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数学双基”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数学双基”的研究

童莉[1]2003年在《基于新课程“数学双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数学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我国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这在国际教育测评及数学竞赛中是得到公认的,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们经过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然而,近几年来,我国数学教育出现了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现有的“数学双基”进行反思,以求探索出它的新内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新途径。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产物,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面诠释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数学双基”的新内涵,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数学技能进行了扩充,为我们展现出双基的新的鲜明特色,让我们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数学双基”在新课程中的整体地位。 “数学双基”的这种变革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教育心理学从知识分类、知识获得、知识迁移的角度为新课程中“数学双基”的合理性及其教学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仅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因此,本文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通过“变式”教学形成和改进图式、促使某些知识的自动化、促进策略性知识的获得、发展可应用的(灵活的)知识等5个方面讨论了双基教学的实施途径,并设计了一些教学案例和评价方式,以求能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

蒋红升[2]2008年在《数学双基创新教育研究》文中认为1954年发表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以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培养他们应用这种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必需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当时人们就把上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称为“双基”。一直以来,“数学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我国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在国际教育界是得到公认的,也是我国几代数学教育家、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努力的结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双基教学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过分强调经典知识的传授;知识内容出现“繁、难、偏、旧”等。双基教学成了超负荷的训练,甚至是重复的傻练,学生知识片面化、创新能力与个性品质发展明显不足、数学思想与数学精神缺乏,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我们的数学双基教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数学双基教学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数学教育要树立新的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为此,本论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法、实验调查及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求一种以数学创新能力与数学精神为本位的教育-----数学双基创新教育,在教学上主张“叁个开放”,即在教学时空上开放课堂;在知识建构中开放教学;在情景学习中开放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双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希望能以小见大,克服数学双基教学存在不足的现状,以促进数学双基教育的发展。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回顾了国际国内的数学双基教学现状,对传统的双基教学的特征、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提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双基发展的数学双基创新教育。第二章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情景学习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探索数学双基创新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内容。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数学双基内容中客观的、静态的数学知识(如概念、公式、定理等数学事实)的教学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等主观性数学知识获得,在数学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数学创新能力。第叁章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数学双基创新教育的原则、方法和内容,在学生自主获得“双基桩”、研究性学习“双基模块”,、合作构建“双基平台”叁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让数学学习由“听结果”变成了“经历过程”,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感受数学、运用数学,培养一定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自动地、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问题。第四章运用调查研究法和实验法,对调查及双基测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论述数学双基创新教育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出数学双基创新教育是改善数学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喻汇[3]2014年在《学生数学“双基”的发展层次研究》文中指出宏观地看,数学“双基”起源于1950年代,大力发展于1960至1980年代,此后则不断地丰富完善。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建构法和实证研究法,对数学“双基”的发展层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总体思路是整合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研究结果,从数学认知结构、数学作文和solo分类评价法的视角来研究学生数学双基的着床、扎根、生长、发展。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言。主要阐述五点。第一,交代问题提出的背景:基于笔者的困惑。第二,交待研究的具体问题:满足怎样的条件,可称为学生“双基的着床”、“双基的扎根”、“双基的生长”和“双基的发展”。第叁,给出本论文的研究支撑点:基于“双基”定义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作文是学生“双基”的个体存在形态;solo分类评价法中的四个层次可与学生双基的四个层次相对应。最后,给出本研究的研究框架图与研究基调。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针对己有的关于数学“双基”的研究展开综述。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已有不少学者对知识形态的双基和教学形态的双基进行了相关研究,而学生个体存在形态的双基研究尚处于空白期。学生数学双基的发展层次研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第叁部分是相关概念简述,是本论文的核心之一。对双基的着床、双基的扎根、双基的生长以及双基的发展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各个层次的作文题示例。第四部分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以方程的发展层次为例,通过学生的数学作文来展现学生方程的发展层次并提出各层次的主要表现。接下来,进行这一部分的反思小结:总结了中国现行方程教学的粗线条;分析调查中各年级学生所达到的方程的层次;学生的数学作文中提到了化归的思想,于是启发笔者修正“双基的生长”的定义,在里面加入了数学思想;最后小结得出从着床到扎根,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飞跃;从生长到发展,则是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一大飞跃。第五部分是研究结果的总结、反思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首先总结本研究所做的工作与创新之处,同时反思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接下来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王萍萍[4]2007年在《从ACT-R理论看我国的数学双基教学》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数学双基教学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我国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这在国际教育测评及数学竞赛中是得到公认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对双基本身研究得较少.双基教学基本上只停留在经验水平,没有上升到理论.ACT-R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其许多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双基教学不谋而合,如强调练习的作用和基本技能的自动化、主张熟能生巧,肯定接受学习的价值等.因此,它可以为我国的双基教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从两个着眼点出发:1)考查ACT-R理论的基本内容2)考察我国数学双基教学的特征.然后,结合这两个着眼点,对双基教学中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作假设性的理论探讨(诸如练习有助于理解、熟能生巧、接受式教学、典型例题和变式练习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

徐建荣[5]2013年在《多方联系 浑然一体——浅谈与时俱进的数学双基》文中指出双基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基似乎有那么些被人遗忘和没落.随着课改热情的消退,我们渐渐发现回归质朴的教学才是高中数学最需要的真谛.那么什么才是与时俱进的质朴教学呢?——用华师大张奠宙教授的话来说:"如今的新课程有些过,反而忽视了我们优良的传统,我的建议是摒弃双基教学中过于注重反复训练的解题教学,但也不能一味追求新课程探究合作的浮华,两者有机的整合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基."

贾凤梅[6]2005年在《数学“双基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之研究》文中认为数学双基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学生基础好但是创新能力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把数学双基与数学创新放在一起研究,找到适度的平衡,必然是未来数学“双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突破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运用知识和情感结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叁、“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双基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一、以“双基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在双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叁、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四、多赏识教育少批评教育

蒙祖清[7]2015年在《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反思数学课程特点的反思,提出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了解数学的实用性,反思数学教学中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反思数学双基培养及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对代数、几何综合题的探究猜想及反思等若干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翟立安[8]2013年在《与时俱进的数学“双基教学”》文中提出记得上中学时,先后教我的几位数学教师不但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而且在黑板上徒手作圆是那么圆,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经常一下课就争着在黑板上模仿。这些熟练的教学基本功和技能,对学生的"双基"学习起着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今,随着现代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不少教师的课堂上基本没有板书了,偶尔写几个字也是歪七歪八,数学解题过程也直接用PPT来显示等,这些都是不利于"双基教学"的教学行为。没有扎实"双基"的教师,哪能培养出"双基"扎实的学生?所以,即使

赵健[9]2012年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文中研究表明数学素养是指个体具有数学文化各个层次的整体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数学双基教学,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但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要有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作前提和保障。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注重问题探究式教学。

赵素萍[10]2019年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文中认为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运用数学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性的、规律性的认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将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回归、归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置于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具体说来,数学思想方法包括一一对应法、转化思想法、分类法、数形结合法、符号化法和统计思想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之一,更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须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育与训练中都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基于新课程“数学双基”的研究[D]. 童莉. 重庆师范大学. 2003

[2]. 数学双基创新教育研究[D]. 蒋红升. 四川师范大学. 2008

[3]. 学生数学“双基”的发展层次研究[D]. 喻汇.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4]. 从ACT-R理论看我国的数学双基教学[D]. 王萍萍. 苏州大学. 2007

[5]. 多方联系 浑然一体——浅谈与时俱进的数学双基[J]. 徐建荣. 数学教学通讯. 2013

[6]. 数学“双基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之研究[D]. 贾凤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7].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 蒙祖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15

[8]. 与时俱进的数学“双基教学”[J]. 翟立安. 现代教学. 2013

[9].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 赵健.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0].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J]. 赵素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

标签:;  ;  ;  ;  ;  ;  

基于新课程“数学双基”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