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工业发展分析_市场机制论文

“入世”与我国产业发展问题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入世”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入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障与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任务是我国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的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迈入了后工业化社会,高科技含量的信息产业、第三产业已在这些国家经济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反观我国则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道路仍远未完成。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分析,1998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仍高达18%,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却仅为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参见表1)。从制造业内部的结构来看,通常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消费品制造业的份额达3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而通常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品制造业的份额为32.5%,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表1数据的分析表明了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进程仍未完成,产业结构失衡,产业发展层次仍相对偏低,这种状况无疑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从国内情况来看,有待完善的产业结构状况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了调整期,体制转轨有待深化,宏观经济积累的一些结构失衡问题有待调整,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很直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比重明显偏高的第一产业与发育相对不足的第三产业,导致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阻碍了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广大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另一方面,第二产业虽已获得了轻快的发展,但该产业的内部结构却很不合理,低水平的一般加工工业由于重复建设,盲目扩张,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行业却又发展不足,比重过低,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又表现出了供给结构不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着的需求结构的问题。因此,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被普遍认为是造成近年来我国通货紧缩,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重要因素。

进入2001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困扰我国的通货紧缩现象虽已得到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也已经止跌回升,但总体看来,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还远未完成,产业发展状况仍不容乐观,因而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

其次,从国际环境来看,相对偏低的产业结构层次影响了我国比较利益的获得。

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劳动力资源相对密集的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出口产品因竞争激烈而价格偏低,而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却往往享受着丰厚的利润率,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比较利益的分配方面往往处于劣势。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如果仅满足于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不注重培育发展自身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力争从更高的领域参与国际分工,对于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本着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更有效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的目的,我国也必须加速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期从更有利的领域参与国际分工。

表1 我国产业结构层次的国际比较

单位:%

资料来源:"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World Development Report1992/2000,The World Bank。

从国内、国际两方面考察,相对偏低的产业发展状况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维护。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入世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发展之间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事实上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层次相对偏低的情况,又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客观造就的。可以设想在不存在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各产业必将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最终会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与演变。

但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已势不可挡,我国经济也终将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也是一次国际间产业调整与转移的过程,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各产业的发展又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际间产业调整与转移的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加入WTO的挑战,将会对我国的产业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

“入世”是我国迈向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入世”有助于我国更深入地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从而有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进而也将有助于我国各产业的长远发展。但在短期内,随着“入世”前后各种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拆除,我国各产业都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因此各产业的发展都将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对于某些产业的冲击甚至将是致命的。下面将以纺织服装、机电、石化三个典型产业为例,简要探讨“入世”将对我国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纺织服装业

纺织服装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入世”的整个过程中,众多资料都表明了纺织服装业将是我国“入世”最大的受益者。“入世”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最大影响在于将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纳入了世贸组织纺织品、服装协议(ATC)的管辖范围。ATC协议的核心目标是逐步取消配额限制,实现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完全自由化。

按照ATC协议的规定,首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设限国将从2002年起将分阶段取消对我国若干品种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配额限制,直至2005年取消全部设限产品的配额限制。在此期间,对于保留配额产品的进口也将给予一定的额外增长率,从而给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带来了巨大的出口机会;其次,随着出口配额限制的取消,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也不必再为争取有限的配额而支付额外的成本,欧美等设限国借口“非法转口”扣减我国配额的作法也将失效,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入世”后,在世贸组织的约束下,发达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作法也将有所收敛,也有助于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因此,“入世”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机电业

机电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入世”后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口关税水平将有所下调,尤其是汽车等产品的保护性关税将大幅度的下调。同时,我国目前对汽车、摩托车、彩电、显像管等15类157个税号机电产品,以有配额的许可证管理形式实施的进口限制措施也将逐步取消。另外,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国产化比例、外汇平衡、贸易平衡等方面采取的限制措施也将要逐步取消。通过上述步骤的实施,我国机电产业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

机电行业由诸多部门构成,部门间的技术层次复杂,因而面对“入世”的挑战,各部门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有所区别。纵观机电行业中的不同部门,在一般家电生产部门,我国已形成了“海尔”、“春兰”、“长虹”、"TCL"等一批能与国外著名厂商相抗衡的知名骨干企业,已基本占据国内市场并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工程机械、摩托车、机床、计算机制造部门,国内企业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低档产品制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在某些领域甚至还优于竞争对手,但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制造方面则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汽车、通信设备制造方面,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国内企业仍存在显著的差距,在“入世”后的一段时间内,适当的政策扶持仍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机电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但总体看来“入世”后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将使我国机电业中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部门或生产环节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而其中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生产部门与生产环节却将会因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而感受到较大的压力。

(三)石化业

石化业由于既提供其他行业生产所必须的基础性原材料,又提供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消费资料,对于国计民生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国有资产在我国石化业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入世”带给我国石化业带来的最主要竞争压力在于迫使我国石化业加快规模化、集团化的步伐,尽快实现规模经济。事实上,早在198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时,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就走上了打破条块分割,发挥规模经济的道路,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这条路还远没有走完。就总体规模而言,我国石化工业无论是在资产总值还是年营业收入方面与美国杜邦公司差距并不很大,但具体到各个企业而言,我国石化企业的规模则显得太小,影响了企业的效率。规模小导致了高成本低效益,下游产品开发度低,综合利用率更低。规模小也使得企业技术改造乏力,品种少、质量差、能耗、物耗高。石化工业是规模经济十分突出的产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上述问题仍需坚定地沿着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走下去。

“入世”前在国家的保护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石化企业仍可以在相对较为封闭的国内市场上从容地组织生产,获取丰厚的利润,也得以较从容地逐步实施规模化、集团化战略。但“入世”后国家对石化企业的保护政策将会加速取消,石化产品的进口税率将大幅度降低,国外跨国石化公司也将加快对我国的投资与产品出口步伐。由于规模、技术方面明显的劣势,国内石化企业将面临严峻的严力,从而实施规模化、集团化战略的任务将会变得更为紧迫、艰巨。“入世”后,由于资本、技术禀赋方面的劣势,我国诸如石化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将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而言,“入世”有助于强化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些产业与部门的发展,而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部门则会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不利于此类产业与部门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入世”将在我国形成一种“反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三、加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分析

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充分考虑到“入世”对我国产业发展环境将造成的影响,我国须充分利用“入世”前后的保护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顺利实施。

(一)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制订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我国的产业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两个层次:

首先,立足于现有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凭借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竞争是各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人口多、资金少、技术相对落后的客观要素结构状况,决定了我国现有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当前我国赢得国际竞争的法宝。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入世”给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国应适时地把握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依靠这种市场份额与利润,可以积累资金、引进技术,提高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进而有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积极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对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入世”后坚持以现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其次,适应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经济全球化,也并非一味强调发挥现有的、静态的比较优势。适应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也是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从国内环境的角度考察,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不仅不同产业之间,即使在同一产业内部,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间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从国际环境的角度考察,我国各产业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环境也不是同质、一成不变的,而是由诸多不同层次的国别市场、细分市场组成的;另外国内市场也并非是在“入世”后立即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而是存在一段的缓冲期。多样化的国内、国际环境固然增加了我国产业发展规划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却又为我国通过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国内各产业、部门都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结合自身发展水平,瞄准相应的国际市场层次,充分利用入世前后的保护期提高自身的资本、技术密集程度,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与完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若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将面临着自动调整的压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投资主体利益约束机制软化、条块分割现象所导致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制约着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阻碍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表明了,越早、越彻底地摆脱行政计划干预、引入市场机制的产业,往往发展越为迅速,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会稳步增强。比如家电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由于我国较早地放开了家电产品市场,取消了针对家电产品消费的诸多行政限制,形成了规模迅速扩大、全国统一的家电产品市场,为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张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由于家电业的发展在资金、资源配置方面所遇到的行政限制也相对较少,又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产业资金、资源市场,有助于产业中优势企业的成长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才形成了今天的“海尔”、“春兰”、“长虹”和"TCL"。可见,促进产业发展,市场机制的优势在于能较好地兼顾了产业整体扩张与产业集中度提高两方面的要求,从而有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而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作用下,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顾此失彼。

为此,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需要十分重视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与完善。从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近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统一认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大局出发尽快清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针对产业产品消费和资金、资源配置的过多的行政干预与限制,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措施,打破地方保护。确保我国市场在向国外开放之前先向国内开放,形成全国统一的产业产品与资金、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产业的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根本保证。

从更深层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各国物质经济实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各国经济体制完善与否、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较量。因此,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与完善也是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三)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明确政府职能,充分发择政府的作用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并非要否定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事实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与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分工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只有明确了政府的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才能有效地防止政府越俎代庖,过多的干预市场,也才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与完善。

根据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在促进产业发展,应对“入世”冲击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主要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特定的产业中更有效地发挥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作用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国有资产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的特殊产业。“入世”后,这些产业往往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培育国际竞争力,在这些产业中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就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上述的石油化工业即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国有资产在我国石化工业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而石化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却又在于国有资产布局过于分散,企业规模小,难以达到经济规模,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导致了企业高成本低效益,技术改造乏力,因此调整行业国有资产布局,扩大企业规模是增强石化工业国际竞争力,应对“入世”冲击的必由之路。诚然,适应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发展趋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在涉及国有资产布局调整的重大问题上,需要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切实有效的承担起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所应有的作用,积极开展资本运营,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实践表明,在政府相关机构推动下的国有资产布局调整往往进行的比较顺利、成功,前提条件是政府相关机构的决策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当然,这就又必然要涉及如何防止政府相关机构在处置国有资产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决策的效率与客观性;(2)加强学习研究与经验积累,增强政府相关机构对经济规律、管理技能的掌握,提高决策的准确性;(3)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力图通过完善的资本市场运作规则,规范政府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

2.制定与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国的产业发展规划应包括两个层面:(1)立足于现有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适应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在第一个层面中,要求我国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企业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为此,需要采取的产业政策主要是,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功能,提供完善的国际经济信息,增进产业、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促使有条件的产业、企业早日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求得发展。在第二个层面中,除了各产业、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政府相应的产业政策的支持、促进作用同样十分重要,主要体现为:(1)在加快清理阻碍市场机制完善的各种人为因素的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促进消费措施和投资、税收优惠措施,为特定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以加速战略性产业的发展。(2)适应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技术开发的外部性,加大财政投入对产业技术开发的支持,同时,积极推进科研体制的改革,形成适应国际竞争形势的合理的科技力量布局,在基础研究和教育领域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而在应用研究领域则应尽可能的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增加R&D经费。

3.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保护措施,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与以往不同,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在国民经济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国内各产业面临着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压力的背景下进行。为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在一定情况下,运用一定的措施为特定产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保护也是必要的,只是所采取的措施应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以往我国为保障产业发展所采取的诸多保护措施在“入世”前后将会逐步受到限制。但就世贸组织自身而言其实是各成员国利益相互协调的产物。为在更大范围内达成一致,世贸组织规则往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为各成员国在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本国某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另外,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世贸组织规则在涉及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方面也往往会采取一定的例外安排。总体看来,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我国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护:

(1)在逐步降低名义关税率的过程中,针对传统的“高关税、多减免”政策存在的问题,借鉴别国优化关税政策的经验,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税标准和税率结构,体现一定的针对性与灵活性,以便提高关税的有效保护程度,更有效的发挥关税政策的调节功能。

(2)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完善我国的反垄断、反倾销、反补贴立法,以便更有效的防范国外政府与企业在我国市场上采取垄断、倾销、补贴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3)灵活地援引世贸组织规则中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条款的有关规定,力求在合理的程度上减缓国际竞争对国内产业发展的不利冲击。

(4)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关于国民待遇和补贴方面的有关规定,合理地安排国内的税费与政府采购政策,也可以在不与规则冲突的情况下,为国内特定的产业、企业提供一定的扶持与保护。

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一定的保护性措施支持国内特定产业的发展是必要的。但在实施上述措施的时候,一方面仍应注重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防止保护过当;另一方面对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有深入了解,避免超出了规则允许的范围。

标签:;  ;  ;  ;  ;  ;  ;  ;  ;  ;  ;  

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工业发展分析_市场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