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邵彦青, 解坤,,

邵彦青 解坤

(石家庄心脑血管病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急救护理路径组进行了急救护理路径。比较效果。结果:急救护理路径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APACHEII评分值、心肌梗塞生命质量QLMI量表评分、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和住院时间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效果确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路径;可行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点是发病急,有高残疾率和高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在治疗过程,救治时间的缩短十分关键,一旦时间延迟,可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为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临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急救护理路径是一种有序的护理模式,其通过严格根据时间顺序开展护理,缩短急救时间。本研究分析了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急救护理路径组年龄47-78岁(57.96±2.79)岁。男占18例,女占7例。常规护理组年龄47-78岁(57.79±2.74)岁。男占17例,女占8例。两组资料可比。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急救护理路径组进行了急救护理路径。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全面检查,一名护士给予患者卧位指导,协助医生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电监护,并给予吸氧,备好起搏器和除颤仪等急救器械。②另一名护士建立静脉通道一般左上肢,口服拜阿斯匹林0.3,替格瑞洛180毫克,阿托伐他汀40毫克,静脉用肝素,监测患者呼吸、神志等情况。③心理疏导。护理全程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予安慰,努力消除患者恐惧感。③确保15分钟内患者到达急诊室,并评估其出血风险,做好再灌流心律失常急救准。④到急诊室半小时左右,在心电监护和吸氧下由医护人员送至导管室[2]。

1.3观察的指标

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和住院时间;护理前后APACHEII评分值、心肌梗塞生命质量QLMI量表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处理, t、x2检验且数据结果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

急救护理路径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常规护理组80.00%,P<0.05。

2.2APACHEII评分值、心肌梗塞生命质量QLMI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APACHEII评分值、心肌梗塞生命质量QLMI量表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急救护理路径组APACHEII评分值、心肌梗塞生命质量QLMI量表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1.

3讨论

 急救护理路径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序、有计划、有目的的医疗护理新模式,通过时间顺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确保急救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缩短抢救时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3-4]。本研究显示急救护理路径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APACHEII评分值、心肌梗塞生命质量QLMI量表评分、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和住院时间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获得良好效果,可缩短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素敏,蒋志琼,陈远利,邓颂婷,邝远芳.“一病一品”护理理念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9(07):1633-1634.

[2]余苏娟.综合护理干预在心电监护仪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13):139-140.

[3]李传娇,吉翠翠,任守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13):101-103.

[4]廖德荣,钱宝堂.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在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06):978-981.

论文作者:邵彦青, 解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路径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邵彦青, 解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