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引文评价功能及特征比较_文献分析法论文

文摘与引文的评价功能及特点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文摘论文,评价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Both abstract and citatior are major evaluationtool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The paper brings to light theevaluation functions of each of them and makes a comparisonof the way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valuation between them.putting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normalization ofabstract,citation and the research.1 ill.14 refs.

SUBJECT TERMSAbstracts- Characteristics Citations-Evaluation functions

CLASS NUMBER G257.5

1 文摘与引文的评价功能

文摘和引文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评价功能,这主要表现在它们的最本质属性——文摘的推荐性(不一定被使用)和引文的被使用性。不过,由于摘录者和引用者在主观上并不负有评价任务,所以评价功能只是它们的副产品。比如,当加菲尔德构想《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索引》时考虑的就只是情报检索问题。《索引》问世初期,他基本上只把它看作是寻找科学文献的一种方法和工具,看作是实现文献目录最佳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1]。 文摘和引文的评价功能被人们所认识、重视以及充分利用也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如今,文摘和引文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评价工具,对文摘和引文的研究也成为情报学和文献计量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摘和引文的评价功能在科学活动中受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其主要表现在:

(1)国际四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LSTP)、《科学评论索引》(ISR )和《工程索引》(EI)成了分析各国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工具。我国每年对四大检索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关于国家科技实力、国内各高校、研究所成果产出、期刊质量、个人在国际上发表论文及被引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数据。这些建立在权威文摘和引文基础上的综合评估结论,被科学界广泛认可和接受。美国国家基金会在每两年一度向国会递交的正式报告《科学指标》中,也采用引文分析法来估计美国科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比重[2]。

(2)在国内社会科学界,《新华文摘》、 《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三大综合性学术文摘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是《新华文摘》,因其摘文量少而精和主办单位的高规格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对社科期刊和研究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其中的全文本文摘被视为“龙门”,一旦跃上,身价倍增。

(3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我国图书情报部门评价和选订期刊的重要参考工具。这部主要建立在文摘和引文研究基础上的大型工具书,是我国第1部经学科专家鉴定、评价期刊质量的公开出版物。 在此之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分支学科都有运用各种方法研制的核心期刊表(或期刊排名表),但由于是单篇,影响都不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出版后,几乎成为期刊采购和研究人员的案头必备书。同时,也引起了科研管理部门和期刊编辑界的注意。不少期刊编辑部按提供的排名在期刊封面上印上“中文社科核心期刊”或“中文社科重要期刊”的字样,一些地方期刊还作了专门报道。

(4 )文摘和引文的评价功能已普遍为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所认可。几乎所有对科研论文评优指标的研究都把“被摘录”和“被引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有的甚至认为,理论成果的评选,“应以发表后有无反响,以其研究成果有无他人选用,其它报刊是否转载等为主要依据”[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编辑部在一则启事中提到, “许多刊物和作者,以自己的文章能被选入《复印报刊资料》作为进档次、上等级的荣幸事情,成为刊物社会影响、学术地位的评价标准,有的还以此为评奖晋级的条件。”[4]

(5)在理论上,研究者普遍认为, 文摘可作为“一种对论文的科学水平进行间接评价的手段”[5], 通过文摘“可掌握本专业的发展水平和动向,帮助用户判明论文价值,决定取舍”[6]。 关于引文的评价作用,“从宏观上,通过对引文网状关系的分析,能够定量地、客观地揭示科研工作的全貌,追踪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献交流的历史进程;通过对发文量和引文量的统计,可以评价某一科研机构或某一地区的整体科研能力;从微观角度看,利用引文数据客观地评价科技工作者的成就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7] 国外也将基于引文测度之上的科学计量学分析评判作为评价期刊的三个要素之一。1975年《期刊引文报告》(JCR)出版以来, 引文分析法更成为期刊评估中的主要工具”。[8]

2 文摘与引文的评价方式和特点

(1)作为评价工具,文摘和引文属于两个不同的评价系统。 对一篇论文来说,是否被摘录决定于文摘员和编辑部,而是否被引用则决定于研究者。前者是一种中介作用,而后者则属于文献被用户直接使用。这一不同性质是影响两者评价功能和评价结果的关键。在不同性质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积极性要素、消极性要素以及各自的相关技术要求使文摘和引文具有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特点。这增加了比较和研究的难度。

(2)从时间角度考察,相对于引文,文摘都是即时性的。 文摘是对新问世的学术文献的追踪推荐,已被推荐的或已确定不推荐的一般都不再推荐,这就是文摘的一次性。任何文摘对一篇论文都只做一次即时性选择,遗漏的无法弥补,选择不当的也没有更正的必要。引文则不同,研究者可以引用任何时期的文献,也可以每次使用同一篇文献。可以这么说,文摘的终止点正是引文生长的起点,因为论文发表大体1 年后被摘录,同时也开始被引用。

文摘和引文的这一差别影响着对文献的评价。文摘只适用于评价文摘报道时区内的文献,也就是说,只适宜于作即时评价。因此,文摘的评价存在超时性和或然性,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尤其如此。引文则可用于评价任何时间的文献。特别是引文次数的可累积性不但可以充分拉开文献的质量和影响的级差,而且使得人们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范围——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内来考察真正有价值的文献的耐久力,以发现那些对现实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能预测学科未来走向的重要文献,即经典文献。在这方面, 最好的例证是加菲尔德等人利用1968 年度《SCI》提供的数据成功地预测了1969年的诺贝尔获奖者的人选。

(3)从空间范围考察, 任何研究者对情报的选用都是在情报的可获得范围内进行的。这是一个特定的比理想的情报空间——不受空间限制——小得多的个体情报空间。由于科学研究的个体劳动性质,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着无法避免的重合性(其中,高、深、专的课题重复少,一般性的课题重复多)。因此,在理想的情报空间里,任何一份情报都不会是独一无二的;而在特定的个体情报空间里,研究者则失去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文摘的情报空间不受限制,文摘编辑部门对文摘源的收录应该相对齐全,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的文摘源应是全部文科学报。在这种情况下,依据某一文摘期刊进行评价,在空间范围内不会存在缺偏。而引文分析法却常有这一弊端。

(4)从学科角度考察,不论哪一学科,有研究就有引文, 但不一定有文摘。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摘评价存在着不公平性。不要说单科性文摘没有形成学科覆盖面,就是在综合性文摘中,各学科所占的比重也很不平衡。比如,《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都没有收录图书馆学社科情报学文献。实际上,图书馆学情报学是国家一级学科。在这两大综合文摘期刊中,没有其一席之地,这既对学科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必然影响两刊的评价功能。引文对学科是公平的,一篇文章的引文可能来自大的学科,也可能来自小的学科;可能来自成熟的学科,也可能来自新兴学科;可能来自一个学科,也可能来自多个学科。当然每篇引文与引用主体的关系松紧不一,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引文更存在着多向性、虚构性和可替换性,因此也更难以把握。引文的多学科性客观上表征着学科间的知识存在着多种相互联系的特点,表征着某一学科的输出能力和吸收能力,表征着一篇论文、一种观点、一个数据、一种方法在知识创造中的价值和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引文分析还是考察学科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引文的多学科性在主观上则展示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研究水平和研究态度。

(5)文摘、引文与价值论、需要论。 价值论和需要论是藏书采选的两大指导理论,文摘和引文正好与此形成有趣的对应。文摘和价值论由专家在认定对象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而引文和需要论则以使用者的需要为前提。前者选择的结果有3种可能, 即:有价值而且使用率也高;有价值但很少使用;价值不大。后者从实用出发,结果可能有两种,一是使用率高也确有价值,二是被使用但价值不大,不适宜收藏(录)。两者对文献的评价方式各有利弊,它们之间形成如下图所示的这样一种关系,其中重合部分是既被认为有价值,又为用户广泛使用的文献。重合部分越大,两者评价的可信度越高,反之亦然。

3 文摘和引文及研究的规范化问题

(1)完善文摘系统,健全评价功能。 完善文摘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宏观布局上,各学科都应有相应的文摘。目前,社科领域的单科性文摘还不很成系统,自然科学文摘却正处于完善之中。②微观上指三大综合性文摘自身的完善,如合理确定各学科所占比例等。

(2)提高文摘质量,树立评价权威。 由于文摘的摘编者是固定机构,有固定的人员,而文摘评价对某些单位、期刊或个人又十分重要,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关系文摘”和“人情文摘”。在这种情况下,文摘机构若不能超脱利益和关系,就难以做到按质摘发。

从文摘耦合角度来看,在大量的研究论文中,除少数外,文摘中大都有不同的评价。笔者曾对同一年度的三大文摘期刊进行逐篇计量,发现互相之间的耦合度很低。比如,《南京师大学报》在《复印报刊资料》中排名第一,但在另两种文摘期刊中则未进入前40名。这种悬殊极大的情况不在少数”[9]。虽然文摘耦合现象目前还未得到充分研究, 很难说文摘耦合度应该多大,但现在的问题是,文摘不仅是一家之言的推荐,而且还被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因此人们有理由对它们提出更多的在质量和公平方面的要求,文摘期刊也应通过自己的选文来证明自己的质量,树立自己的权威,而不能仅看主办者的身价。

(3)社会科学论文尽快做到引文规范化。《GB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公布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迅速向标准靠拢,较快地实现了引文规范化。1991年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始筹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并于1995年正式出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这一大型数据库的建成,对于完善引文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科学研究评价的规范化,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社会科学引文规范化的步子要慢的多。除了一部分高校学报已经做到外,绝大多数社科学术期刊对实施国标还不够重视。这恐怕也是“不发达的社会科学学科”[10]的特征之一。无引文以及引文五花八门的著录格式使得引文分析无从下手。由于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不是淘汰式的,看不出“在科学中所能见到的那种有条不紊的过程”,而且“许多理论和模式往往很快被推翻”,但却“常常改头换面地重新出现”[11],所以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和研究者的引文心理要比自然科学的复杂得多。从客观上看,但研究者和编辑部门的普遍不重视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实际上,国际上早在1973年就有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我国社会科学界这种双重落后的局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尽快实现引文的规范化,促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规范、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12,13]。

(4)提高文摘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质量。 除上文提到的文摘的特点外,进行文摘计量研究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①单一文摘评估结论的相对性。②相对文摘率和绝对文摘率的区别。相对文摘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般为1年)某刊被摘量与刊发论文总量之比, 绝对文摘率是某刊被摘量与统计样本文摘总量之比。后者反映期刊的影响力,而前者更能揭示期刊论文的平均质量,是对期刊学术水平的衡量[14]。

(来稿时间:1995—12—19。)

标签:;  ;  ;  ;  ;  ;  ;  

摘要与引文评价功能及特征比较_文献分析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