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论文_曾宪娣

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论文_曾宪娣

曾宪娣

河源昌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工程测量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施工放样、竣工测量、沉降测量等。本文就具体的分析了高层建筑沉降的原因,观测要求,以及沉降测量技术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测量;原因;技术应用

前言

在科技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伴随着楼层的增加、荷重也随之增大,其沉降量也必然导致加大。因此,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全过程的沉降观测,可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沉降并适时做出处理,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物沉降的测量及其重要。

1、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分析

1.1 地基处理欠妥

首先,对于软硬相差悬殊的地基上没有进行地基处理,采用天然地基,导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其次,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对其做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表现为压缩模量、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最后,在基岩严重倾斜的场地,建筑物基础下的压缩层一部分较薄,另一部分很厚,造成地基土压缩量相差过大,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1.2 施工原因

如果在基础施工中未能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或者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异常,都会导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大部分都采用桩基础,相对来说,在软弱土层较厚只能采用摩擦桩的地区,如果施工对质量把关不严,极易造成成桩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为天然地基,基底土层与地质报告不符而未能发现;又或者施工安排不当,在分区基础施工时未能按有关要求处理好施工顺序,都会对基础带来极大的质量隐患,直接的反应就是造成不均匀沉降。

1.3 规划不当

软土地区的一些规划部门在批准建筑用地时,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严重不足,造成相邻基础下天然地基土附加应力叠加,引起建筑物相向倾斜或相邻建筑物桩基施工时,地基土产生较大的扰动,承载力降低。

2、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要求

2.1 仪器设备的要求

高精度测量工作中,不仅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而且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此外,还需要采用与观测精度相适应的仪器附件。因而仪器及其附件,在经常使用过程中需做定期的检定。

2.2 观测时间的要求

在基础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层的压缩是逐渐实现的,因此,基础的沉降量亦是逐渐增加的。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沉降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并根据沉降量的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

2.3 沉降观测的原则

(1)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2)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3)观测人员要固定;(4)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5)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一致。

3、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3.1沉降观测技术是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和结束后必须要使用的一项技术,高层建筑物在不断增加上层负荷时,需要用科学精确的测量方式观测底层建筑沉降量的变化;同时,沉降观测技术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有很大的保障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高层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就要保证沉降观测有着极高的精度测量,并将误差降低到最小值,要选择并使用精密水准仪,以减少或降低因环境以及温差变化对其测量值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沉降观测过程中,必须使用高精度的水准仪,最大程度上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3.2 观测时间以及观测点的要求

观测人员在实际的观测过程中,要依据工程的具体特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及时纠正观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将每次观测工作的目标做到及时、精确以及高效。还要依据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沉降观测点埋设,其观测点的要求就要使得建筑物纵横向的沉降观测点相对对称,并在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分布,提高观测的质量。

3.3 沉降观测点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沉降特征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来确定,例如:砖墙承重的建筑:沉降观测点一般应沿墙的长度每隔8 米至10 米设置一个,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转角处、纵墙与横墙的交接处及纵墙与横墙的中央、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对于框架结构:沉降观测点应设在每个或部分柱基上部或沿纵、横轴线;其点间距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尤其是大跨度的,或钢结构工程,应该邻柱或隔柱布设,以利于较准确地绘制等沉降曲线图及轴线方向的变形分析。具有筏形或箱形基础的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和基础周边位置。

3.4 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的布设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布设在主体沉降的影响范围之外,并且是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整个的观测项目中保持稳固。一般的规定点位要离建筑物距离大于建筑基础的最大宽度2倍。高层建筑的水准基点最少要3 个,与高层建筑的距离应当在50 ~ 100m 范围内。基点的埋设应当考虑到其永久使用性,最好设置在基础稳

定性好、修筑时间长的建筑的墙角上或者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

3.5 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的首次沉降观测在埋设基准点的20 天后,观测的第一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需要格外的认真准确,保证其精准度。第一次观测后,设置固定人员及测量工具进行不定期的测量工作,确保其稳定性。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实际操作进度与设计进度不同时,应以实际情况为主,调节检测周期。在施工的后期,可以根据施工管理部门的要求,适当降低观测周期,减少观察次数。竣工后,适当安排检测工作,保证测量的完整性。

4计算整理

观测后要及时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一般会按周期整理,包括各观测点的相对高程、平差计算、本周期的平均沉降量等内容。同时,科学分析地基沉降变形的程度,并对其未来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把观测信息和沉降量加以统计,做成表格形式,画出观测点分布图、建筑沉降曲线图,做成分析报告向上级反映。对于沉降特别明显的建筑物,务必要及时上报,由相关部门予以正确的指导。

5 资料的整理以及分析

在每一阶段的沉降观测结束之后,都需要及时的整理测量所得数据,并且通过平差计算,各个基准点相对高程计算以及此阶段平均沉降量的计算等,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分析结束以后,要输出此阶段建筑物沉降观测结构表、P-T-S 曲线图、各个观测阶段的沉降展开图、建筑物的沉降曲线图以及此阶段沉降分析报告。在整个整理分析沉降数据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异常的沉降情况,就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6结语

相比于普通建筑物沉降测量,高层建筑需要更加稳定以及布设更为科学的基准点来进行沉降测量工作。通过连续的沉降测量,掌握建筑物的沉降规律,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补救措施,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建设以及完工后的安全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本篇文章的分析能够给实际的沉降测量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彦,浅析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

[2]陈才义,高层建筑沉降的测量技术研究[J].勘察与测绘,2012(6).

论文作者:曾宪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其应用探讨论文_曾宪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