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论文_李波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力领域发展迅速,但这种发展同时造成了电网管理和用电量增长间的矛盾,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管理现状,并就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路径、相关实例开展了深入探讨,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前言:

近年来电力营销GIS系统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领域,“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理念也在行业内得到了较好落实。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基于电力营销GIS系统的配网线损管理已逐渐成为业界常态,这类管理主要围绕电阻损耗及电磁损耗展开,而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配网线损管理水平,正是本文围绕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管理现状

虽然电力营销信息化为配网线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我国电力领域的配网线损管理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技术人员管理意识不强、监管考核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1.1技术人员管理意识不强

虽然电力营销GIS系统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配网线损管理难度,但配网线损管理仍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实际的配网线损管理工作中,很多技术人员存在缺乏管理意识、未能认识到工作重要性的情况,以应付为主的工作态度往往会引发诸多隐患。部分技术人员认为电力企业实际效益与线损管理联系不大,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明确自身工作职责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大幅提升[1]。

1.2监管考核制度不完善

在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缺乏统一的配网线损管理监管标准情况仍较为常见,部分电力企业在相关安全防范工作的开展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很多安全问题因此出现。受不完善的监管考核制度影响,监控系统无法及时发现过高区域线损的情况时有发生,考核机制的难以介入也进一步提高了相关问题的严重性,配网线损管理效率、质量、及时性受到的影响必须得到重视。

1.3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部分电力企业存在配网线损工作缺乏具体工作标准、工作职责情况,工作的落实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此外,部分电力企业在遇到配网线损较高情况时还会出现不积极解决问题,而是从调整售电量打主意的情况吗,抄表错误、装表接线错误、信息维护滞后等问题往往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同一问题因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反反复复发生的情况也较为常见,配网线损管理现状的严峻性可见一斑[2]。

2.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路径

结合我国配网线损管理,本文提出了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路径,具体包括发挥智能电表与负荷仪器作用、落实配网线损精细化全面管理、完善电力营销GIS系统应用等。

2.1发挥智能电表、负荷仪器作用

为较好适应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必须充分发挥智能电表、负荷仪器作用,由此即可开展高水平的低压台区、公共线路配网线损的精准比对,具体管理路径如下:(1)智能电表应用。某台变压器低压供电的区域被称为低压台区,结合低压台区划分即可开展针对性更高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配合电力营销GIS系统等信息化基础,即可通过低压台区比对明确配网线损原因,线损程度的控制与降低也能够获得有力支持。如某低压台区共拥有用电户100户,且该区域供电变压器为通过31、32、33高压电线进行连接的1号变压器,所有用户均通过光纤复合电缆供电,由此智能电表即可通过数据收集向用电信息系统传递每户的具体用电情况,通过对比具体用电情况与电力负荷信息,系统即可自动判断台区是否存在偷电行为,如存在较大数据误差,则可以在去掉线损数据基础上对比按日频率的线损,由此即可快速准确的发现窃电用户,线损精确化目标可由此实现。(2)负荷仪器应用。电路公共线路均安装有负荷仪器,该仪器主要负责监测高低压台的用电情况,通过负荷仪器与相关信息系统的配合,即可明确电量、高压、低压问题,而考虑到熔丝高压用电户的监控手段较为缺乏,技术人员应在负荷仪器支持基础上结合公共线路总数据完成每户用电情况的精确计算,这一计算同样可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如某区域公共线路式的电力接入数为60户,采用18、19、20号的电线连接2号变压器进行光纤电力输送,为明确每个用户的线损,系统需设公共线路变台区的电量分别为G1~Gk,高压用电户的电量分别为S1~Sl,Z为公共线路总计供电量,由此即可应用式(1)、(2)完成公共线路线损率的计算,式中的为公共线路的线损电量、为公共线路的线损率,通过将公式套入信息系统,即可求得最小误差的线损数据,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质量自然可实现长足提升[3]。

2.2落实配网线损精细化全面管理

除充分应用智能电表、负荷仪器外,各地电力企业还必须真正落实配网线损精细化全面管理,由此通过电力营销GIS系统的遥感技术更为高效、及时的获得配网线损实际情况,相关问题的发现、处理效率即可大幅提升。为真正落实配网线损精细化全面管理,电力企业必须不断完善电力营销GIS系统,以此保证线损管理涉及的所有信息能够得到较高质量的记录、考核、监管、控制,同时历史数据的掌握与应用、成熟的管理维护制度构建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由此合理利用数据库、明确规范员工工作、提供完善的奖惩制度,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自然可获得有力支持。图1为某地电力企业在配网线损精细化全面管理探索中取得的成果,通过电能量采集系统、GIS系统、PMS2.0系统、营销SG186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配合应用,由此构成的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即可为配网线损精细化全面管理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图1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思路

2.3完善电力营销GIS系统应用

为真正完善电力营销GIS系统的应用,完善的电能信息采集系统构建不容忽视,该系统能够大幅提升电力企业监控能力,电网的实时监控也能够在系统的支持下得以实现。在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支持下,各类故障抢修业务能够第一时间传递至电力营销GIS系统,营销人员可由此快速联系抢修人员完成故障处理;在电能信息采集系统支持下,电力营销GIS系统必须在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中得到更充分应用,如共享营销数据、管理故障抢修等业务,系统同时还能够为故障位置的快速确定、相关故障信息的查询提供支持,监督控制管理功能也需要同时得到充足应用,由此电力影响GIS系统即可更好保证用电数据准确性、保障用户正常用电、维护电力企业利益。

3.实例分析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了某地S电力企业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探索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主要围绕该电力企业的业务准备、方案设计展开。

3.1业务准备

S电力企业曾长期面临“四分”线损管理难题,而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的不断成熟,该电力企业计划通过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解决“四分”线损管理难题、考虑到企业辖区存在的新老城区交错、配电网线路交叉供电现状,以及自身工作存在的忽视台变信息、营配信息沟通不畅等不足,企业计划结合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理念规范相关工作,并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台区线损百分百掌控。在业务准备阶段,S电力企业建立了顺畅的管理机制、规范了电量数据采集管理、完成了高水平的台区清理与普查,通过制定《S供电公司台区线损管理办法》、明确公用变与小区变命名规范、大规模建设远程集抄系统、严格抄表例日管理、百分百比例的台区客户普查,S电力企业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基础得以有效夯实。

3.2方案设计

S电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开发了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以集抄系统计量数据、台区用户数据、电力营销MIX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源,图1直观展示了系统的数据流。系统具备系统维护、台变管理、线损管理、查询等功能,由此S电力企业的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台区建改也获得了充足的依据支持。

图2 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数据流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发挥智能电表与负荷仪器作用、落实配网线损精细化全面管理、完善电力营销GIS系统应用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路径,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平管理水平,统一线损管理平台的建立、设备消缺工作的及时开展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潘炜.电力营销信息化下线损的精细化管理[J].智库时代,2019(01):32-33.

[2]栗遇春,王刚,罗晨.电力营销GIS系统中线损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4):88-90.

[3]代红梅.电力营销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探索[J].低碳世界,2017(34):185.

论文作者:李波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论文_李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