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地理信息中心 杭州桐庐 311500
摘要:作为数字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城市各个部门以及城市下辖区县起着根本的支撑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任务和建设目的,其次重点探究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整体建设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模式
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建设颇受人们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城市的建设也提上日程。所谓数字城市,是指以网络为支撑、以信息为核心的一种现代的城市管理体系。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挖掘城市信息资源,利用科技手段,建立面向公众、社区、企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体系、信息应用体系以及信息平台系统。而数字城市中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则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平台,能够有效保证信息共享和信息整合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城市管理质量,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自2006年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试点工作开始以来,我国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可喜可贺。然而,放眼全国,部分地区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合理、协调力度不够强、应用技术水平较低、认识不到位等一些问题。
1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目的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类高科技技术手段,建设多种类、多分辨率、多尺度的信息数据库,进而形成集成性和扩展性比较强以及科学性和权威性比较强的开放式信息平台,实现空间资源的存储、整合、共享以及利用,服务于公众、社区、企业、政府,最终促进数字城市的快速建设和快速发展[1]。
2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任务
目前,世界上的关键战略资源有三种,分别是:能源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因此,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任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获取和处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协调、统筹规划、推动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的信息体制,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建立和健全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及时更新空间信息,及时维护空间信息,及时监测空间信息,最终形成地理空间信息的基础框架。
提供信息服务。整合、优化、利用数字城市中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包括社会服务、卫生、医疗、交通、娱乐、旅游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检索、信息咨询服务。
建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应用系统。拓宽信息应用领域,加大信息开发力度,形成空间信息应用系统。
成立信息数据中心。加强空间信息资源的分发、共享、管理、交换以及开发工作,协调各个信息系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建立健全信息标准体系。按照国家信息资源中心的建立标准和建设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信息资源的有序利用。
3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模式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主要包含空间信息数据服务体系、管理组织体系、数据库体系、规范标准体系等。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整体模式如下图所示:
4 应用服务体系
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应用系统主要由不需要开发GIS应用网站或者不具备GIS开发能力的政府部门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应用系统为开发平台。此外,政府拥有该套系统的全部权限,包括定制访问权限、地物以及地物属性、政务图层等。这套B/S架构的地图应用程序功能十分强大,包含数据输入、数据输出、分析统计、查询、浏览等各个功能。
5 管理组织体系
数据交换共享系统主要应用于公众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之间交换业务信息和空间信息,它的主要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数据管理平台具有数据日志、数据监控、数据更新、数据输出、数据统计、数据检查、数据编辑、数据导入、数据导出等各项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实现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这种服务支撑系统主要采用了Web Service以及XML、AJAX、Java Face等各类技术[2]。
5 数据库体系
建设多分辨率、多种类、多尺度、多数据源的数据库体系,这种数据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公众信息地理空间数据库;公共管理信息图层数据库以及公共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服务于环保局、旅游局等非专业的GIS应用部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服务于规划局、国土局等非专业的GIS应用部门。
6 规范标准体系
规范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规范、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等,其逻辑框架和组织结构见图3。其中,专业术语标准为总体标准,它的参考体系主要为《测绘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国家地理信息标准规范体系框架》,总体技术要求等;信息管理标准有验收标准规范、质量管理标准规范以及信息工程监理规范等;信息资源标准包含空间数据表示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数据库标准、数据元标准、信息编码规则与信息分类等;应用标准有软件工程标准规范、专业技术规范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
7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建设流程
7.1 建设前的调研工作
在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之前,必须对城市下设各类办公局进行调研,包括工商局、统计局、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局、农林局、交通局、公安局、规划局等各个局办。此外,还要对城市市属各个部门或单位进行调研,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内容如下:
7.2 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现状;
GIS应用系统情况,包括系统运行、系统建立时间、系统主管部门、系统使用部门、系统种类等各个情况;
数据资源与图件提供部门以及城市数据的共享交流情况;
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情况,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栅格图、数字线划图以及城市坐标和其它专业图件等。
7.3 数据库的建设
首先,必须采集各类地理空间信息,包括污染源、综合管网、城区地名、交通路网、公共兴趣点(涵盖门牌信息、单位信息、地标信息等);其次,在建设数据库时,必须按照框架建设统一的建库方案、数据规程、标准规范,并结合测绘结果来进行;最后,要编制转换工具,建立科学合理的代码转换对应表,经过美化和修正之后,形成规范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3]。
7.4 系统建设
系统建设流程一共包含以下两个个部分:第一,平台建设,包括数据共享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等。第二,GIS应用系统建设,包括房产示范应用系统和旅游示范应用系统。其中,房产示范的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购房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包括交易信息、租赁信息、房源验证信息等各类信息。而旅游示范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旅游、商贸、交通出行等各类信息,为公众出行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整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贯彻“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统一领导”的要求,正确处理先进技术和信息安全的关系,把握城市的焦点和重点,构建科学合理地理空间基础框架,进而建设现代化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周亦,李卫红,马昭辉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前分析要点探讨[J].测绘通报,2014,(7):48-52.
[2]邓轶,赵红.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研究[J].测绘通报,2011,(9):74-76,79.
[3]黄峥.关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0):159-160,166
论文作者: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信息论文; 空间论文; 城市论文; 地理论文; 框架论文; 数字论文; 基础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