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不足论文_潘浩,喻卓,万熊,杨春,吴梦然

探讨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不足论文_潘浩,喻卓,万熊,杨春,吴梦然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新要求,农村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地区进行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不足对当地后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别山地区建设进行总体了解,以大别山核心地区岳西县为具体剖析对象,对岳西乡村建设目标、建设成效进行了概括,对岳西县乡村建设基层人才流失、基层人才素质建设、乡村住宅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别山;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1大别山地区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大别山地区幅员辽阔,其范围涵盖三省,具体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基本上位于南京和武汉的正中间,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安徽霍山县、岳西县,河南商丘县是大别山区核心地区,本课题具体以岳西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对象进行研究。

1.1大别山地区乡村建设总体概况

大别山区,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罗霄山区等并列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大别山地区地理环境特殊,以西起湖北应山县,东至英山、霍山诸县,蜿蜒于豫、鄂、皖三省边界的大别山脉为主。道路交通不发达,主要区域以高速公路连接,区域内以省路为主,乡村道路狭窄,自国家实行村村通战略后,多以水泥路为主。大别山地区城市空间布局特点主要为:县城规模小,村庄量多,规模小, 较为分散, 集中性不强。乡村住宅主要以二到三层平楼为主,形式单一。

1.2大别山区核心地区岳西县概况

1.2.1基本概述

岳西县,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西部,东与潜山市接壤,西与湖北英山县交界 ,南与太湖县毗邻,北与舒城县、霍山县相连,总面积2398平方千米。岳西县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76%,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岳西县辖24个乡镇,1个开发区,户籍人口42万人,于2018年8月退出贫困县。

1.2.2地理环境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东南部,总地势属全国第三级阶梯中的中低山区。西北角地势居高,由主峰多枝尖向东、南倾斜下降,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体,沿北、东、南方向分布着河流、盆地、山前丘陵,地形较为复杂。

1.2.3经济发展

岳西县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926032万元,第一产业占比18.2%,第二产业占比52.7%,第三产业占比29.1%。

1.3岳西县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1.3.1岳西县乡村建设目标

岳西县以公开文件《岳西县美好乡村示范县建设规划(2012-2020》为依据,旨在将岳西县打造成一个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示范县。根据规划内容,岳西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将分三步走,分别为:到2016年,全县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到2020年,全县80%的乡镇完成“美丽乡村建设”;2030年,全县地区完成“美丽乡村”基本建设。

1.3.2岳西县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岳西县地处山区,可利用土地较少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岳西县政府另辟发展思路,将全县视作一个大乡村,各乡镇视作景区,以县城为中心入口,致力形成“一心——两带——五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布局。其中“一心”指以县城为中心入口,“两带”指105国道和318国道沿线村落集合而成的发展链带,“五区”则是根据岳西县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经济,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地域特色,风俗习惯,将岳西全县划分为北部、东北、南部、西南、县城中心区五大板块,分区发展,因地制宜。至2018年,岳西县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4年被评为安徽省美好乡村示范县,2018年12月荣获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中心区效果凸显:岳西县以县城为中心,致力打造县城新名片,完成了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植被绿化旧城改造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焕然一新的县城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周边乡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仅2016年上半年,岳西旅游上半年实现综合收入21.5亿元。

乡村建设:岳西分区发展效果显著,各区找准定位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建设。具体实例有温泉镇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小镇,石关乡打造省级避暑度假区,主簿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茭白,各乡镇完成了“厕所革命”,实现了道路“村村通”,垃圾回收机制基本建立,大大改善了宜居环境、旅游环境。

2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其目的是在于实现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的统筹兼顾。通过我们小组对岳西县各乡镇的实地走访,发现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总结如下:

2.1建设主体意识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政府资金和行政力量是很难实现的,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最终受益者也是农民。因此要想顺利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但通过对岳西县各乡镇的实地走访发现,各地乡村建设依旧是行政力量主导,农民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涨。通过认真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2.1.1劳动力流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涌,从而形成了“空心村”的特殊现象。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全年中国农民工输出情况,至2017底,我国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空心村”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空心村”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致使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根据实地走访发现岳西县各乡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抛荒”现象,形成了有地无人耕的尴尬境地。劳动力的流失还导致了“留守群体”的出现,农村留守人群中,妇女、儿童、老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留守群体无法承担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任务,这也导致了美丽乡村建设难以顺利推行。

2.1.2基层人才建设

通过本次实地走访发现当地基层组织人员多为当地农民,年龄以老中年为主,中青年比例不高。村干部往往兼顾自家农活与工作,这种不够合理的人才结构导致了上级的某些政策执力度不够,政策宣传的不够充分,为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的素质,应积极提高队伍青壮年比例,吸引大学生当村官,为家乡建设献策出力。基层建设队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先锋队伍,基层队伍的人才建设对美丽乡村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2.2乡村住宅的相关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最基本的个体莫过于乡村住宅的建设,乡村住宅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具有生产生活相结合、建筑室内外活动密切相连、空间组合富于变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诸多鲜明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979年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不断深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新建乡村住宅数量大幅提高。乡村住宅建设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居住条件的改善,而且对于我国农村发展经济,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文历史因素,地方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制约,建设资金来源的负责性,使得乡村住宅建设难以控制,尚存在这不少问题。通过本次实地走访,发现岳西县乡村建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

(1)分散建设,杂乱无章

虽然各地行政部门都出台了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但由于执行难度大,未能做到按照总体规划进行深入详细的规划。乡村住宅建设的散乱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两方面:一是乡村住宅风水学说对农民影响深远,很多乡村住宅的新建都会请当地的风水师傅算一下,而计算后的住宅选址可能会和规划设计相违背。二是乡村住宅的建设与农民生产耕地联系十分紧密,这一点在山区尤为凸显,山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农民为了提高效率,往往会优先将住宅建设在生产用地的四周。

(2)建筑空间大而不当

当前的乡村住宅存在严重的盲目性缺少科学的指导,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左邻右舍往往会互相攀比,造成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高、大、空的弊端。新建的乡村住宅往往为三层,具体为顶层阁楼外加一二层,这种设计往往会造成首层冬季湿冷,中层夏天闷热,顶层闲置养耗子的现象。从建筑空间上看,三层住宅完全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但这种设计缺乏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功能不全,空间混杂;空间变化小,缺乏生活情趣,不符合对乡村住宅宜居的要求;平面和空间组织不合理,未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造型单一,缺乏地域特色,不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对“美”的要求。

(3)资源消耗严重,生态建设有待加强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建设被提高了新的历史高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但目前我国农村资源消耗普遍较为严重,生态建设,绿色建设急需提高。我国农村资源消耗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岳西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所以大多数人家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柴火做饭,由于住宅较为分散,生活垃圾处置也较为随意。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序堆放、农业废物和林业剩余物就地焚烧及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对大气、水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影响了农业生态和人居环境。

3对策及建议

3.1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吸引青壮年劳动力的回归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乡村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涌主要是因为农村发展前景没有城市好,大多数农民选择城市赚钱回家花钱,究其原因是当地农村产业支撑力度不够,当前农村要想改变人口结构失调的现状必须找准地位,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岳西县各乡镇虽然整体青壮年劳动力呈现外涌趋势但不乏例外,入选中国特色小镇的岳西县温泉镇,通过以当地特色的温泉洗浴为主体,打造了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等一系列完整旅游项目体验,以产业促发展,吸引了大批大学生回乡创业;主簿镇金塘村改变以单一的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转变为以高山蔬菜、经果、茶叶、特色养殖四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目前已建立高山蔬菜基地、猕猴桃基地、高标准茶园千余亩,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多种途径,还吸引了多家企业数百万元的投资;姚河乡香炉村拥有悠久的制茶历史,香炉村以茶叶为发展点,成立香炉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茶叶经济,香炉村不仅因茶叶脱贫还培育出多家茶叶企业,带动了周边行政村的发展。 事实证明拥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更愿回乡发展。

3.2加快基层建设人才的更新换代

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咨询与了解,当地大学生走出去后很少能有回乡发展的,导致当地乡村建设人才乏力。为了给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保障,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应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比例,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建设人才,当前基层建设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对新鲜事物了解,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为适应当前乡村建设的需要,当地政府应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3.3优化乡村住宅设计,促使乡村住宅多元化

乡村住宅设计单一化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盲目的攀比心理,由于旧观念的影响,乡村住宅建设时总会和左邻右舍进行对比,要求建筑高度不能低于相邻建筑,建筑面积不得小于相邻建筑,这种盲目的攀比造成建筑的高、大、空、造型的单一化。二是因为成本问题,尽管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但鲜有人愿意设立专项资金对住宅进行专项设计。乡村住宅设计的单一化是乡村住宅建筑丧失了地域特色,不仅未能显现我国各地域悠久的历史文化低于也不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对“美”的要求。为解决住宅设计的单一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消除人们盲目攀比的心理,其次,政府部门可以选取当地优秀乡村住宅设计作为范本供后续新宅建设进行参考。

3.4大力推广新能源

新能源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是乡村生态设计的必然要求,新能源推广多年来在农村地区一直在进行但收效甚微因为新能源的使用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成本而且便捷程度比不上传统能源,对此政府部门一方面应加大对使用新能源的补贴,一面应竖立基层群众的环保意识,牢记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3.5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关于绿色建筑,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绿色建筑主要建设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乡村建筑基本未涉及到绿色建筑,但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十九大又明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未来绿色建筑必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主流,目前制约乡村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是其高昂的成本,对此各级政府应创新建设机制,促进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建,对乡村绿色建筑建设进行试点,为以后绿色建筑的普及汲取经验。

4结语

从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以来,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功,但也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对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不足进行探讨,对该地区后续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利于该地区后续建设提高建设质量。

[1-11]

参考文献

[1]周一萍. 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探析_以黄冈市英山县乌云山村为例[J]. 乡村科技, 2016年24期:71-73.

[2]省政府办公厅. 湖北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R].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7.

[3]汪石满. 迈向21世纪的大别山经济[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4]王声炜骆中钊卢昆山. 美丽乡村住宅建设丛书 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5:2-7,13-31.

[5]杜莹莹, 陈起风. 生态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安徽大别山区为例[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9,17(01):91-94.

[6]湖北省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R].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6.

[7]梁漱溟. 乡村建设理论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8]张莎莎. 岳西县“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 安徽大学行政管理, 2016.

[9]江春生. 岳西县人民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R].岳西县人民政府, 2019.

[10]王舒扬. 中国农村可持续住宅建设与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4.

[11]李明顺. 中国社会主义乡村建设[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9.

论文作者:潘浩,喻卓,万熊,杨春,吴梦然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探讨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不足论文_潘浩,喻卓,万熊,杨春,吴梦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