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导”模式助推青年教师成长论文_顾亚莉

“读·研·导”模式助推青年教师成长论文_顾亚莉

浙江省宁海县星海小学 315600

摘 要: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读·研·导”校本培养模式读习师德、研习师能、导习师魂,三位一体动态培养过程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化进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读研导 青年教师 成长模式

教师是学校最基本最具潜力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核心要素。青年教师关乎学校发展的未来,将承担起学校未来发展和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必须获得持续、快速的成长。因此,探索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

浙江省宁海县星海小学是一所新创办的公办小学,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在几年的办学历程中,通过“读·研·导”校本培养模式,有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读·研·导”校本培养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中青年教师的特点。根据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最新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5年适应生长期、5-10年成熟创新期、10年以上卓越升华期。“读·研·导”校本培养模式指向1-5年的青年教师,试图通过有效培养模式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从工作适应期教师成为成熟创新期教师。这一时期他们还没有确切的职业定位和自我感知,其自身在逐渐调整适应。学校的管理通常就是他们的行为指向,教学目标则是他们的行动目标。初任教师在将自我知识转化为教学行为,同时又要满足学校规章制度与评价标准,势必要经历一些焦虑、受挫、破灭,在建构的过程,从中寻求到实现自我与现实教学之间的某种平衡。此刻特别针对他们的“读·研·导”校本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结构要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教师素质结构主要是由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要素组成。“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即“师能”,是教师专业素质内部一体两翼的支持保障系统,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专业理念是核心灵魂,即为“师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和动力系统,决定和支配其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师德、师能、师魂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动态发展的结构,各部分不是孤立地存在或简单地相加或机械地结合在一起,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读·研·导”校本培养模式旨在从师德、师能、师魂三方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读·研·导”校本培养模式的建构

1.读——习师德,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建构中激生内力。教师的职业素养,除了应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外,更重要的则在于学科之外的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我们把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价值取向建构作为重中之重,以此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

(1)读制度法规,力促青年教师自觉秉持职业操守。由外在要求的驱动和自主发展的需要转化而来的内在动力,往往对人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强大的内在动力通常表现为恪守职业道德的精神。每年秋季开学前,学校都要组织全校青年教师,阅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是“过三关”式的深度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步是“知会”,以考促学,以考评学;第二步是“知行结合”,每位青年老师结合个人的教育实践,述体会,谈理解,说行动,下保证;第三步是“实践性认同”,共同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从教的职业底线。立足本职、满怀热情、严细认真、求实务本、不摆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成为全体青年教师践行“立德树人”职责的应有风范。

(2)读名著经典,以自觉文化引领青年教师成为自主自觉。文化是内在于心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无形的力量规约人的行为和引导人的发展。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教师行为文化,能够促进教师自警自省、自尊自重。青年教师“星星读我心”朗读者活动就会在充满书香的教工之家每月举行一次,每次总有五六位老师带来他们的阅读分享。他们读《平凡的世界》《活着》《好好说话》等文学类作品,读教育名著《薛瑞平班级日记》《静悄悄的革命》《与大数据同行》等,读后进行分享会。在边读边研边做中,对教学问题进行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文化的自觉时时涌动。

2.研——习师能,在借智与研修中拓宽视野、增强技能。只有教育专家、教学能手的高端引领,青年教师才能避免走弯路、走偏路,才能站得高、望得远、走得正。

(1)借智于各路高层专家,实现高端引领

①力邀省市县学科教研员或教育教研专家到校,与青年老师面对面、手把手指导。②聘请退休学科专家担任青年教师的教学顾问。教育专家传递给他们的不仅是学科教学规范,更有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和对学生发自心底的关爱。③充分利用本校优秀教师资源,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选拔加入学校各个名师工作室。④走出去拜师学艺、现场考察、观摩名校以及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观摩评比。老师们白天听课,晚上反思听专家指导,开展小组研讨,对名师坚守、坚持、坚定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情怀有了真切感受,进一步明晰了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方向和方式。

(2)借助于“五段嵌入式”专题研修,实现师能强健。“五段嵌入式”专题研修有目标规划的、针对性强、与日常教学融合在一起,并不断改进日常行为的个性化研修,五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评定教师初始质量,建立教师质量初始水平指数,为确定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第二阶段,组建高相似度专业发展研究小组,共同聚焦专业弱项,为提升专业发展研究提供组织基础。第三阶段,私人定制化的教师成长三年规划。第四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指导教师进行嵌入日常教学的专业修炼,启动教师进步台阶。第五阶段,给教师质量提供阶段性评估,通过提供阶段性评估环节,让教师看到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激励他们进入高一层次的专业发展阶段。

3.导——习师魂,在追求教学品质中提升教师素养

(1)在课标解构中培育课程意识。在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构和实施中,国家课程是根本、是基础。国家课程的实施必须基于课程标准。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基本没什么认识,大多数教师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介于此,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要组织青年教师课标闭卷考试。随着认识与实践的深入,在专家的专业指导下,学校启动课标解构探究实践,引导青年教师把学科课程标准结构细化为三个梯度的目标,第一梯度具体到每册书,第二个梯度具体到每个单元,第三个梯度具体到每个课题。要求青年教师都能认真落实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学科三维目标的高度融合。培育课程意识,练就教学品质。

(2)在案例研究中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行动研究力。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教师的发展必须植根于课堂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程教学素质,提升教学境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读·研·导”培养模式将教师研究与课程实践,与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动相结合,融学习、教学、研究于一体,借助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形成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青年教师与研究者,青年教师与教师之间跨越各自的边界,关注问题,互相倾听,实现智慧共享。强化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将老师的学习、实践、研究,重点关注自我特点,寻求专业支持。请求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再回到课堂观察,接受优秀教师的诊断指导,这种行为跟进式的全过程反思,使得青年教师学习、实践与研究的理性深度及成就感愈加凸显。

三、“读·研·导”校本培养模式的成效

青年教师身心发展全面,专业获得感明显增强,教师们参加各类比赛的积极性很高,课题、公开课、精品课程、论文、案例等等获奖频频。王薇、尤其凯、洪丽娜、叶江涛、林晓峰等一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比如戴蓉老师,短短三年时间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市县公开课四次,教学比赛市二等奖一次,教育部课件比赛二等奖一次,省精品课程开发一个,课题获奖两次,论文获奖三篇。再如工作刚满两年的陈彦秀老师,县级公开课五次,论文获奖三篇,主题班队会课评比与教师基本功竞赛均获一等奖。

“读·研·导”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让青年教师读有所得,研有所获,导有所悟,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娜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培训研究.中国知网。

[2]姜仁建 教师素质结构的追问与反思,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张洁平 专业化视角下的卓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再认识.天津教育,2012,(ZI)。

[4]侯永轶 开展青年教师校本团队研修发掘专业成长“新领地”.中小学校长,2016,(6)。

论文作者:顾亚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读·研·导”模式助推青年教师成长论文_顾亚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