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元素在小微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任家永,张重阳,黄亚兰

海派文化元素在小微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任家永,张重阳,黄亚兰

——以武生院江南剧场为例

任家永 张重阳 黄亚兰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摘要:文章以探索海派文化发展脉络和元素组成为基础,分析海派文化的特征及应用,主要针对建筑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应用在武生院江南水乡小微建筑的设计中,目的是既要体现文化元素的装饰功能,也要体现使用功能,并且要符合社会属性。

关键词:海派文化;小微建筑;属性

前言

上海地狱文化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无论是建筑、文学、戏曲,还是各种生活细节和生活规律等都有其明显的特点,综合起来形成了“海派文化”。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江南水乡东端的江南剧场,属小微建筑形式,在装饰装修、文化宣传上都要体现海派文化元素的特征,因此通过收集整理,在江南剧场的设计中,要尽最大可能体现海派传统文化的特征,但又不失创新。

海派文化元素基本特征

海派文化的发展阶段

“海派文化不等于全部上海文化,而是上海文化独特性的集中表现”。[1]海派文化是随着上海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有其客观历史规律的,通过综合分析和对历史的梳理,海派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萌芽期,主要指1843年以前,在传统吴越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孕育海派文化;成长期,主要是1843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转折期,主要建国后到1976年之前;成熟期,即1976年—2010年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创新期,即2010年世博会以后,海派文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形式的中国馆,被誉为“东方之冠”,上海新天地的改造设计等,都有其明显的创新性,但又不失文化传统,都受到了广泛的称赞。

海派文化的基本特点

海派文化兼容并蓄,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还有十里洋场的经济特性,因此归纳起来,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开放性,海纳百川,善用他山之石;创新性,有吸纳但是不照搬,如金茂大厦,既有西方建筑技术和装饰材料,但又有中国古塔的特征;扬弃性,十里洋场,鱼龙混杂,难免泥沙俱下,但海派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清醒的辨别;多元性,海派文化不要求纯之又纯,而是雅俗共赏,兼容并蓄;商业性,因其文化、经济地位以及发展环境,商业性更加凸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海派文化元素的内涵

2.1 建筑文化

因上海开放较早,又有殖民背景,因此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多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园”的称号,既有欧式典型风格,如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又有典1型的民国建筑等,但是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应该是民居建筑,即石库门民居,被称为里弄或弄堂,因此说海派建筑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2.2 艺术文化

海派文化在艺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如文学艺术,以周瘦鹃,张恨水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京剧、文艺副刊、连环画、火花、画报以及月份牌等,都有浓郁的海派风格,这些文化元素在今天的设计领域还一直被广泛应用,其特征明显,代表性强,丰富了海派文化的内涵。

三、海派文化元素与建筑关系探索

海派建筑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但最能体现其文化元素,又有代表性的建筑,非上海民居莫属,即上海里弄民居建筑,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产物,主要分为老式石库门里弄、新式石库门里弄、花园式里弄、公寓式里弄。“弄”指狭窄的小路,里弄指由狭窄的小路相连组成的住宅群。里弄的建筑文化风格,主要是有江南民居建筑特征和西式建筑布局模式,比如颜色多以青灰色为主或土红色为主,屋顶有的配有翘角飞檐,而布局形式又像西式的连排小别墅。

四、案例设计分析及应用——以武生院小微建筑为例

4.1 项目背景

该小微项目位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江南水乡东端,称作“江南剧场”。因其在整体规划中属七大风情园中的上海风情园,因此在建筑装饰风格中要体现传统的海派风格,又因其南靠生活艺术楼,因此在文化装饰上,也要包含海派的文学艺术、美食等方面的文化宣传设计,现建筑主体已经建成,属一层抬升露天剧场,由表演舞台,观看平台以及文化宣传栏等组成,东西两侧分别各有一个入口楼梯。

4.2 海派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

4.2.1 入口门

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入口门,在设计中门洞尺寸较小,以中式门楼造型为基准,又具有石库门的材质特征,门框用石材制作,颜色以灰色为主,门以木质材料为主,颜色为乌漆色,门上要有铜环作为装饰。

4.2.2 剧场主体

剧场因为是露天形式,主要设计任务就是地面铺装的设计,地面以灰色大白花石材为主,兼具红色印度大理石石材收边,既符合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且还体现了海派建筑主体色调以灰色墙面加红色腰线为主的特征。

4.2.3 平面装饰文化

该部分主要以平面宣传展示为主,需专门设计平面作品,作品内容主要围绕海派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为时间轴,横向展开,主要涉及建筑文化、文学、戏曲、美食、艺术以及海派文化的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展示。既体现平面设计的装饰性,也体现学校教育的文化普及性,即设计既要有自然属性,也要有社会属性。

结语

海派文化有其发展根源和发展脉络,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其发展和应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了解城市发展历史,不忘本。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体现在方方面面,文脉就是这座城市的魂,有魂的城市会让人“游之者忘倦,寓之者忘归,居之者忘老”。[2]而作为学校来讲,更应该有其发展的文脉,让学生和老师们的归属感增强,因此学校江南水乡沿线具有明显江南风格的建筑群的设计与建设是有其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唐明生.海派园林.文汇出版社,上海.2010

[2]沈福煦,黄国新.建筑艺术风格鉴赏.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

[3]任家永,男,山东聊城人,现任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系副系主任,中级工程师。

论文作者:任家永,张重阳,黄亚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海派文化元素在小微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任家永,张重阳,黄亚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