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用错了麻烦大了?论文_张小波

四川省荣县长山中心卫生院,四川省自贡市荣县643113

日常生活中,各个家庭常备有消炎药、抗菌药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在家人出现头痛发热时,就会叮嘱其吃点消炎药物,在喉咙痛时,则叮嘱其吃抗生素药物。您有想过这么用药是否正常吗?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一样的吗?这些药物真的是居家、旅行常备的药物吗?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些关于抗菌药物的知识,告诉你生活中5个错误的认知。

错误认知一、抗生素和消炎药以及抗菌药都是一样的

生活中人们不会特意去区分消炎药、抗菌药物以及抗生素等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三种药物功效都是一样的,其实这个认知是错误的。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一定抑菌活性或者杀菌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即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青霉素就是常用的抗生素,咪唑类、磺胺类都是使用化学方式合成制作出来的合成抗菌药物。也就是说抗菌药物包含抗生素,抗生素属于抗菌药中的一种。

消炎药物是指能将机体内炎症反应消除的一种药物,也被称作抗炎药,可分为两大类,即非甾体类和激素类,激素类使用比较广泛的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等。非甾体类使用广泛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下面教大家几种在生活中正确识别抗菌药的方式:①询问处方医生;②仔细查阅药品说明书,当看到有治疗某类菌或者治疗感染所导致的疾病时,则可判断此药是抗菌药物;③记牢使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比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庆大霉素、青霉素、红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等。

错误认知二、存在发热症状就要用抗菌药物

虽然细菌会导致人们出现发热症状,但是不仅仅只有细菌会让人们发热,病毒也会引起发热症状。若出现病毒感染时,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还会耽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患有流行性感冒时所出现的发热症状,就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其实,大多数的感冒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那么抗菌药物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其实抗菌药物是分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治疗性用药有以下几个原则:①确诊是细菌性感染的病症可以应用抗菌药进行治疗;②已经确定感染病原的病症可以用抗菌药进行治疗,感染病原分别有支原体、螺旋体、衣原体、真菌、细菌以及立克次体等;③根据抗菌药物在机体内代谢和分布特点以及药物的抗菌效果进行选择;④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抗菌药物特点以及病原菌种类等进行综合制定抗菌治疗方案。而预防性用药又分为两种,即围术期病人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非手术病人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等。无论是治疗性用药还是预防性用药都要遵医嘱正确用药,因为选择抗菌药物和制定用药方案的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如果盲目用药,不仅不对症,还会提升细菌的耐药率,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还会推动病情的持续恶化。

错误认知三、细菌性感染病人为了尽快痊愈要求点滴输入药物

现今临床上抗菌药的种类比较繁多,相应的剂型也各式各样,为了预防盲目使用抗菌药而引起“超级细菌”,最终酿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临床都会遵循能口服抗菌药物绝不进行肌注给药,能肌注给药绝不进行静脉给药,对于全身性感染或者重症感染的患者初始给药途径选择静脉给药,以保证药效,病情好转时及时转为口服用药。

给药剂量根据所选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范围用药即可,对于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重症感染的患者以及抗菌药物不容易作用到的部位受到感染的患者用药时,给药剂量以正常用药剂量的高限为准。再治疗单纯性的感染疾病时,则可小剂量使用抗菌药物,以正常用药剂量的低限为主。

给药次数应遵循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给药。对于消除半衰期比较短的抗菌药物,比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内酰胺类以及红霉素类,每日应多次给药。对于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每日给药一次即可,注意此处给药一次不包括重症感染的患者。

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只要根据患者药敏检查结果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合的抗菌药,只要高针对性的用药,就能有效的起到治疗效果。

错误认知四、为了预防疾病长时间服用抗菌药物

临床学者已经证实,企图通过长时间服用抗菌药物来防止或者预防各类细菌的侵入措施都是无效的,同时,长时间服用抗菌药物会逐渐增加耐药细菌的数量,严重的还会培养出“超级细菌”,最后出现无药可用的现象。

错误认知五、症状消失还在长时间服药或者随意停药

随意停药会让耐药菌再次侵袭机体,进而引起更加严重的感染症状。同时临床症状消失之后还在长时间持续服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还会慢慢的培养出耐药性细菌。所以在服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私自增加或者减少药量,也不可随意停止或者延长药物的使用时间。

论文作者:张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  ;  ;  ;  ;  ;  ;  ;  

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用错了麻烦大了?论文_张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