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

任佳欣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视野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长时间与父母分离,衍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其中孤独感较最有代表性。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针对其孤独感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是家庭、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影响下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理应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缓解留守儿童孤独感。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孤独感 农村 原因 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民工潮”这一现象。这一现象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而这些农村来的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帮助,自己面对处理事务,孤独感是他们共同普遍的心理状况。近年来,我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表现出哪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应对孤独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生存现状、预防其心理问题及降低其孤独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留守儿童孤独感成因

1.父母陪伴时间短

儿童的成长,父母的陪伴不容小觑;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在外务工,外出务工时间长、次数多,与子女见面次数少、时间短。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缺失,父母仅仅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无法陪伴子女。情感支持缺失,使留守儿童过早地独自面对各项事务,处于孤立无援状态,内心孤独感强烈。加之一些父母在与子女短暂的相聚时间里不能真正关怀子女,家庭氛围不融洽、紧张,父母采取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子女内心对父母的疏离感,使孤独感加深。父母角色的缺失,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2.教师关注少

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是父母之外最具权威、能提供指导与帮助的人。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一定程度上满足着孩子内心爱与归属的需求。部分留守儿童选择寄宿制学校,但是一些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并没有给予留守儿童基本的关怀、帮助,有些班主任片面追求班级成绩,对留守儿童漠不关心,甚至对一些无法融入班级的留守儿童不管不问。一些低年级学生会歧视、排挤留守儿童,老师对这种现象的处理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大多数老师仅履行了教师的职责,忽视了留守儿童心理,仅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着师生关系,这使留守儿童对老师产生了距离感,无法形成依恋关系。教师在留守儿童心中是一种权威的形象,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留守儿童在教师身上找不到归属感。

行政执法是政府常态性的行政活动,又是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公民、企业等社会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合法合理的行政执法行为能够增加行政机关公信力,提升政府形象,而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经过人为催化极易转化为群体性公共事件,危及社会稳定,冲击社会秩序。在我国,执法不当引发群体性公共事件的现象已非罕见,行政执法转化为公共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3.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不足

现今中小学一般都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老师。但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及当地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常常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留守儿童由于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当这些负面情绪无法向父母、教师倾诉时,心理健康教师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匮乏,相关心理课程开设不足,使留守儿童无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问题,常感到自己无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孤独感尤为强烈。一些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以合理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便形成了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缓解留守儿童孤独感对策

1.强化家庭支持

除了父母,留守儿童在学校与教师相处时间远远多于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师既是师长同时扮演着父母的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与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给予重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留守儿童在班级、在学校里感受到归属感。同时教师个人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丰富人心理学知识,敏锐地觉察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如父母般的照顾。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内涵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单纯的制造加工转变为从设计到制造加工到测试到投入使用再到后期的保养维修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房贵如老先生曾经为“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做过这样一个定义: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传统工艺与计算机、自动化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结果。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是以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为前提并进行改进创新,并应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提高设计、生产等过程的效率,而形成的一个综合技术工艺。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常常体会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怀。作为监护人,父母对子女不应仅仅提供物质帮助,对其心理健康的状况,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处于低年级或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变化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经常与孩子打电话、视频通话等,尽可能多地回家陪伴孩子,多给予关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关心,即便双方相距千里,孩子也能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不会感受到孤独。父母在与孩子短暂团聚时间里,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良好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孩子,会有更强大的自信心,面对外界,与人交往。

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第二个家,不仅要关注儿童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现在大多学校都应为学生配备心理健康老师,最好做到不同年级配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师,做到每名教师有面对一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的教师对该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准确把握。同时,学校还要为留守儿童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心理健康课程给他们带来的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与此同时收获心理学方法,来解决自己面对的困扰与问题。

三、结语

总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应对,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空间。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部门或中小学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心理服务团体,出台帮扶政策,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中药材真伪、质量与患者生命安全直接相关,所以临床上必须做好鉴定工作、提升药材质量。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鉴定方法为中药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传统中药材鉴定方法依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且可以取得较好的鉴定效果,鉴定准确率较高[2、3]。这与本次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次研究中共计对12种药材进行了鉴定,现代化鉴定法鉴定的对照组其鉴定正确率是83.3%,传统中药材鉴定法鉴定的观察组其鉴定成功率是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任宁,沈莉.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54-756.

[2]凌辉,张建人,钟妮,等.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26-830.

[3]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J].心理学报,2005,37(6):776-783.

[4]岳颂华,陆小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教育导刊,2014(3):22-25.

[5]侯洋,徐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自卑感[J].儿童心理卫生,2008,22(8): 564-564.

[6]张碧昌,朱焱.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分析[J].儿童保健,2012(9):1381-1383.

[7]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7):797-810.

[8]杨新华,朱翠英,等,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感特点及其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505-507.

[9]刘宗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研究[J].教育评论,2013(2):33-35.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2—0043—02

[作者简介] 任佳欣,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于蕾

标签:;  ;  ;  ;  ;  ;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