次等。最后,对每一本古籍都应该建立详尽的档案以便于集中管理。

2.2 加速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进程、加强对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

继续采取引育并举的措施,培育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对现有数字出版企业按产业链分类管理,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扶持的措施,全产业链每个节点扶持1-2家龙头企业,3-5家骨干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各环节企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市级重点项目原则上由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参与;二是运用招商手段补充产业链缺少环节。根据完善产业链的需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来渝设立分部或迁入重庆,或根据重庆市产业发展需要设立相应机构。

面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种种现状,高校古籍保护人迎难而上,在信息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刻苦钻研、认真实践,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策。

古籍修复人才短缺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另一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两个重要方针,一方面在高校设立更多的古籍修复相关专业,培养优质高能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开展古籍修复师认证制度,让社会各种力量都参与到古籍保护工作当中。与此同时,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解决方法:一是招收具备高文化、高水平、高素质,以及真心爱护古籍并愿意专注修复工作的人员;二是切实提高古籍修复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并设立职称制度;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供学习机会,提高技术水平。第四是将大学教师吸引进古籍修复队伍,并且带动大学生队伍中具备相关知识、对古籍修复工作有热忱、怀有使命感的人才加入古籍修复的行列,目前国内复旦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陆续采用这种方式,吸引一批热爱历史古籍文献并愿意参与到古籍修复工作中的优秀学生。

除此之外,古籍缩微和古本影印是近年来对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有效手段。如北大图书馆收藏有一百余部大型古籍影印本丛书,约含8万册图本,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的阅读需要。

丹七软胶囊脂溶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庞 颖等(6):766

2.3 逐步解决人才匮乏与资金短缺的问题。

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图书馆积极投入建设古籍特藏数据库。“如由北大牵头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汇集了包括北大图书馆在内的国内24所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8.35万册”[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

资金方面,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都加大了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古籍存放条件的改善、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古籍数字化利用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在现浇箱梁中的应用…………………………………… 韦新强,吴阳露,陆建培(3-159)

3.古籍保护工作的前景

对于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古籍保护发展之路,一方面,加快古籍的数字化进程,着力开发古籍数据库,促进其普及推广、检索查阅和研究应用。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解决古籍保护问题的最根本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古典文化讲座、读书会、专题讨论组等多种方式,让读者真正走近古籍。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古籍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推广通俗读物、设立在线讲堂等多种方式,把古籍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

最后,高校古籍保护工作应该深入开展海外中华古籍的合作保护,积极参与古籍保护国际行动,推进国际古籍保护项目使用和科技攻关,促进海外中华古籍回归。

参考文献:

[1]晏红英.浅论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整理与利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3):123-124.

[2]王志双.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科技图苑,2013(02):52-54.

本文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立项课题《学科交互式习题库及智能评价系统建设与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6-R-46827)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  ;  ;  

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