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明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在建筑主体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中,需要给予工程建设更多的重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不同阶段的施工等展开有效的管理。其中,建筑施工中对钢筋工程的建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这些建筑阶段的特点,严格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保证结构的核心施工工程稳定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控制
引言
建筑主体的结构,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程的建设阶段中,需要结合技术的核心的,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技术进行应用。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无论是商用建筑还是民用住宅,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都是建筑在建设与使用中人们的关注点,需要对此给予更多重视。
1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
1.1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都在据地面 30m 以上的位置进行施工,因而高层建筑属于高空危险作业类型,且实际施工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同时,自然环境对具体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夏季的强对流天气,冬季的寒冷天气等都会对正常施工计划的开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与强度,还会增加施工期间突发问题的发生率。基于此,在制定施工计划与周期时,充分考虑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尤为重要。
1.2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在高层建筑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种类与不同领域的施工技术,并且,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现代化建筑项目的代表,在施工技术方面、施工工艺方面、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点和现代化特点,从而使得施工复杂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1.3外界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显著
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与工艺较多,针对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而言,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必须充分保障各环节,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完善各项施工细节,才能为主体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2几种常见的建筑主体结构类型
2.1 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筒体结构主要是通过铺设模板现浇的方式进行施工,是将剪力墙或者主体框架集中到建筑物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具有封闭空间的筒体,这种结构形式多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如写字楼、公寓等。
2.2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建筑主体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具有很好的连贯性,且施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模板形式也较为简单,在建筑项目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框架结构是利用梁、柱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来承担建筑整体荷载,这种结构形式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较高,且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在选用时,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框架结构施工。框架结构施工多用于高层民用住宅或多层厂房的建设。
2.3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在建筑主体结构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其是通过利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替换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起到承载建筑各类荷载的作用,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的控制主体结构水平受力,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
3.1钢筋工程施工
在建筑工程的建构中,钢筋工程的实施能够决定工程中墙体、房梁结构以及支持立柱的稳定程度,这是建筑施工地面施工阶段的关键。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应用的方式,能够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施工中,要关注材料的选择问题,对混凝土的质量、钢筋的质量、钢筋与混凝土的混合应用效果等进行关注。在钢筋的选择上,需要对钢筋的结构方式、尺寸规格等进行检验,并且重视对钢筋的标识、保存等工作,避免在钢筋的应用过程中,出现应用错误的状况。钢筋在相互连接的施工中,要考虑不同部位钢筋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的根据钢筋的规格,选择冷压连接或者搭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水平受力时,可以采取冷压连接的方式。在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长度进行关注,避免捆扎过于密集或者稀疏。在完成绑扎之后,要观察钢筋的绑扎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施工做好准备。
3.2 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例如,凝结速度过于缓慢,影响施工,出现裂纹,稳定不足等问题。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结构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墙体、柱体等不同的结构浇筑中,都需要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也需要对混凝土的应用状态进行控制。预制混凝土通常有一个运输的过程,要对这一运输过程应用的时间严格的把控,避免时间过程混凝土的状态发生变化。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长时间间断等。混凝土材质会在间断的过程中产生变化,在后期的凝结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3.3 模板工程的施工
模板工程的施工,是为了保持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而采取的施工手段。在模板施工中,要注意模板的材料以及模板本身的质量,一旦模板不能够起到预想的支护作用,模板的应用价值就会降低甚至会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状况。一般情况下模板施工,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位置,选择不同的模板材料。对于柱体,通常采用钢质材料;对于构造柱则采用竹木模板;对于梁体和屋面等应采用竹胶板。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的支设和拆除上,其中,模板的支设或搭建的过程中,要使低端平齐,防止混凝土出现流失现象。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当混凝土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一半,则可进行大部分模板的拆除工作,当混凝土强度完全符合标准,且在确保不会使混凝土的边角和棱等受到损伤后,才能将模板进行完全拆除。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项目逐渐增多,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整体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因此,在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要点进行细致且深入了解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为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42-43.
[2]杨 骏,邹玲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5):24-25.
[3]周华山.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5(45):75-76.
[4]赵 军.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41.
论文作者:孙凤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模板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