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T头部CTA及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论文_童三龙,邓宏亮,张凯

(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 咸宁 4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MDCT脑血管造影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CT机对3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导入ADW 4.4工作站利用MPR、MIP、CPR和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脑动脉成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4排CT脑血管成像发现动脉瘤20例:按发生部位颈内动脉12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2例。无动脉瘤者11例。病变患者均得到DSA或手术证实。结论:MDCT(64排CT)头部CTA检查无创、安全,可以实时快速动态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能逼真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同时在出血后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中也同样可以进行。可取代DSA作为自发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技术。

【关键词】 动脉瘤;数字减影;64排CT三维成像技术;CTA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69-03

Application of CTA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ong Sanlong,Deng Hongliang ,Kai Zhang.Tong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hubei 437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DC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 Using GE LightSpeed VCT of CTA examination,examine 33 cases of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mport the raw data into ADW 4.4 workstation,process th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image such as MPR, MIP, CPR and VR,and analyze image.Result 64-slice CT find 20 cas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by the occurrence site,12 case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1 case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3 cases of cerebral aneurysms,2 cases of anterior cerebral aneurysm,1 case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1 case of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aneurysm,2 cases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no aneurysm in 11 cases.All esions in 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DSA or surgery.Conclusion MDCT (64 slice CT) , was non-invasive, safe, fast dynamic real-time imaging,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 diagnosing cerebral aneurysms are high,and show the tumor, aneurysm neck, parent artery,relationships surrounding tissue structures.Meanwhile CTA (64 slice CT) examination can be executed in very critical condition of hemorrhage patients.And CTA (64 slice CT) is the preferred examination technology in diagnosing spontaneous acu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by replacing DSA.

【Key words】Aneurysm Digital Subtraction 64-slice CT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technology

颅内动脉瘤破裂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若不能早发现、及时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直以来DSA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DSA具有创伤性,风险大,操作复杂,且价格较昂贵,使许多病人不愿接受。近几年来随着MDCT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由于其具有亚秒级的扫描速度,超大的扫描范围,更薄的层厚,更好的空间分辨率,特别是强大的后处理软件,使CT血管造影发生一个质的飞跃。本文通过对我院33例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脑部CTA检查,利用64排螺旋CT在三维成像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临床特点,探讨头部CTA在指导脑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

64排螺旋CT-LightSpeed VCT(美国通用电器),ADW4.4图像后处理工作站。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

1.2 扫描参数

探测器排列64×0.625mm,层厚0.625mm,螺距0.984:1,120KV,300mAs,360度旋转时间:0.4s采集矩阵512×512显示矩阵1024×1024,对比剂使用碘比乐(370mgI/ml)对比剂0.8~1.2ml/kg,注射速率5ml/s,采用头颈血管数字减影(CTA-DSA),小剂量测试法测得峰值后扫描。

1.3 方法

利用同步减影方法:在定位像上选取第4颈椎水平平面作为触发水平定位线,感兴趣区选在注药之上肢对侧颈内动脉(一般选右上肢注药,感兴趣区选在左侧颈内动脉),触发域值设为200Hu,在同一系列中设定两个扫描计划,小剂量测试峰值时间减去平扫所需时间,等于平扫至增强开始扫描的间隔时间(如小剂量测试峰值时间为17秒,平扫所需时间为3.9秒,那么平扫至增强时的间隔时间为13.1秒),平扫与增强扫描范围一致,注药时同时启动扫描。CT扫描完毕后将采集数据输入后处理工作站,利用CTA软件进行重建,包括多层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高级血管分析,并配合旋转、切割、拉直像及域值去除组织等技术立体合成,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对应解剖关系尽显清晰。同步减影技术在同一扫描序列完成平扫和增强扫描,实行同步减影,减影后的图像重建可完全去除颅骨,一次采集即获得全脑血管数据,得到类似DSA血管的效果,同时也有增强扫描的重建图像于优于DSA。该方法患者放射剂量大于普通增强扫描。

1.4 资料

本组共搜集了本院2011-06至2013-03月共3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CTA检查:其中男22例,女11例, 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55岁,发现有颅内动脉瘤的20例。

2.结果

经血管三维图像分析,20例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按发生部位颈内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按形态呈巨型扩张者1例,小囊状扩张者19例;按数目单发11例,多发9例,其中双侧颈内动脉多发3例,单侧颈内动脉多发3例,右侧大脑中与左侧颈内动脉1例,右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1例,右颈内动脉与椎动脉1例;动脉瘤血管壁合并钙化3例,附壁血栓2例。本组病例中最小动脉瘤约为1.5mm×2.1mm;最大动脉瘤约为23.9×24.6mm。(见如图1-图3b。)

图1 VR图像清楚显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并测量瘤颈、瘤体大小。图1a同一病人颅底VR显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与颅底及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图1e同一病人MPR+MIP显示动脉瘤。图1b、1c、1d同一病人MR、CT平扫及CT增强图像。

图2a、2b VR不同角度清楚显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C7段)小动脉瘤,并测量瘤颈、瘤体大小1.5mmx2.1mm。

图3a、3b VR像清楚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床突段动脉瘤(多发巨大动脉瘤);最大动脉瘤大小约23.9x24.6mm。

3.讨论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病理性局限性扩张,与载瘤动脉腔有一颈部相连。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第三位。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感染性和外伤性[1]。而脑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重要的病因。瘤体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内出血、脑缺血、脑水肿等病理改变而引起严重后果!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脑动脉瘤破裂后再次出血的高峰时间是出血后4~9d,复发性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高达80% [3],因而及时诊断动脉瘤,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可让患者避免复发性出血而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而赢得时间。

脑动脉瘤的诊断完全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有DSA、MRA、CTA。DSA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动态观察和可以适时进行血管内治疗,传统观念认为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风险,DSA是一种有创检查[4]。检查时可诱发或加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可能造成动脉瘤的破裂。同时操作复杂,对操作医生有特殊的要求,检查价格贵,耗时长,最重要的是不能直观的显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解剖关系。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虽然无创,但耗时长,机器噪声大,容易受移动及意外因素影响,部分病人不适应,也不适合危重病人。同时MRA对颅底结构定位解剖关系也不直观。近年来众多资料表明MDCT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对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和91%,对于大于3mm的动脉瘤!敏感性更是接近100%[5]。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无创、安全,可以实时快速动态成像,在出血后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中同样也可以进行。

脑动脉瘤大多位于颅底,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同时有可能合并脑动脉的变异,所以如何能完整、清楚的显示动脉瘤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的要点。64排螺旋CT在空间分辨力上明显提高,数据采集已达各向同性,重组图像自然逼真,可与直接扫描图像媲美[6]。我们运用64排CT,通过同步减影扫描技术获得薄层图像,通过多种后处理成像重组技术MIP、VR、MPR及拉直像的综合应用并结合原始轴位图像能提供准确的空间定位。MIP是将组织最大密度的像素进行投影,可以显示血管的走向、形态、分布,特别在显示钙化斑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缺点是难区分重叠的血管与骨骼及已经充盈的动脉与静脉,难以清晰显示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全貌。VR利用所有各向同性数据进行重建,且可以任意切割、任意角度旋转,能准确显示动脉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可以准确观测动脉瘤的大小、生长方向及测量瘤颈及瘤体的大小,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MPR可以多方位及曲面重建(CPR),很好的显示脑组织与血管断面的关系,补充VR及MIP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困难时的不足。拉直像能清晰显示载瘤动脉的完整性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能清楚显示血管管腔的狭窄、管壁的钙化。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后处理技术,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载瘤动脉的关系,使脑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客观真实。

总之,MDCT血管造影方法简便,快速,安全性好无侵袭性,能逼真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并能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特别是对判断动脉瘤蒂的部位和宽窄有独特之处,同时能显示动脉瘤的夹层、壁的钙化及血栓。CTA对于小于3mm及巨大动脉瘤的显示方面优于DSA及MRA,另外能同时显示颈动脉、椎动脉及脑底willis环,利于观察颅内动脉系的全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同时在出血后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中也同样可以进行。可取代DSA作为自发性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55-158.

[2]滕才钧,黎志文,廖明壮.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4),270-272.

[3]谢玉茹,唐海亮,梁文等.64排螺旋CT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1)56-58.

[4]陆菁菁,潘杰,李明利等.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与DSA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 24 1 17 -20.

[5]刘庆国,郭兴,宋志斌等.64层螺旋CTA和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3)194-200.

[6]陈耀华,邱国庆,丁爱民等.MSCT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0,6(6)609-611.

论文作者:童三龙,邓宏亮,张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MDCT头部CTA及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论文_童三龙,邓宏亮,张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