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境把握中学习诗歌--以摄影艺术引入诗歌教学的尝试_诗歌论文

在意境把握中学习诗歌--以摄影艺术引入诗歌教学的尝试_诗歌论文

在意境的把握中学习诗歌——以摄影艺术导入诗歌教学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诗歌论文,摄影艺术论文,意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笔者借助对诗歌的了解以及自身掌握的摄影技术,尝试从摄影角度入手,把学生对摄影作品的欣赏作为诗歌教学的一种手段与途径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以学生的兴趣小组作为实验对象,向学生介绍有关诗歌的基本常识,简单介绍摄影的相关艺术形式和摄影作品的鉴赏方法,从意境角度寻找两者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摄影作品中优美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意境以达到学习诗歌的目的。

一、摄影艺术为导,诗歌教学为主的实践

1.新诗开导,营造氛围

诗歌按照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两类,即旧诗和新诗。旧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总称,注重字句精练,格律严整。对学生而言,要他们学写旧诗,难度自然很大,他们的兴致也未必会高。但新诗就不同,新诗也称为现代诗,形式自由、活泼,不受格律限制,重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的自由和创新。

因而,在诗歌兴趣课的教学中,我先从新诗导入,给学生展示了几首现代诗,比如顾城的《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又如选自《人民文学》的一首诗歌《与一个抒情的人共进早餐》:“吃咸菜吗?/嗯。/喝豆浆吗?/唉。/吃火烧吧?/哦。/扒个茶蛋吧?/啊。/吃窝头吗?/嗬。/来碗面吗?/哼。/吃饱了就走吧?/嘘。/不走就再聊会儿?/呸。”之所以给学生介绍这些现代诗歌,主要是让学生头脑中有个诗歌的印象:其实诗歌并非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其实诗歌的语言本身也很通俗,关键在于学生对于诗歌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评价能力。

2.图片导入,增强形象

诗歌作品、摄影作品都是艺术创作的结晶,都追求情境交融的美妙的意境,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诗可配图,图又可题诗。苏轼曾说:“味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王维之画,画中有诗。”

因此,诗歌教学中,笔者先从网上选了几组优美的摄影图片配合教学,所选图片一经配上诗歌,图片和诗歌的完美配合所营造出来的优美意境,自然把学生的视觉感官调动起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诗歌配图片,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能够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3.激发情感,体味诗意

现代诗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但仔细去探究,却不难发现,其实,许多诗歌可以是通过一句话成诗,或是一段话成诗,例如艾青的《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如果把此诗进行内容的组合,其实就是一段话,只不过是在形式上不同罢了。

当然真正的诗歌创作远非如此简单,真正的诗歌创作注重的是巧妙的构思,捕捉瞬间的灵感,寻求优美的意境,激发无限的想像以及对语言进行细致的锤炼等。因而在教学中,让一些不能随手写成诗歌的学生试着把一句话或是一段话改写成为一首诗,这只能算是一种诗歌创作“非正统”的方法。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及其创作,作为兴趣的激发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味诗歌。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概念,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和创作的理解,初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诗歌创作的简单原则:“各种意象+作者感情+调料(语言、修辞等)=诗歌。”这里就涉及到了学生对于意境的理解把握和生成问题。“意境”是指诗歌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含蓄丰富的感情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像和思索的艺术境界,往往借助意象来表达。而意象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具体形象,包括诗中的人、景、物等。

4.探究诗歌与摄影艺术的内在联系

意境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意境的理解把握在于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诗歌作品和摄影作品都追求情境交融的美妙意境,两者存在诸多的相通之处,从摄影角度谈论诗歌,比纯粹谈论诗歌及其意境收效更大,学生更容易理解。

首先是两者都强调社会生活的重要性,社会生活是创作的素材和源泉,两者都需要从社会生活之中进行生活积累和实践,并加以感受再现。其次是摄影需要作者冷静地面对生活进行深刻地思考,再到生活中去寻找可以表达这种思想和哲理的画面来完成自己的创作,这样,作品才有深度。诗歌也是如此,强调的是作者审美创造的产物。再次是艺术构思上的相近。摄影创作中存在“拍什么”“怎么拍”的问题,而对于诗歌同样存在“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最后是创作手法上的相同。两者都需要作者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善于捕捉灵感;构思要精巧,创作时多花心思,善于观察,注重内容、形式的创新。

5.以图配诗,尝试创作

摄影图片的直观性、形象性特征是其辅助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其实许多诗歌本身即是优美的图片,图片即是诗,“诗图一体”。

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诗赏诗,进而在头脑中构图;见图构思诗歌主题内容,进而准备诗歌创作。笔者曾指导学生根据摄影作品进行诗歌创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诗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鉴于诗歌教学的难度和摄影艺术的深度,以摄影艺术导入作为激发兴趣的一种手段进行诗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疑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感悟,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及鉴赏诗歌的能力。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1.兴趣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所有的实践离不开的就是“兴趣”二字,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语,真实地再现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人类的精神生活,并给人以启示。但诗歌往往并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因而阅读欣赏诗歌,必须从情绪和情感着眼,从语言入手。这往往令众多学生望诗歌而喟叹,更有甚者面对诗歌百思不得其解而生厌恶之心,这自然很不利于诗歌的教学。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而兴趣课刚好可以让教师调动一切因素来设计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开始就给学生浏览一些新诗,首先让他们意识到原来诗歌殿堂离他们并不远,再通过展示优美的摄影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美的事物是相通的,学生马上就被美所吸引,思维的火花顷刻就被激发,性急的学生甚至马上动起笔来,描述下自己的兴趣闪光点。以兴趣激发兴趣,学习才算真正达到实效。

2.以师之长引生之短

语文教学或者诗歌教学,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教师能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未知世界,让学生经历一次精神探险。倘若一个教师能够以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来积极学习,那么教学效果将会非常显著。学生的知识面在某种程度上是比较狭窄的,在他们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智者”。此时此刻,教师如果能把自身所学、自身所擅长的本领或特长施展出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从不爱学变为好学,教学也往往事半功倍。

3.相信学生,肯定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思维就变得活跃。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要给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应用理解上以切实的启发和指导,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如在尝试诗歌创作时,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创作的困难,教师就要根据实际加以引导,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把握构思。但对大多数学生,教师要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否则思维会被束缚,创造力会被抹杀。

实践证明,教师仅仅提供一些大体指导,然后就让学生拓展思路,自行构思创作,反而比教师一步步指导写作效果要好很多,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连教师都意想不到的构思和创意。创作完成,教师要对作品进行评价,对范文进行点评,肯定积极的一面,指出存在的不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4.教师的知识技能要求高

教师的一堂课、一个教案、一幅摄影作品、一个课件,甚至于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其实都要向学生渗透诗歌的理念和意识,让学生们始终处在一个诗歌优美的氛围里学习感悟。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对诗歌和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

这对教师而言,要求比较高,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强调美的体验,这就必须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诗歌与摄影的相关常识,比如摄影构图、摄影主题、拍摄手法及诗歌意境赏析等,通过有声有色地介绍和丰富的展示来吸引学生。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丰富知识面,方能让审美艺术之花常开不谢。而这也许就是教师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标签:;  ;  ;  ;  ;  

在意境把握中学习诗歌--以摄影艺术引入诗歌教学的尝试_诗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