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倪理开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倪理开

鹰潭市田家炳中学 倪理开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面结合几年来新课改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教师的创新要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2.通过对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端正到“因为数学有很大的用处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活动性: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科学性: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等等。

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进而产生“我要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那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分组讨论,由小组的代表说出本组成员的想法。答案(包括了全部可能的四种分类情况):①先向东走20m,再向东走30m;②先向东走20m,再向西走30m;③先向西走20m,再向东走30m;④先向西走20m,再向西走30m。2.组织交流、共享发现:讨论如何根据实际意义转化为数学表达式。通过讨论,很快有四位同学说出下面四个等式:(+20)+(+30)=+50;(+20)+(―30)=―10;(―20)+(+30)=+10;(―20)+(―30)=―50。设置上面的问题和活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发现新问题的能力。3.探究本质,统一认识:观察上述四个算式,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并总结、归纳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是所有的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景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因此我们在“情景的创设”中,首先要注意:情景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景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使情景牵强化、庸俗化。其次,“情景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景中“兜圈子”、“绕远路”。

4.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其次,教学中多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反证法、倒解题等训练逆向思维。但是并非解题思路越多越好,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出一、二种基本的方法,而其它解法则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情况而定,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保证了学生的基本的数学技能得以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课还是习题课,教师对这些思想方法要有足够的重视。对数学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数学思想要不断地渗透、强化。当然,对数学思想的掌握、运用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论文作者:倪理开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_倪理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