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分析
引言
城市在发展工业、农业等产业的时候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这些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污染等。海绵城市理论在解决水资源污染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污染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环境恶化问题是城市规划工作中一项占重比非常大工作,值得城市规划工作人员的重视。社会中的城市规划工作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将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它主要指城市如同海绵一般,适应着环境变化、应对着各种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优良弹性。下雨时,可吸水、存水、渗水与净水;不下雨时,能释放出存水。海绵城市,能够极易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等形式实现城市规划,为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以往城市规划建设中常用管渠、泵站等组织径流雨水实现统一排放,该种手段以末端集中及快速排放这一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为基础。然而,海绵城市基础理念,则是以自源头至末端全过程化控制径流雨水为基础,相比传统雨水的利用率,通过海绵城市基础理念的有效应用,雨水可实现自然渗透、积存与净化等,所构建雨水系统属于新型绿色环保雨水可持续排放模式。
2 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原则
(1)重视规划工作的作用。雨水的处理工作一直以来都不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没有具体的处理方法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所以城市雨水没有得到规范的处理,因此而造成了许多问题,为了避免出现雨水成涝等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雨水处理的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2)采用合适的建设方法。对雨水的处理工作要建设完善的雨水处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应该采用适当的建设方法。要根据每座城市不同的特点,采取符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建设方法,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在建设过程中要以绿色环保为基本要求,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为核心目标。(3)采用适当的构建途径。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所有工作必须坚持“渗”、“滞”、“通”的基本原则。“渗”代表雨水的渗透,需要通过绿色屋顶以及渗透路面来实现,确保符合海绵城市理论。而“滞”代表水分的保持,需要通过对湿地进行合理的保护来实现。“通”则代表排水系统的通常,需要通过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的实现。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1巧妙运用微地形
基于海绵理念,巧妙利用场地微地形,对建设场地进行竖向设计的优化,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特点,促使洼地与高地相互结合,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等系列海绵措施,利用场地资源,实现对雨水的吸纳和蓄渗以及缓释。利用现场的植物和鹅卵石等,实现对雨水的缓冲以及净化,进而减少雨水径流污染,优化生态环境。结合城市景观规划方案,种植本土植物,营造具有本地人文特色的景观,并且形成植物缓冲带。利用缓冲带,将富余的径流雨水,利用斜坡底端设置的排水渠道,将雨水汇入到明渠,在排水道表面设置1层鹅卵石,用于雨水净化以及缓冲,以此缓解雨水管道压力,全面提高明渠水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整个公园规划设计,巧妙利用微地形,通过优化竖向设计以及排水系统设计,实现对地表水的有效疏导,利用道路排水管沟,将水排向明渠,进而减少排水管的使用量。
3.2设计方面对策
(1)走出固有思维,吸收先进设计理念。国外部分国家早已有完善的内涝管理体系及设计理念,我们应该借鉴其成功的设计理念,寻找符合我国国情同时适合当地城市建设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2)实地调查,全面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差异性大,设计初期需要对当地的各种水文地质数据详细考察,结合成功的海绵城市案例,制定适合当地的海绵城市方案,不能一味追求效益不考虑人文和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要做到因地制宜。(3)技术完全交底,定时巡查。要做到设计与施工不脱节,设计人员对于施工难点和技术关键点,要做到现场或者远程技术指导,同时应该有周期性的巡查。(4)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减少“面子工程”,同时使设计人员有章可循,验收有标准对照。
3.3做好统筹规划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既要兼顾资源高效利用和人们生活生产需求,同时还要着眼于未来发展。这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和其他规划建设理念有机融合,做好统筹规划,确保整个海绵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同时实现推动城市持续化发展的目标。这需要规划师能够认真分析和总结,做好城市规划方案可行性、经济性以及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选择的海绵城市手段和方法,要符合城市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应用原则,切实发挥海绵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不可过于追求“海绵城市”而违背了自然规律,促进海绵城市的价值实现。站在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整合各类资源,减少资源利用,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对设计的海绵城市系统,开展综合分析,确保系统建成后的使用效益。
3.4加强生态景观建设
以某城市为例,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将种植生态植被、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景观节点作为重点,开展道路建设、边沟改造、冲沟修复与基础建设等工作,力求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具体内容为:在新建居民区建设普通绿地、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与植草沟。在城市水生态建设进程中,对原有的河流湖泊进行清淤处理,修整河岸边坡结构,建造雨水花园与生物滞留带;调整入水口沉淀池、滚石坝与桥闸;根据林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性与可行性的整地措施。同时,清理杂草,改造水平阶,修整水平梯,修建苗木,建造雨水花园,修复处理冲沟;在新建小区中,基于海绵理念,改造绿化项目,合理划分雨水收集功能区,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
3.5完善城市道路规划
伴随城市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以及水生态环境污染的恶化,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具有减轻洪涝灾害与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功能。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无疑是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现阶段,道路地表净流量在整个城市地表净流量体系中占据绝对比重,而且也是水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源。由此可知,优化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至关重要。或者说,加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工作人言要保证路面交通的通畅性与安全性。例如,以下凹式绿化带替代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减少路面地表径流量,提高水资源质量。再者,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道路规划设计中,可以铺设LED树池,建造透水路面。另一方面,合理利用道路景观绿化带。下凹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将雨水径流直接导入地下水系统,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雨水径流对道路功能的影响,又可以达到蓄积雨水的目的,并且还可以确保雨水的自然渗透与净化处理,满足循环利用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论述之后我们对于海绵城市基础理念及其在城市规划当中具体应用情况,均能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提出若干应用对策。从总体上来分析,海绵城市基础理念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较为突出,能够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效果得以提升。今后为更加有效地运用海绵城市基础理念实施城市整体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相关专业的规划建设者还需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积极渗透海绵城市基础理念,确保海绵城市基础理念真实效能得以有效发挥,更好地保证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品质。
参考文献:
[1]方世南,戴仁璋.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1):88-92,99.
[2]姚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概述[J].住宅产业,2019(12):62-64.
[3]陈若男.海绵城市给排水防涝系统建设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03):182-183.
[4]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51(3):1-7.
论文作者:陈菁瑜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理念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径流论文; 工作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