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隆回县七冮乡卫生院 422205
【摘 要】目的:针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探究,总结其流行病学相关特征,并分析预防和控制的方式。方法:随机调取最近两年(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择取100名具备较强广泛性的资料做以回顾性分析。重点统计其性别情况、年龄情况、发病时间以及职业等,并结合此次调查提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结果:在性别情况上,女性患病概率(64%,64/100)要高于男性(36%,36/100);在年龄情况上,7岁到17岁之间患病的概率最高,为61%(61/100);在性别以及年龄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发病时间上,第二季度(即4~6月)患病概率最高、第四季度(即10~12月)患病概率则最低,分别占到47%(47/100)、9%(9/100);在患病职业上,中学生群体患病概率最大,为59%(59/100),在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群体上,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根据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加强对于容易发病的人群的干预力度,及时令其认清该病的危害,提升接种疫苗的覆盖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
【关键词】传染疾病 流行病学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在临床当中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为流腮)属于比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具备较强的传染性,通常因病毒感染引起,大多会发生在儿童或者青少年群体当中,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腮腺明显肿痛,还可能会导致病毒性脑炎、卵巢炎、胰腺炎以及睾丸炎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在临床当中尚且没有明确的治疗药物,且行以常规性的抗生素类药物效果也不甚理想,令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健康都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2]。本文将针对流腮的控制和预防展开分析,以期能够降低其发病概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调取最近两年(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择取100名具备较强广泛性的资料做以回顾性分析。在100名患者当中包括男性患者36例以及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3岁到23岁之间不等,平均数是(10.23±1.54)岁。全部患者的病程都在一个星期之内。且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过本人以及家属的知情和同意。
1.2方法
结合疾病流行的情况、和已经患病的患者接触的历史、腮腺重大的情况对100名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行以常规性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并进行确诊。
使用内服外用联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即一方面通过抗病毒类药物的口服干预,另一方面辅以金黄散以及蜂蜜。针对已经发现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予以适当的综合性治疗干预。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情况、年龄情况、职业情况以及发病时间,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此次调查提出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
1.3观察指标
重点统计其性别情况、年龄情况、发病时间以及职业等。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具体预防以及控制的措施展开的分析当中,结合数据类型,笔者将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进行检验。在本文当中仅有P<0.05的情况下为存在明显的差异。
2 结果
2.1在年龄以及性别情况上
在性别情况上,女性患病概率(64%,64/100)要高于男性(36%,36/100),卡方值约为15.68;在年龄情况上,7岁到17岁之间患病的概率最高,为61%(61/10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在性别以及年龄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在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群体上
在发病时间上,第二季度(即4~6月)患病概率最高、第四季度(即10~12月)患病概率则最低,分别占到47%(47/100)、9%(9/100);在患病职业上,中学生群体患病概率最大,为59%(59/100),另外幼儿园、散居儿童的概率其次,为35%(35/100),其他职业为6%(6/100)。在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群体上,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3 讨论
在本次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具体预防以及控制的措施展开的分析当中,根据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女性患病概率(64%,64/100)要高于男性(36%,36/100);7岁到17岁之间患病的概率最高,为61%(61/100);第二季度(即4~6月)患病概率最高;中学生群体患病概率最大。以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即P<0.05。这一研究成果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加强对于容易发病的人群的干预力度,及时令其认清该病的危害,提升接种疫苗的覆盖率。该成果也在潘仲刚[3]以及周克文[4]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可靠。
针对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来说,它是一种流行相对比较广泛的发生于人体呼吸道、具备较强感染性的疾病,它很容易就会在儿童群体以及青少年群体当中呈现出爆发式的流行和感染,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表明,流腮这种疾病大多会流行在城市范围内的各个托幼机构以及学校当中,常见学龄前儿童以及中学阶段的学生[5]。这一疾病因腮腺炎病毒感染而起,大多见于学龄前的儿童群体,女性儿童的发病概率要比男性儿童高,隐性感染者以及患者都可能会成为传染源,器官感染、腮腺肿大的情况下都可能会从其唾液当中分离病毒,脑膜炎患者可能会从其脑脊液当中分离病毒,隐性感染者的临床症状通常不会非常明显,但是在群体范围内有较大的比例,很容易在预防过程中遭到忽视,继而导致疾病的传播范围也明显地扩大,借助飞沫、接触等方式进行直接传播,流行速度极快。经过流行病学的研究,流腮在全年都可能会发病,掌握其具体的流行病学相关特征,并保证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非常重要[6]。
针对流腮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需要先对传染源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尽可能采取隔离的措施,在家观察治疗,同时检疫患者所就读的托幼机构,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感染的潜在感染者需要尤为注意,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其二,及时切断传染途径,对于托幼机构的日常生活以及学校的学习生活需要进行重点防控,在该病流行期间需要对教室以及人群聚集地进行随时通风,保证环境的良好;其三,对易感人群进行适当的保护,对最近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的易感者不能进行疫苗接种。在该病的流行期间需要尽可能避免去人流密集且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其四,加强对药物进行管理的力度,特别是甲流药物以及乙流药物,必须要加以区分,防止发生滥用药物的情况,不但不能起到积极影响,还可能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总的来说,针对流腮进行预防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地结合其基本流行病学的相关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对易感人群进行系统干预,及时普及疾病知识,提升疫苗接种概率,防止流腮大面积传播和流行。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流行病学特征,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加强对于容易发病的人群的干预力度,及时令其认清该病的危害,提升接种疫苗的覆盖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
参考文献:
[1]马静,郝利新,罗会明,等.中国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06):533-535.
[2]蒋明昕.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2013,19(26):159-160.
[3]潘仲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J].医药前沿,2016,06(03):54.
[4]周克文.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8):167+170.
[5]冯利红,张文生,杨新明,等.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04):343-344.
[6]王春波.流行性腮腺炎的疾病调查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02):26-26.
论文作者:黄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0
标签:概率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患者论文; 流行性腮腺炎论文; 情况论文; 群体论文; 可能会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