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案例研究论文_潘丽娜 刘爱荣

应用型本科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案例研究论文_潘丽娜 刘爱荣

辽宁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 辽宁 本溪潘丽娜 刘爱荣 117022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近几年大学生就业 形式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题已经较为突出地摆在政府、学 校、家长、学生和整个社会面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显示 出职业错位,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找到工作,因而产生消 极的心理,加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 就是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尤其是针对学生的个性 化进行有效地就业指导尚存在很大的空间。个性化就业指导对 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 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是新时期高等学校亟待加强的重要 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相关典型案例, 探究应用型高校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存在的就业问题以及相应的 解决途径,以期有效实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 业质量。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就业指导;典型案例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对学生就业进行 有针对性的指导,旨在能够使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找到 工作。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将来就业的选择方向 也是不同的。就业指导教师要分析每一个学生身上的能力和特 点,帮助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人生价值观念,让 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 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1 应用型本科高校当前就业指导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研究力度不够,没能 跟上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导致就业指导教育方式、手 段和途径单一;个性化就业指导力度不足,缺乏针对性;就业 指导队伍专业性不足;经费支持不够等问题。

1.1 就业指导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个性化就业指导不是整体划一的,而是具有层次性、倾斜 性、差异性的,因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 大学生就业宏观目标上追求较高的就业率,旨在实现毕业生的 充分就业,其指导方式以就业指导组织的决策建议为主,指导 人员构成则具有行政化、职务化的特点[1]。就业指导内容比较 单一,仍然停留在集中讲解,缺乏个性的塑造,不能充分根据 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心需要去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影响 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个性化就业指导力度不足,缺乏针对性

不同毕业生有不同的职业理想,不同职业对就业大学生有 不同的岗位要求,就业指导要以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起点, 使得就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目前高等教育还没有设 立严格的专业化大学生职业指导标准,高等学校还没有设置专 门的职业指导机构,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 导致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力度不足,缺乏针对性。就业指 导不仅是为毕业生找工作进行职业规划的专业化指导,而是要 针对每个毕业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发和规划。因此,在指导过 程中要体现动态化、全程化和个性化的特点[2]。开展个性化就 业指导,也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指要在全过程中,针对学 生的个性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 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1.3 就业指导队伍专业性不足

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本身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化以及差 异性来进行不同的指导,教师的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特别重要。 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以及就业定位,所以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就业想法[3],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个性的完 美。现阶段,高校普遍存在缺乏一支专业化、高质量、高水平 和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表现 出指导教师“拼凑”(辅导员班主任占主体),指导教师理论功底 不强,指导方式方法单一,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

1.4 经费支持不够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工作普遍存在受办学 水平和经费限制的问题,部分高校根本就没有设立就业指导专 项经费,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体制不健 全,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得不到充分的实施和保障。个性化 就业指导需要根据大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大学生规 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职业,以促进大学生个 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个性化就业教育 活动,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要全方位 收集学生的就业信息,要广开学生的就业渠道,达到就业指导 的创新模式和发展趋势个性化,保证大学生获得全面、个性和 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等教育活动都需要一定经费的大量投 入。

2 应用型本科高校个性化指导案例研究

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诸多差异是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前 提,就业指导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从根 本上来说就是要强化学生个性化的那一面,根据学生的性格、 兴趣、爱好等帮助其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优势特点, 我们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特点及才能,让学生在确定自己就业 方向的同时,能够不断的挖掘出自己的其他潜能和能力,充分 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使其能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而且符 合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保证其未来的就业能够顺利[4]。通 过多年的实践工作,对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在如下几个方面 进行研究。

2.1 女生群体就业指导案例研究

由于女性群体的特殊性导致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存在诸 多问题,加之行业对性别的特别要求,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这 一普遍现象。对此,学校要在入学伊始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女大 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掌握女大学生的就业动态,培养女大 学生的进取精神,增强女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面对日益严峻的 就业形势,**高校 17 届会计专业毕业班,通过就业指导老师及 辅导员老师,对女大学生进行女性生存教育,分析当前经济趋 势,积极为女大学生们提供就业渠道和信息,鼓励女大学生建 立自信,拓展女大学生的就业视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 观和女性观,教育女大学生们要“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 强”,使她们充分认识自我,在就业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减少在求职过程中的挫折感和迷茫感。引导学生们选择适合自 己的就业岗位,按部就班地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全班 61 名女同学在 7 月份离校前近 50 名女生签到就业单位,而且单位也比 较理想,分布在银行、税务局、教育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不 同领域,不仅达到学校所要求的就业率,而且就业质量也得到 了保障。

2.2 就业区域性问题就业指导案例研究

目前,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属地就 业”特征,特别是中东部地区,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 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的比例均超过 50%;上海交通大学、东 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就业的平均比 例也超过 50%。而造成大学毕业生困难的重要原因是:沿海的 大城市不可能满足毕业生的要求,而当前有一些大学生的就业 区域定位过高,而自己又不愿意重新定位。所以,面对日益严 重突显的就业区域性问题,高校需要及时地对这一群体进行有 针对性地个性化就业指导,将国家政策宣传到位,引导大学毕 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也可以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或者选 择到自己的家乡就业;或者鼓励大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 等。

从 2016 年开始,国家开始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就 业,如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高校通过宣传国家政策,使 每一名毕业生都充分了解岗位条件、薪资待遇等,该高校在 2016、2017 两届毕业生中共有近 20 人到西藏、新疆等地就业, 目前工作稳定,也为国家西部发展做出了贡献。

复旦大学的世界经济系本科生李某,发现上海市的银行系 统似乎对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兴趣不大。在就业指导老师的帮助 下,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就业区域,最终选择离自己家比较近 的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获得了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职业兴趣就业指导案例研究

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 力量。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个体 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发挥,工作业绩也更加显著。** 高校通过运用职业兴趣测试、心理咨询等个性化就业指导形式, 按照霍兰德的理论,将学生们分为社会型、调研型、企业型、 实际型、艺术型等多种类型,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 兴趣,根据每种类型的角色特征来确定适合他们的职业,进行 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在纷繁的职业机会中找寻到适合自己的 职业,避免了职业选择的盲目行为。该高校**专业 2014 届 40 名毕业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在择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个 人的职业兴趣,至今为止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爱岗敬业,工作的稳定性明显要高于其他同学。

2.4 贫困生群体就业指导案例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卑心理相当严重,不善与人交往, 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即便是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在求职过程 中也会出现害怕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等畏难情绪,因此造成 有业难就的状况。针对此类群体,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心要 放在疏导学生心理、建立贫困生自信心等方面。现任营口长航 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在上学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在老师、 同学以及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凭借对梦 想执着追求的信念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刘董事长现已在自己的母校,设立了“启航”奖助学金, 每年金额要达到 10 万元以上。

2.5 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案例研究

就业困难群体指由于性格缺陷、身体残疾、心理问题等造成一定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学生因身体上的缺陷导致综合能力 素质低,在求职过程中明显处于弱势群体,很难受到企业的关 注,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针对这类群体,高校要建立完 善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登记制度,制定个性化就业协助方案,通 过分类指导予以重点扶持,做好指导、培训、推荐等工作。并 非存在缺陷的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不能获得成功,通过学校的正 确引导和教育都可以实现。**高校 14 届毕业生王**,身体残疾, 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成功就职于辽宁省一家企业,现已 工作三年有余,工作稳定,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2.6 双创就业指导案例研究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 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的主力军,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在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 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拓展。高校要顺应时势,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从 教育引导和政策支持上都要发挥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作用,引导 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地参加社会实践、课程实践和实习,着重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主动了解 创业政策,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培养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计算机专业霍**在大学期间曾任学 生会主席,组织能力、动手能力都非常强,在学生期间也积极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己也摆过摊、打过工。临近毕业,他没 有去找工作,通过家里支持和找合伙人等,自筹资金开始创业。 在这一过程中,他每天只睡 5 小时,一年过去了,生意赔了 20 余万。第二次因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人也以失败告终。后来,他 在两次失败中吸取了经验,准确分析了经济形势,进军微商, 做起了生鲜行业,不到半年的时间,竞卖出了 3300 万的销售额, 从穷小子一跃变成了董事长。

参考文献:

[1]段丽华,储克森等.中西方高校就业指导比较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7,(16):89- 91.

[2]田爱民.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教育新模式研究[J].沈阳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52- 55.

[3]王本贤.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指导[J]中国职业技 术教育,2010(09).

[4]王守忠,赵天武等.论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06).

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应 用型本科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JG17DB277。

作者简介:

潘丽娜(1977-)女,辽宁省本溪市人,辽宁科技学院,讲 师、硕士;

刘爱荣(1964-)男,吉林省通化市人,辽宁科技学院,教 授。

论文作者:潘丽娜 刘爱荣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应用型本科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案例研究论文_潘丽娜 刘爱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