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理论构建_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理论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认知论文,体育活动论文,风险论文,理论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1-0102-06

国内外有关风险认知的研究已经扩展到环境[1]、消费[2]、冒险[3],以及医学[4]等领域。在体育领域中,对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5]、健身房消费者健身活动的风险认知[6],和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认知[7]已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而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研究无疑进一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多数人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存在潜在风险(受伤或死亡)且不能够避免(Appenzeller,1998)[8],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多是“认知和决策等个体行为因素”。由于个体对风险事件的认知能够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状态(如生气、焦虑和害怕等),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态度与行为,因此,Rundmo(2004)指出,对客观风险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不当决策和不安全行为的产生,这是造成体育活动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9]。

1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

当前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都保持较高的关注,已把体育活动当作调节自我身心的一种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伤害事故伴随着体育活动行为而发生,这不但有悖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初衷,而且还要承受着难以愈合的伤痛,给自己、家人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10][11]。

大学生体育活动按照项目可分为田径项目、球类项目、游泳项目、武术与体操项目和体育游戏(图1)。在这些项目中,场地构成复杂,场地各异,排列紧凑,运动场地和场地上器材设备的安全问题是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根源之一。场地的不平整、设备的松动、器材的老化等都会成为学生体育运动内外的安全隐患,由此产生的伤害一般都比较严重。表1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参加田径项目、球类项目、游泳项目、武术与体操项目和体育游戏等发生的一些伤亡事件。

图1 大学生体育活动项目分类

1.1 大学生田径项目风险

田径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激烈的竞争性、严格的技术性及能力的多样性等特点,同时田径项目也存在着众多风险。首先项目多,场地构成复杂;其次,场地各异,排列紧凑;更为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学校的田径场地同时兼顾其他体育活动。田径场地的复杂性和器材的多样性构成了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田径项目中的跳、投两类技术动作对人体的各项素质要求较高,其潜在的风险明显高于走、跑技术。这就要求大学生对一些安全隐患具有预见性,才可能将田径项目伤亡事件降到最低点。

1.2 大学生球类项目风险

球类项目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球类运动是一种技术、战术结构精细复杂,活动环境变幻莫测和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球类项目的运动场地和场地上器材设备的安全问题是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根源之一。场地的不平整、设备的松动和器材的老化等都会成为学生体育运动内外的安全隐患,由此产生的伤害一般都比较严重。对抗性和竞争性是球类项目的两大重要特点。学生的过度兴奋和争强好胜的心理常常是造成伤害事故的重要隐患所在。大学生在进行球类项目活动前要充分了解球类项目运动的特点,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球类项目伤亡事件的发生。

1.3 大学生游泳项目风险

游泳对场地场所及配套设施都有很高要求,如洗浴、净化、杀毒等。游泳在高校里是热门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在畅游之中也潜藏危机。游泳是最易造成伤害事故的项目,事故的死亡率也较高。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游泳溺水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的技能,事先再多一些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游泳项目伤亡事件的发生。

1.4 大学生体操与武术项目风险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大学生在进行这些体育活动时,由于他们的恐惧心理比较突出,若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动作安排,引起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大学生除了应在思想上加强防范意识之外,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从技术细节中提高防伤能力。

体操类项目除了要求与武术有相同的柔韧性、灵活性及协调性的特点之外,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然而,器械和技巧技术动作要求大学生正确掌握器械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器械的特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与器械完美地结合,这使得学生的害怕心理比较突出,如果再加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引起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此外,武术与体操类项目与规定的场地、器材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所导致的体操与武术项目伤亡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5 大学生体育游戏风险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是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相结合、富有浓厚娱乐气息和鲜明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娱乐性和竞争性是体育游戏的两大重要特点,学生过度兴奋和争强好胜心理常常是造成伤害的重要隐患所在。

体育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但从预防伤害事故的角度来讲,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应该自主地调控在游戏中的兴奋性。此外,在游戏之前提前检查游戏场地,预防因场地的不安全因素造成一些伤害事故。

2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界定

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具有主观现实性,而且体育活动风险变化无常,即使在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的认知也处于这种认知失调状态,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中潜在危险的主观认知和评价与客观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判断的不一致,很容易导致错误的体育活动行为,从而引发伤害事故。

风险认知是个体对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或认识[12]。Williams和Heins(1985)把主观因素引入风险分析,认为风险虽然是客观的,但不确定性则是风险分析者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风险存在不同的判断,他们认为对风险的评估,不能只注重客观的数据,而忽视个体对风险认知的差异[13]。上述观点在指出了客观刺激对风险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风险认知对个体行为的重要影响。石岩等(2008)将体育活动风险认知(perception of risk in physical activity)界定为:“在体育活动中,参与者对不同体育活动项目所存在的各种潜在客观风险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5]

综合以上对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及大学生体育活动特点的描述,将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界定为:大学生在参加不同类别项目体育活动中,对其所存在的各种客观风险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并对体育活动过程中导致负面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后果危害程度的判断。

3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

3.1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

Fischhoff等(1978)研究核能和X光射线的风险认知,提出了可控性、恐惧性、结果严重性、影响的群体性、自愿性、个体已知性、影响速度快慢、风险的新旧、科学已知性9个特征,开创了风险认知特征研究的先河[3]。

与体育活动研究联系最为紧密的是Mun(2003)对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研究。他在借鉴Fischhoff等(1978)研究采用的9个风险认知特征基础上,根据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特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选取了风险长期存在的结果严重性、灾难性、恐惧性、知识性、可控性、自愿性6个风险认知特征对体育活动进行了研究[3]。

认知、情感和价值的共同作用,就是调节着人对成就目标的选择与获得。它是围绕着人们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的期望和对其价值的认知建立的。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直接决定他们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认识、情感、价值直接影响体育活动参与行为。

可以借鉴Mun(2003)[14]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研究来进行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研究。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特征除了具有严重性、知识性、可控性以及自愿性之外,重点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3.1.1 灾难性

灾难性是大学生对一项体育活动发生人身伤害风险的可能性以及遭受这种风险伤害人数的多少的估计。体育活动风险的后果不仅对大学生的身体造成意外伤害,对他们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的灾难性表现为生理上轻则擦伤、扭伤,重则骨折甚至失去生命,心理上由于身体上的伤害导致大学生已经对体育活动产生了排斥心理,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3.1.2 恐惧性

恐惧性是指大学生对风险担忧的态度和反应状况(Fischhoff等,1978)[3]。例如,篮球活动是否存在风险,这种风险是否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对这项体育活动发生风险的担心程度直接影响着对这种体育活动风险产生的恐惧程度。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在年龄上已经基本迈入成年人的行列,对一些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事前会做出估计,但是,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对待事物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更是激情澎湃,如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一项运动之前也许不会特别注意鲁莽运动可能造成的风险。

3.1.3 可变性

Wilkinson(2001)认为,风险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新的知识和感知而变化的[15]。即使情况一样,也有可能在不同大学生之间产生不同的认知,大学生对于风险认知的理解要嵌入到体育活动的实践中,随着不同时期对体育知识不同程度的认识,它可能深刻地影响着对风险的理解。

3.2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

检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风险的认知结构就是研究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目的。参与者对体育活动风险的认知会受到体育活动风险产生的个体内在因素(生理和心理)、外界环境(体育器械设施管理和使用、媒介传播和社会文化等)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5]。通过对文献的参阅和实际调查,将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内生因素和外源因素。

3.2.1 内生因素

3.2.1.1 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大学生在如性别、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认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身体情况与性格特征各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自身疾病、受伤、身体状态不佳和体质差等认识不足,就会盲目地进行体育活动。

3.2.1.2 体育知识

Siegrist等(2000)表明,缺乏知识,风险的表面判断和利益也许会根据负责处理危险或活动的评估来进行[16]。可以假设,如果缺乏体育知识,多数大学生不能直接地估计风险与技术的相关意义。相反,大学生必须依靠专业老师、教练提供的信息。Sjoberg等(1991)研究发现,知识的倾向与风险认知水平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风险认知与知识的影响也呈负相关关系[17]。此外,他们试图消除发现的那些重要的被察觉的与知识与风险相关的事。

大学生对体育知识不仅包括对体育环境的认识,还包括体育活动计划。从知识方面来说,体育活动是中间变量,进行体育活动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对体育知识的运用来进行自我展示。体育知识因素包括大学生对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与体育活动有联系的风险知识水平的了解程度(即风险处于何种水平)以及对与体育活动有联系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3.2.1.3 体育活动经验

经验已被确定是影响人们风险认知的一个因素,经验不足是导致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也有研究认为经验与风险认知水平成反比(Alhakami,Slovic,1994)[18],即当人们有了过多持续和极度风险的经验,反而会较少考虑这些风险的存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场所或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非常陌生或熟视无睹,就很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其次,是对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不适合大学生这个群体而造成的体育活动风险的认识,如大学生能否凭借经验发现体育课内容单调、体育竞赛、俱乐部活动等安排不合理导致身体活动伤害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体育活动经验因素包括检验体育活动经验水平的题目、拥有体育活动经验对风险影响的题目以及体验正面与负面的评估等。

3.2.1.4 体育活动信息信任

体育活动信息信任是一种社会建构和抽象的东西。它的功能是降低参与者参与体育活动的复杂程度,而不是基于知识经验做出理性的判断。对专家、专业机构或某个团体信任较高的人往往比没有这种信任的人有能力去认知较少的风险(Siegrtst,Cvetkovich,2000)[16]。个体对信息来源和机构的信任,是风险认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Cha(1997)指出,不信任会导致一些风险应对信息大打折扣,甚至会引起风险认知的增加,即信任与风险认知水平成反比[19]。

由于大学生本身的认知特征,尤其是在新闻宣传、电视体育节目的丰富性影响下,他们很容易会对这种宣传采取一种不信任的态度,那对他们的风险认知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体育活动信息信任因素包括器械安全、参与体育活动大学生性别和体育活动规则等。

3.2.1.5 风险态度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20]。Arrow(1965)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风险规避者(risk aversion);风险爱好者(risk lover);风险中立者(risk neutral)[21]。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些大学生不喜欢冒险,对于风险有逃避的个性,因此会选择风险较低的运动项目;有些大学生喜欢追求刺激,风险越高的运动项目越喜欢选择;有些大学生对于风险大小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相同的偏好,就是持有中立的态度。

3.2.2 外源因素

3.2.2.1 体育活动场所设施

它主要是对体育器材的安全情况和场馆设施的设计和质量等存在的风险因素的认识。大学生能否凭借经验发现场地湿滑、器材损坏等导致伤害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教师和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练习的场地平整情况、周围的环境状态、练习前是否检查器材损坏等都有可能使学生在练习时受伤。

3.2.2.2 体育活动特征

参加体育运动有许多的好处,也就是所谓的体育活动收益。机体生化反应,身体健康、社会交往作用、娱乐功能和精神健康等都可以由参加体育活动带来。Ackerman(2002)表明,虽然许多因素都是由于体育参与造成的,但是最突出的感受是内心体验的增强[22]。

大学生的整体特征是由纪律、健康、成就感、荣誉感和自我减压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组成的。大学生选择参与一项体育运动最简单的目的是期望获得娱乐和放松。首先是休闲,然后满足于个体对自我表达的需要并最终实现个体精神上的完善。

体育娱乐活动的第二个好处是心理调节。心理调节的作用是相信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心情并且保持思维的敏锐。锻炼任务对个体的好处是激励其参加体育活动,面对任务的挑战使个体可以参与到体育竞赛当中。Gill等(1998)调查得出参加体育运动是为完善自我和达到个人目标[23]。

大学生体育活动的认知收益包括五个方面,主要是测量能力进步的重要性、建立与达到目标的机会、体育活动提供的愉悦感、压力的减轻、力量与协调性的改善与维持。但同时体育活动也存在风险性,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就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认知以及损伤原因、损伤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论述,并对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大学生在不同的活动类型中,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多而且原因复杂。大学生体育活动主要有客观性、突发性、隐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风险特征[11]。

3.2.2.3 媒体影响

大多数受众是经由媒体或人际的风险信息传播来建构其主观的风险认知,体育活动风险具有很强的知识依赖性,只有在风险实际发生时,或者借助媒体报道,体育参与者才能知道其危险性[24]。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风险的体验,大多来自新闻媒介,如对一件重大体育事故详尽、透彻的报道,可以让他们体验到事故的恐怖和威胁。媒体对体育活动风险的表述方式、媒体不同的描述方式以及风险传播的节奏等,会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观的形成与改变。

4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理论建构

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程度反映了大学生的风险接受情况,即无论大学生对体育风险的认知如何,他的行为都是风险接受的外在表现。或者逃避某些体育活动,或者盲目参与某些体育活动,这些情况都受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因素的影响。

4.1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理论模型建构的思路

本研究根据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从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角度,选择个体差异、体育知识、体育活动经验、体育活动信息信任、风险态度、体育活动场所设施、体育活动认知收益和媒体影响等因素作为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前因。

大学生的风险认知心理活动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大学生直接享受运动价值的一种方式。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是大学生在一定风险认知的支配下所产生的所作所为,表现于人的外部,以行为方式表现出来。体育活动从自身来讲属于高危风险行为,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判断建立在合理的风险认知基础上,而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程度可能影响其行为结果。

4.2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理论模型的提出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特点及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影响因素与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理论模型(图2)。

图2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理论模型

5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测评思路

风险认知是基于各种客观因素(如客观风险事件、风险沟通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等)对风险信息的主观感受和整合,因此,风险认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测量性,这是风险认知测量的前提条件。

采用心理量表定量研究的方法一直是风险认知测评方法研究的主流。心理测量范式是以个体的主观评价为依据进行风险认知的度量,运用心理测量量表和多变量分析技术,定量求得有关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变量。

Slovic等(1980)提出了“恐惧性”(Perceived Dread)——风险后果的影响大小和“未知风险”(Unknown Risk)——风险被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等两维度风险认知特征心理测量范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排序(Ratings)、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这个心理测量范式是风险分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模型[25]。

Mun(2003)所做的有关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美国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展开的[14]。他根据风险认知特征的两维度测量模型,在借鉴Fischhoff等(1978)《关于技术风险和利益的态度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体育活动风险认知量表》研究美国大学生经常参加的12项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情况,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本研究拟借鉴心理测量范式的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风险认知特征以及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设计适合大学生的《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调查表》。根据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操作性定义,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体育教学活动项目,确定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调查表的项目,并编制《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调查表》。采用likert5级评判,在确定体育活动风险项目和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让大学生对各项风险采用逐项评分的方法来计算风险认知程度。最后,使用自编的《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调查表》进行测试,对测量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探查大学生不同体育活动项目风险认知是否存在差异。

6 小结

6.1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是指大学生在参加不同类别项目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其所存在的各种客观风险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并对体育活动过程中导致负面结果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后果危害程度的判断。

6.2 依据前人对风险认知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特征。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特征除了具有严重性、知识性、可控性以及自愿性之外,重点突出在灾难性、恐惧性和可变性三个方面。

6.3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受内生因素和外源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个体差异、体育知识、体育活动经验、体育活动信息信任、风险态度、体育活动场所设施、体育活动特征及媒体影响等方面。

6.4 在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构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理论模型。

6.5 通过对风险认知的测评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调查表》的编制过程。

收稿日期:2010-11-16

标签:;  ;  ;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的理论构建_大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