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论文_任浩,赵贵宾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论文_任浩,赵贵宾

(国网朔州供电公司 山西省朔州市 038500)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电力事业的改革,电力事故屡屡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可以说,电网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加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大量先进电气设备在运行中容易受到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迫切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所以,加强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下面,本文就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进行研究。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运行

在电网系统中,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近年来,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变电站控制系统逐渐的实现自动化,但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问题,影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电网的供电质量,影响电网运行中的的经济效益。

1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安全运行的意义

就电力行业本质而言,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发展无法离开电力,同时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当前可持续战略推行的今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电流和电压调控的职责,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整体安全,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变电站中包括变压器、电动机、电抗器、开关以及电缆等等,这些设备主要承担着电能的传输和配送,还有其他的辅助设备,对这些一次设备运行状况好坏进行监测,将其中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及时上报进行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电力系统稳定。在变电站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电力辅助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解决其中存在的故障问题,降低事故发生几率,还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管理水平。此外,电气自动化能够降低电力系统燃料费用,降低成本,提升电能输送效率,提升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构建

2.1整体架构设计及模块功能划分

针对变电站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层分布式结构对变电站进行架构设计,将变电站的自动化架构主要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网络层三部分。其中网络层是整个框架的连接网络,其基础是工业以太网。间隔层主要是负责采集分析变电站中各种一次设备的运行参数,同时可以根据相应的操作指令完成保护动作。而站控层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针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监控管理等功能都由这一层完成,具备强大的显示、监测、报警以及指令操作等功能,而且能够对变电站系统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设备故障进行自动化的分析识别,进而对另外两个层面上的各种硬件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及时修改设备运行的参数等。

2.2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硬件设备可靠,电气自动化系统才能更好的实现相应的功能。在网络层主要应用交换机、通信电缆、规约转换器、光纤接口盒等硬件设备;在站控层主要包括报警器、五防系统、监控器、服务器、GPS对时器等;而在间隔层,主要包括监控保护装置、高压开关柜、直流电源、电能采集装置等。以通信系统的硬件配置为例,数据的传输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主要采用Modbus通信协议,应用双以太网进行传输。在配置通信系统硬件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配置20%的通信量冗余,同时要用中间继电器隔离系统的开关量信号。

2.3系统软件设计

电力系统软件设计是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关键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对电力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监控和报警、人机交互以及统计计算等多环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功能模块设计。在对电力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需要引进先进的A/D采集模块,能够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系统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防止信号受到干扰,保证信号质量;计算机处理模块能够对采集得到的数据参数进行分析,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数据查询或者操作等功能;I/O模块则是能够将受到的信号转换为接点信号,进行输出,这个输出模块主要是来源于设备辅助接点,能够对现场开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电能计量模块则是对电能传输大小进行实时统计和监测。

功能接口设计。采用双网口继电保护器,分别接入电力监控系统,依据电能计量设备规约,实现对电能数据参数的收集。由于监控系统本身自带通讯接口和报警系统,所以可以同其他通讯设备数据进行整合,为后续电力系统调试提供参考数据支持。

3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分析

3.1实行无人值守专责制度

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在应用新方式下,因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实际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和漏洞,对于变电站运行管理而言,如果要落实无人值守,那么不能盲目进行,要结合变电站实际的管理情况,积极推行相关设备无人值守专责制。在管理工作中,要对不同工作进行分解,巡视工作,维护工作,验收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个工作人员,当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晰,划分不明确,出现相互推诿问题,这样出现问题后,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找不到实际的负责人,不能对责任人进行惩罚,也就没有了实际的管理意义。

3.2强化对电力运行和自动化的管理

影响变电站自动化安全运行的因素很多,因此要积极对其进行管理,管理中秉持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变电站运行需要人员的管理,因此必须完善人员制度方面的管理,对变电站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提高其整体管理技能水平,积极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术,对变电站的内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每一次维护和检查过程中,都要填写日常巡检值班表,有利于以后的查阅,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还可以根据记录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而有效进行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儆效尤,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3做好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对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来说,巡检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及时地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异常,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保证安全性。巡检工作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定期开展,并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巡检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巡检工作的有效性。巡检时,设备运行的状况﹑信号灯的运行状况﹑设备自检和报告信息﹑监控机和五防机等内容为检查的重点。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缺陷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日常巡检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值班人员应立即上报,避免造成大的影响,同时,在日常的管理当中,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应该经常进行,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的发现事故和缺陷,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防尘﹑防雷﹑防潮等应十分重视。

结束语: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和电力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运行,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电气自动化设备。有了先进的设备,也需要更好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提高管理质量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个合理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保障电力能够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吴志锋.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2

[2]梁业盈.浅谈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J].电子世界.2016(22)

论文作者:任浩,赵贵宾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论文_任浩,赵贵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