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45002)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对少数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仍很少,尚缺乏大规模的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就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综述。
关键词: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迅速增加。目前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以及性别、年龄、家族史等等[ 1 ]。多年来国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在汉族人群中进行。对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我国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因素状况:
1.1 少数民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高血压既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1 ]。近几年来我国各民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据2014年4月3日发表于《美国高血压杂志》的文章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各民族高血压患病率为29.6%,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6%、34.1%与9.3%[ 2 ]。高血压标化患病总率最高的是藏族,其次是满族。较低的有苗族、土家族、瑶族[ 3 ]。各民族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均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的情况。大多数民族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有所升高,但蒙古族仍然是我国高血压的高发民族,满族发病率增速快。瑶族发病率较低。见表1
多种生活方式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相关,包括体育运动不足、习惯性饮酒、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慢性使用者、较高体重指数和腹型肥胖。而教育水平与高血压患病呈负相关。即人群中男性年龄大、体力活动度大、超重或肥胖,腰围大和总能量、总脂肪和钠盐摄入量多者以及教育水平低者高血压患病率高。各少数民族之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和血压水平差异也与各自的居住环境、民族习俗、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处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满、蒙古、回族和维吾尔)人群高血压患率较南方地区的民族(苗、壮、布依、土家、哈撒克民族)高。趋势为北高南低,与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北方气候寒冷可致外周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但是,其中瑶族地区少数民族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低,这主要是因为族人群居住在深山老林里,居住地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90%以上,极少有污染,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加之瑶族人群主要以玉米为主食,以稻米、大豆、荞麦、红薯和南瓜等为辅食。玉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多项研究表明,饮食中的钠摄入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3 ],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与该民族大量吃盐有明显相关。如,瑶族,瑶族人群饮食喜欢清淡,平均每日摄入盐量较当地汉族人属低。在对蒙古族的研究发现,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高是增加高血压患病的因素。而荞麦产区的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率明显低于非荞麦产区的人群。在对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和黑衣壮族等民族的研究中均表明吸烟与饮酒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 4 ]。
1.2 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证明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而且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DM患病率正在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 11]。我国少数民族人群DM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国内目前没有各民族DM患病率的大规模流行调查,欲探讨这一差异还需作进一步研究。分析现有资料,70年代第1次DM普查中对少数民族DM患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回族、蒙古族、苗族、藏族、壮族等5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46%、1.86%、1.66%、0.78%、5.42%。瑶族中老年人群肥胖、家族史、高盐饮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6%、5.9%、12.5%、12.4%、21.1%、7.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劳动强度的改善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少数民族DM患病率也随着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DM研究的日益深入,对于少数民族DM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项研究显示:贵州、青海、广西省中苗、瑶、汉、藏汉及壮汉民族间DM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内蒙古的蒙汉间,宁夏的回汉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人群DM患病率是瑶族人群的1.75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估计与遗传易患性及生活方式有关[ 12 ]。其他地区汉族人群DM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各少数民族人群DM患病率,其原因主要与汉族大多居住在城镇、经济条件较好有关[ 13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中汉族DM的患病率最高,其他民族次之,蒙族最低,各民族DM以及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见表2
1.3 少数民族的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高总胆固醇(TC)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甘油三脂(TG)血症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1 ]。多次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少数民族人群的血脂水平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现有文献报道,中国少数民族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3。平均TC水平最高的是回族,最低的是黑衣壮族,TG平均水平以蒙古族为最高,最低的仍是黑衣壮族。LDL-C平均水平最高是维吾尔族,最低是回族,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平均HDL-C水平则以黑衣壮族人群为最高,回族最低。如果与当地汉族居民作比较,黑衣壮族人血清TC、TG、LCL-C水平显著低于当地的汉族人群,而LDL-C水平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 6 ]。回族人群血TC、TG、LDL-C水平与当地汉族人群基本一致,HDL-C水平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 5 ]。蒙古、哈萨克和维吾尔族的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当地汉族人群,面TG水平显著低于汉族[ 7 ]。
有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不同的年龄段中不同性别人群的血脂水平具有不同的特征。小于40岁成年人的血脂异常发生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但女性从绝经期开始逐渐升高明显超过男性。这些调查提示少数民族女性血脂水平后来居上的原因可能与绝经后女性的肥胖、少运动、内源性雌激素减少等因素有关。诸多研究表明,不同民族人群血脂水平与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等营养平均摄入量显著相关。回族人群以牛羊肉及米饭为主食,进食的水果蔬菜较少。回族TC较其他民族高与其饮食结构有很大关系。而黑衣壮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大石山区,以玉米、蔬菜等为主食,动物脂肪摄入也较少,这是导致该人群与当地汉族人群血脂水平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也是该族人群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民族的主要原因。
1.4 少数民族的饮食、吸烟
少数民族居民受自然环境、信仰、传统习俗的影响,各民族具有不同的饮食特点,膳食营养有所不同[ 15 ]。回族人群以牛、羊肉及米饭为主食,进食的水果、菜较少,回族TC较其他民族高与其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而黑衣壮族绝大多数居民在大石山区,以玉米、菜等为主食,动物脂肪摄入也较少,这是导致该人群较当地汉族人群血脂水平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15 ]。藏族、维吾尔族人均日摄盐量高达20g以上,他们的平均血压水平较其他民族高,与大量摄入食盐有密切关系。已证实吸烟是引起动脉斑块增厚,以及斑块破裂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危险因素有相加协同的作用[ 2 ]。据对多民族调查研究发现各少数民族人群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未有各少数民族吸烟比率差异的调查报告,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1.5 肥胖
肥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对血脂水平、血压及血糖产生影响而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提示[ 8 ],少数民族人群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瑶族人群生活较为简朴,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低于当地汉族人群,而他们的劳动强度却比汉族人群大,所以他们高脂血症和肥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人群。李美花等[ 8 ]研究也表明:高血压、高血脂与肥胖显著相关,对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群的研究结果也与此相似。但目前尚无各民族人群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差异的对比研究。
1.6 遗传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着明显的家庭史,提示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高血压患病调查结果显示回族、维吾尔族和锡伯族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9.58%[ 12 ]。内蒙古牧区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蒙古族人群有高血压阳性家族史高血压患病率为28.99%,高血压患者家族史明显[ 4 ]。邹阳春等[ 9 ]对新疆哈萨克、汉两民族血脂、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水平 的研究表明,脂肪代谢紊乱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结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本身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许多危险因素以互为因果,而且还常常聚集进一步增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程度[ 1 ]。我国少数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与各民族的地理位置、居住的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密切相关[ 15 ]。综合对各民族的研究结果,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各项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地处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蒙古族及维吾尔族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因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苗族、壮族、瑶族、土家族)。而回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等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体聚集度也显著高于南方地区的各少数民族[ 3 ]。掌握好各少数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各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及聚集度。对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少数民族人群地理分布、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而且居住分散,给民族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至今大规模的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的报道仍很少,而且研究得出的结论有较大差异。
3.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少数民族的工作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迅速增加趋势,需要向广大少数民族居民作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健康的饮食结构,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适量的体育锻炼等,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C. Gaul,C. Gerloff.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J]. Akt Neurol,2012,39(04):186–191
[2]岳书芳,张培珍. 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09):723-727.
[3]丁香,丁义,岳冀蓉,肖恒怡,等.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32(02):475-479.
[4]潘伟力,朱彩凤,李先法.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02):91-95+100.
[5]王忠祥,王发祥. 心血管疾病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临床急诊杂志,2015,16(01):82-84.
[6]阴文丽,薛军,吴迪,范煜东,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4,20(18):3329-3331.
[7]袁云龙,王锋,汪俊军. 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2014,32(06):440-442+446.
[8]桂兰,罗冬梅,巴图. 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06):706-709.
[9]刘锐,熊燕,王梅新.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与护理干预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6):126-129.
[10]卞淼,逄利,吴扬. 内皮微粒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12):1140-1144.
[11]金鑫,姜薇,邓琳瑕.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434-435.
[12]方志峰,朱婷,刘展华,等. 2010-2012年广西5市县≥18岁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聚集状况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01):80-83.
[13]秦建华,王莉. 维生素D缺乏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02):279-283.
[14]Gerson T. Lesser. Neglected Categorical Differences of Hypertension of the Elderly vs. the Young:A Case of Institutional Amnesi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6.17(05):376-378
[15]袁宁,刘雅.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J]. 四川医学,2016,(03):335-338.
注:课题名称:广西金秀瑶族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
合同号:Z2010124
论文作者:覃俊安,张施明,蒙莫珂,宁珍,杨淑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少数民族论文; 高血压论文; 人群论文; 因素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危险论文; 汉族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