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进行结构化教育的护理体会论文

1例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进行结构化教育的护理体会论文

1 例2 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进行结构化教育的护理体会

申瑞霞,高俊香(指导老师),葛艳红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摘 要: 总结1 例2 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运用结构化教育理论及方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从而帮助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了血糖水平达标,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妊娠;结构化教育;护理

0 引言

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为糖尿病合并妊娠。有关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母婴结局与其妊娠期的血糖控制情况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的促进血糖水平达标,减少孕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结构化教育模式[2]是将糖尿病教育分为几大模块:饮食、运动、低血糖处理、胰岛素注射、自我血糖监测、并发症防治,对教育对象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相关内容教育,定期评价教育效果,从而不断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本病例通过对1 例2 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运用结构化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重点针对患者的孕期低血糖应对、营养支持、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方面进行指导,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联合应用胰岛素治疗共同促进血糖达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9 岁,已婚,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 年,停经9 周”以“糖尿病合并妊娠”收入院。诊治经过:患者1年前查体发现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当时伴乏力、多尿、口干、多饮,无多食、易饥、体重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 型糖尿病”,给予地特胰岛素控制血糖,因过敏停药。空腹血糖波动于6-7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12-13 mmol/L。生育史:于8 年前胎剖宫产一子,出生体重2450 g,身体健康。目前妊娠9 周。入院查体:T36.6℃ P76 次/min

R18 次/min BP120/80 mmHg 身高145 cm,体重55 kg,入院随机血糖:6.3 mmol/L 血酮:0.7 mmol/L 尿常规:葡萄糖1+,糖化血红蛋白: 9.5% 生化检查:血清总蛋白63.8 g/L 血清白蛋白38.9 g/L 血清钠 131.9 mmol/L 其余化验指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2 型糖尿病合并妊娠 宫内孕9 周。治疗: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门冬胰岛素降糖。

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大约是维护一个老客户成本的六倍,可见维护老客户是如何重要了。制定回访计划,何时对何类客户作何回访以及回访的次数,其中的核心是“做何回访”。不断地更新数据库,并记录详细的回访内容,如此循环便使客户回访制度化,日积月累的客户回访将大大提升销售业绩。

2 护理

2.1 评估方法。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床边问诊、查体,通过进行连续3 天,每天30-60 分钟的护理沟通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心理、认知、依从性等方面的问题。

2.3.1 血糖监测方法不规范:目标:能说出影响血糖监测结果的常见因素,正确进行血糖监测,知道血糖控制目标值。措施:对患者评估发现,患者对血糖试纸储存知识缺乏;消毒后挤血方法不正确,血糖试纸无开启日期,局部采血后挤压指腹。针对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好,有记录习惯;在患者住院第3 天至第4 天,告知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空腹3.3-5.6 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为5.6-7.2 mmol/L;对患者讲解血糖试纸保存时间,开启血糖试纸时要在瓶身注明开启、失效日期;用示教、反示教方法指导患者采血局部挤压方法,并告知患者局部不正确的挤压会使所测血糖数值偏低。效果评价:反示教方法查看患者,采血规范,能说出血糖控制目标值和影响血糖监测结果的因素,空腹血糖3.3-5.8 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为5.6-8.5 mmol/L;血糖试纸保存方法正确。

2.3 存在问题、达成目标、促进目标达成措施

2.2 教育计划。将教育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从4 月9 日至4 月21 日为期12 天的时间围绕内容对患者进行教育,每次30 至40 分钟,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课程评价新标准针对传统的评价标准明确了三个问题: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到底是突出哪一个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谁是主体;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传递。

2.3.2 孕期营养知识缺乏:目标:保证孕期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保持体重增在11.5-16 Kg,其中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400 g[3]。措施:评估发现,患者对孕期营养支持不了解,认为孕期要一直严格控制饮食;患者BMI 为23.84 m2/kg,在住院第5-7 天,通过与患者沟通,讲解孕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结合患者家庭经济情况,制定孕早期、孕中期及孕后期饮食计划表,具体如下:①孕早期(12 周以内):每天总热量1200 kcal,分别为碳水化合物660 kcal(165 g,占比55%),脂肪324 kcal(36 g,占比27%),蛋白质216 kcal(54 g,占比18%);按照早餐1/5、午餐2/5、晚餐2/5分配三餐热量;上午10:00 和下午16:00、晚上22:00 加餐,加餐为西红柿、黄瓜、牛奶或苹果各1 份;并告知患者吃水果时机以及如何选择低生糖指数的水果。②孕中期(孕13 周至28 周):每天总热量1400 kcal,为防止饥饿性酮症,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28 kcal(182 g,占比52%),脂肪含量为392 kcal(43.6 g,占比28%),蛋白质含量为280 kcal(70 g,占比20%),按照早餐1/7、加餐1/7、午餐2/7、加餐1/7、晚餐2/7 分配三餐热量。③孕晚期(孕29 周以后):每天总热量为1500 kcal;孕中晚期营养素分配为: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65 kcal(191.3g,占比51%),脂肪含量为420 kcal(46.67 g,占比28%),蛋白质含量为315 kcal(78.75 g,占比21%),按照早餐1/7、加餐1/7、午餐2/7、加餐1/7、晚餐2/7 分配三餐增加热量。④每天饮水不低于1500 mL。⑤考虑到孕期的特殊情况,允许患者每天进食低生糖指数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等200 g。⑥效果评价:患者孕早期体重增长为5 kg,能够按照饮食计划表合理补充每日所需能量,注重蛋白质的补充。

2.3.3 胰岛素注射知识及技能掌握不足:目标:掌握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方法,注射部位不发生硬结、感染、脂肪增生等。①措施:糖尿病患者怀孕后,应立即停止口服药物治疗,改为胰岛素治疗,患者对地特胰岛素过敏,故孕期使用门冬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在患者住院第8 天至第9 天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孕早期可在腹部注射,孕晚期可在侧腹部捏皮注射,注射胰岛素后产生局部硬结和皮下脂肪增生是胰岛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注射部位轮换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为患者建立注射部位轮换图表,帮助患者很好的掌握轮换方法,提高执行性。②效果评价:通过反示教,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并能按照轮换表进行注射,掌握注射部位评估方法。

3 结论

此位患者运用结构化教育理论的及方法,在充分评估其整体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列出需要为患者解决的各项问题并整理制定出教育模块,根据问题重要性及患者需求列出时间计划表,有顺序的按照计划对其进行教育同时注重效果的评价;通过孕期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低血糖应对等综合干预措施,在为期12 天的时间里解决了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效的提高了其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保持孕期血糖和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满意的血糖控制对孕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也会有明显减低,对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等发生率也可显著降低。

本研究显示,瘤体大小影响栓塞疗效,直径较大的血管瘤多数为多支动脉供血,部分供血动脉在造影时不易被发现,且巨大肝血管瘤栓塞累及范围较广,过度栓塞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或严重并发症,因此可以采用反复多次栓塞的方式,先栓塞其主要供血动脉后,再栓塞其他供血动脉,不能能够缩小肿瘤坏死,还能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对肝功能的损伤。在透视下,导管超进行栓塞剂的缓慢注注入,防止正常肝组织血管内出现栓塞剂的返流,是促进疗效提升、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11,12]。

参考文献

[1]胡艳粉,李领侠,张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我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生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 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143-150.

[2]鞠昌萍,孙子林,金辉,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的构建及初期运用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0):615-616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iabe-tes-2011[J].Diabetes Care,2011,34(Suppl):S11-S61.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134

本文引用格式: 申瑞霞,高俊香,葛艳红.1 例2 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进行结构化教育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03+205.

标签:;  

1例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进行结构化教育的护理体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