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一中学 233700
摘 要:高中化学的知识较初中来说难度增加,内容也变得很繁琐。尤其是一些实验,很多细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于实验细节的掌握,学生可能需要通过亲自动手才能够加强记忆,但是,高中的很多实验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危险,加上一些实验原料毒性很强,要让学生全部亲自操作进行实验不够现实。
关键词:高中化学 危险性 实验室制氧
一、实验前沟通引入
在讲到实验室制氧这节课时,我带来了两个集气瓶,一个瓶子中装满了氧气,另一个瓶子中则是二氧化碳气体。于是我向同学们提问,有没有人能够分辨出,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氧气,哪个里面是二氧化碳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打开闻一闻,立马就有另外的学生质疑,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怎么可能闻出区别。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进行讨论,这时候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条,提示学生:有没有学生可以利用我手中的木条来完成辨别呢?这时有位学生踊跃举手,说他想到了解决方法,于是我邀请他上台亲自操作,这位学生明显提前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预习。他点燃了木条,将燃烧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集气瓶的瓶口,在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木条立马就熄灭了,而在氧气瓶,木条燃烧得更加厉害了。这位学生通过气体的性质,巧妙地分辨出了这两种气体。
于是,我又向学生展开追问:那么有没有学生能够站起来总结一下氧气的性质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我挑出学生代表进行回答。高中的学生基本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他很容易地就归纳出了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助燃。在这位学生说完之后,我又加以补充:氧气的密度要大于空气的平均密度,它是不溶于水的,同时,它可以与很多金属、非金属反应,并且放出大量热。
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共同将氧气的性质总结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一步一步被激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亲手操作,也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使用这种方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并且印象深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具体实验操作
在讲完氧气的性质之后,我邀请了三位学生上台板书,板书的内容主要是制氧的三种方法。学生们经过预习很快就可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于是我圈出其中的一个:2KMnO4=△=K2MnO4+MnO2+O2↑(△加热),今天我给大家演示如何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我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组装出固固加热型实验装置。并要求学生看清楚我组装的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而下。在组装完实验装置后,我向学生提问,接下来该进行哪一步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检验装置气密性”,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检验呢,哪位学生可以上来演示一下?我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与我共同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具体过程如下:用夹子把导管上的橡皮交接处夹上,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发现长颈漏斗颈部的水柱没有出现下降的现象,说明我组装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都睁大了双眼与我共同进行实验。
接下来,我将高锰酸钾固体装入试管中,管口塞一块蓬松的脱脂棉,塞紧单孔塞,在这个过程,我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倾斜,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上棉花呢?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答案: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爆裂,塞上脱脂棉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从而堵塞导管。然后我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将药品处集中加热。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我再次发出提问:为什么要预热呢?学生们再次回答:让试管均匀受热。收集气体时我采用的是排水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便于学生观察。排水法收集气体完后,我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再撤装置。这时,实验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于是,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先取导气管再撤装置呢?这个问题对学生可能相对难理解,于是我解释道:先离后撤是为了避免出现倒吸的现象。
制氧实验已经大致完成,接下来就要进行气体的检验,有了演示前的预热实验,学生们大都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检验方法。
整个实验进行得还算顺利,于是我邀请一些学生起来描述一遍该实验进行的步骤,出乎意料,这位学生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描述出了整个实验过程,这让我有了信心,实验演示对增强学生的记忆真的是有很大的效果的。
通过这次实验演示课,我深深地体会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演示的过程中,通过边做边讲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细节,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记忆。
参考文献
[1]胡大勇 《氧气的化学性质》.高中化学,2017年,5月。
[2]耿庆梅 《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2017年,6月。
[3]徐良水 《氧气制备实验探究》.高中化学,2017年,8月。
论文作者:俞书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学生论文; 氧气论文; 学生们论文; 木条论文; 试管论文; 气体论文; 装置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