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评价标准可以分成八大范畴, 即语言智能、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形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界智能,强调了语言学习和评价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包容性。在汉语夏令营项目中,通过八大智能的有效开发,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设置,活动设计以及文化教学中都能更好的学习汉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元智能;夏令营;汉语水平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中国学习汉语,而短期的汉语夏令营项目也吸引着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该项目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能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渐渐喜欢中国文化,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但是现阶段针对短期的汉语夏令营项目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汉语夏令营相结合,以浸入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寓教于乐”的夏令营活动,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手段,重视不同的学习风格,两者的结合也是一种崭新的尝试。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设计所调查的是2016年6月由我校汉推基地所承接的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团组,即乌克兰基辅第一东方语言学校的22名学生和1名领队教师。
他们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0-16岁之间。调查目标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所对应的学习活动在汉语夏令营项目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喜好倾向。
我们所发放的23份问卷(包括领队老师)中,回收17份,有6名学生没有填写,原因是生病请假和汉语水平太低无法完成真实的问卷记录。因为样本不足30个,只能作为小样本的个案调查来分析。从问卷的基本信息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学生都是无华裔背景的,极少数参加过夏令营的中学生,而他们参加夏令营的目的也大多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和提高汉语水平。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首先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级、年龄、学习汉语时间、汉语水平、是否参加过夏令营、家人中是否有华裔、为什么参加夏令营?),第二部分是多元智能理论在汉语夏令营项目中的应用(共36题)。问卷设计依据:基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题目依据:布莱顿?希勒的多元智能量表(MIDAS)并结合夏令营项目包含的教学设计活动和课外体验活动。评估量表设计依据:李克特(Linkert Scale)五等量表,通过累计总分来体现智能,可分项罗列。
三、调查分析结果
针对每一题都采用SPSS软件做了频率分析,包含均值,标准偏差、中位数等一系列的数据。由35道题目计算能够得出形体智能>语言智能=自然界智能>人际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数理智能>内省智能。
1、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也只能大致得出来华参加夏令营的中学生在形体智能上得到了更好的开发。课堂上都很喜欢参与老师设计的角色扮演等活动,希望老师用更多的身势语表达词语的含义,而在学校安排的其他中国文化活动中喜欢参与武术、射箭、羽毛球和排球等体育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其次是语言智能和自然界智能。其中语言智能应该是贯穿整个夏令营教学的,同时在自然界智能中包含了很多当地特色地域资源的参观项目。如:民族村、西山、石林、九乡等,让外国留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是一种很好地浸入式教学体验。
3、人际智能应该也是贯穿整个夏令营活动中的,这里的题目重点涉及课堂活动喜欢分工合作、愿意寻找语伴、乐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等一些汉语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人际互动。
4、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主要是学生是否喜欢学校开设的中国歌曲课,以及对汉语声调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开设的中国书法、绘画以及剪纸课的感兴趣程度。根据得出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学生和泰国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泰国学生是非常热爱这些传统的汉语课程,而乌克兰的欧洲学生对这些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根据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他们在课堂中的活跃程度也不是很高,女生的反映要比男生积极一些。
5、数理智能其实是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和文字的逻辑分析能力。这在夏令营项目中的体现并不明显,只能简单的涉及一些包含数字的教学内容,和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善于分类记忆、整理笔记,是够具备归纳本课所学内容的能力。
6、我们都知道内省智能的开发其实是不太适合夏令营这种短期的项目的。因为这些中学生离开自己的本国,带着好奇感来到陌生的地方,本来身心就比较累,又是短期的体验项目,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都很难在短期内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结、记录和反思。可能有极少数同学愿意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数据在这17名学生中仅有1名是制定了来华一个月期间的学习计划,他应该是有很强的学习意识,对自己一直有规划的习惯。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是比较循规蹈矩的按照学校的安排来完成。
数据分析的结果跟我们之前的预想是成正比的。这也是提醒我们今后在接待夏令营团组活动的时候,我们针对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能更好的完善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对于教学设计的部分,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中学生所喜欢的小组互动,分角色扮演、戏剧或者会话的形式,但是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有掌握课堂的能力,控制全局。在丁安琪(2006,2006,2007)《欧美留学生对课堂活动有效性评价的分析》的这三篇文章中都对有效的小组课堂活动形式做了调查和总结,得出戏剧或话剧;角色扮演类;语言游戏;课堂对话\讨论等课堂活动设计是欧美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形式,同时这也是语言输出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丽,周小兵.英、汉儿童教材中人际智能活动的对比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1):15-24.
作者简介:夏颖,女,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测试与评估。
参考文献:[1](东汉)许慎 1963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李国英 章琼 1994《说文学名词解释》河南人民出版社。
[3](清)段玉裁 1981《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姚孝遂1983 《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5]赵诚1988 《甲骨文简明字典》,中华书局。
论文作者:夏颖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汉语论文; 夏令营论文; 智能论文; 学生论文; 项目论文; 课堂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