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初探论文_解忆兰

县级医院《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初探论文_解忆兰

解忆兰(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673100)

【摘要】在医疗机构当中,手术室往往是医疗机构最直接的挽救病人的生命的科室,也是医疗机构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进行非常密切的团队协作以及及时有效的手术安全核对,才能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手术的医疗纠纷,同时也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非常积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县级医院;手术;安全规范【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34-02

手术室是医院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科室之一,是医院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很多病人只要出现外科体征,具备各种手术的适应症,病人身体条件或病情允许,各项检查指标也适宜手术治疗,外科医师均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急诊和择期手术治疗。严格按照各类手术操作规程,精心组织手术班子,认真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切除,从而达到挽回病人生命,康复出院的目的。然而医疗纠纷在各级医院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相比之下在边远、民族、贫困山区县级医院发生机率要高一些。正值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转变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中,规范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尤为重要。

一、病人安全的定义病人安全是指病人在诊疗过程中不受意外伤害。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如病人发生意外伤害都属于病人的安全事件。为了保证病人安全,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其中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就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手术室易发生的差错手术室易发生的差错。包括接错病人,摔伤碰伤,器械准备不全、用物与手术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造成意外,手术部位错误,输血、输液错误,烫伤或烧伤,切口感染,体位不当造成损伤,病理标本丢失或差错。

三、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的依据和重要性2003 年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在全球发布了关于预防手术部位错误、病人错误和手术错误的协议。2004 年美国医学会调查结果显示,错误手术部位居全国医疗差错事故首位。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2008 年病人安全行动主题确定为“安全手术、拯救生命”。全球推行严格规范外科手术各阶段的标准,并推出了外科手术安全指南(手术安全核查表)。WHO 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可预防的手术损伤和死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而使用手术安全核对表是减少手术失误、提高安全性的最好方法。

2009—2010 年中国医院协会对患者安全的十条目标中有两项提及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在目标中又一次提到并且提出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以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所以从安全目标中可见手术病人安全是非常重要,且是由手术安全核对制度来保障的。

四、手术安全核对内容及步骤手术安全核对主要核对人为手术三方,即具有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核对的时间是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室前三个时间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核对方式是:麻醉医师按照《手术安全核对表》提问,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巡回护士对照病例逐项核对并回答。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表格,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由手术医师主持并填写表格。表格填写完以后核对三方都要对表上进行签字确认。

(一)麻醉实施前在麻醉实施前三方核对者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核对的主要内容:病人身份(姓名、年龄、性别、病案号),知情同意、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安全检查,病人过敏史、术前备血情况,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情况、静脉通路建立情况、抗菌药物皮试结果、假体、体内有无植入和影像学资料等。如果在麻醉实施前病人清醒,基本资料可以由病人自主叙述,以使病人积极参与到手术安全核对过程中,危重症病人或神智不清的病人由陪护的家属提供。

(二)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前三方核对仍为具有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核对内容:再次核对病人身份(姓名、年龄、性别、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病人过敏史、术前备血、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情况、静脉通路建立情况、抗菌药物皮试结果、假体、体内有无植入和影像学资料等,并确认风险预警内容。风险预警是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陈述强调的观点,护士陈述物品灭菌合格情况。

(三)病人离室前病人离室手术室前核对三方仍是参与手术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核对内容:实施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病人去向等。

最后三方核对人确认后签字。当核对人非本院医师时,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三方核对表,主要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麻醉实施、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开手术前进行核对,完成后要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护士进行签字。

五、手术安全核对优劣(一) 做好手术安全核对的优劣第一、安全核对制度从系统上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三方共同核对,降低错误发生率、完整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在大量的研究中显示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或沟通不足时导致错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大多医疗错误的发生不是因为个人的鲁莽而是因为医疗系统出现差错,因此病人安全的目标是致力于系统的改善。手术安全核对制度明确了麻醉医师、主管手术医师以及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核对的工作模式,制定了严格的核对方法及统一的核对表格,力图建立更为安全的医疗系统,制定职责分明的核对制定,以减少质量缺陷,有效避免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系统差错,从环节上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预防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

第三、改进工作方法增强了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安全文化。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风险管理的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安全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降低风险的责任感,核对过程中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巡回护士三方缺一不可,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三方分别核对病人各自为证,一旦发现问题不便于及时沟通,而且容易导致病人紧张或不满。

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变各自核对为三方共同核对,核对的次数减少,提高了核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随着核对制度的落实三方医护人员增强了核对意识,明确了风险防范需要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理念,逐渐形成了病人安全为先的医院安全文化。

(二)存在问题第一、三方人员对手术安全核对重视不够。手术医生不能准时到位、麻醉医生内容多书写繁杂、手术护士工作重复或不能与医生充分沟通和交流。

第二、不按工作流程进行。核查内容简化、补签漏查核查单上的内容、提前勾画和签字现象,没有按制度要求边核对边填写,核对表上对于双侧器官的手术部位未能明确注明左右。

第三、疲劳预警。常常发生在医护人员身上,当核对表变成医务活动中的常规部分,则它所带来的好处可能会随时间减弱。

综上所述,密切的团队协作和有效的手术安全核对不仅降低手术的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提高了手术开始前三方对各自领域的风险预警,使每个人都全面掌握病人的特殊情况以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论文作者:解忆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8

标签:;  ;  ;  ;  ;  ;  ;  ;  

县级医院《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初探论文_解忆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