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两烟”发展的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省论文,研究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南省烟草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建国后“两烟”(烟叶、卷烟)产量连续39年居全国第一,实现税利连续37年居全国之冠,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进入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河南省“两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丢冠退位”,跌人低谷。近年来,河南省烟草行业,积极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争创名优产品,奋力走出低谷,取得了显著成绩。1995年全省烟草行业实现税利30.8亿元,比1994年增长24.2%,净增6亿元;1996年实现税利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净增12亿元,增幅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
一
1995年以来,全省烟草行业紧紧围绕“三年恢复,六年振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使河南“两烟”顺利度过了“恢复”的关键时期,开始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1.烟叶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发展。1996年,全省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95万亩,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情况下,仍收购烤烟340万担。同时,烟叶的“三化”生产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上等烤烟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占总量的4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等级合格率由1995年的73.3%上升为1996年的81.8%。烟叶质量得到改善,信誉有所提高。
2.卷烟产销平衡,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996年,全省生产卷烟297万箱,批发销售卷烟297万箱,产销率为100%。卷烟生产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1996年,生产一、二类卷烟37万箱,占总产量的12.5%,分别比上年增加29.8万箱,增长了10.1个百分点;档次较低的五类烟生产则由上年的81.1万箱下降到43.4万箱,由占总量的28.2%下降到14.6%,下降了13.6个百分点。
3.创名牌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来,全省先后推出了河南“十大名烟”(金芒果、高档黄金叶、帝豪、豫烟王、豫烟、皇烟、发时达、散花、许昌、红旗渠)和“八大畅销牌号”(喜梅、彩蝶、春雷、群英会、中原、丝绸之路、洛阳牡丹、洛烟),极大地提高了河南卷烟的知名度,树立了河南卷烟品牌的新形象。
4.销售基地建设初步形成网络体系,专卖管理不断加强。河南省烟草行业坚持“站稳省内市场,抢占省外和国际市场”的指导思想,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以此带动“两烟”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现在省内已建1800个销售网点,省外也建立了119个销售基地。销售网络的建立和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卷烟销售。1996年,“两烟”出口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实际创汇1819万美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创汇指标。同时,依据《烟草专卖法》,突出缉私打假,净化卷烟市场,整顿经营秩序,保障垄断经营,有力地保证了河南“两烟”的健康发展。
5.全行业形成了一种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豫烟风尚”。全省烟草行业坚持“敬业、守法、重质、求效、廉洁、负责”的职业道德准则,树立自出难题,自加压力,努力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诸项工作坚持标准,严格考核,在全行业创立一种提倡实干、比学赶帮、奋发进取的氛围。
二
河南省“两烟”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深化改革、创牌创业、埋头苦干、务实创新是其发展的基本经验:
1.狠抓优质烟叶生产,夯实“两烟”基础。合理调整烟叶生产布局,主攻烟叶质量,是河南省实现“两烟”高速高效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省烟草局(公司)把烟叶生产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确立了“恢复面积、主攻质量、突出基地、增加效益”的烟叶生产指导思想和“满足需求,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发展目标。他们主要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统一规划,调整布局,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在巩固发展豫中老烟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豫西、豫南优质烟区,适当发展豫东烟区,限制零星分散种植区,促使烟叶生产向大县、大乡、大村、大户集中。据统计,1996年全省30亩以上的联片烟田面积115.8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59.4%。二是大抓优质烟叶基地建设。1996年,他们把中美合作基地、省直办优质烟基地、省内烟厂基地、省外烟厂基地和烟叶出口备货基地等五种类型的基地建设作为全省“两烟”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实行政策倾斜,获得了较大进展。全省在8个市、地的36个县落实计划面积118.5万亩,占全省总种烟面积的60.8%,比1995年增加近80万亩。其中在平顶山市建立的中美合作基地已取得重要成效,首次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烤烟550吨,消化吸收了国外10多项生产技术,生产出了叶片柔、韧性强、油润好的优质烟叶。三是加大投入。1996年,全省烟草行业产前投入近2亿元,新打机井和旧井配套1.1万多眼,新增旱涝保收田30万亩,平原烟区灌溉面积占70%,新改建炕房17.3万座,极大地调动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四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他们组织河南农大、郑州烟草研究院、许昌烟草研究所等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到卢氏、郏县、宝丰、方城等省直办基地县实行对口技术承包,使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增效为目的,优化企业组织和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场对“高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价格适中”的名优卷烟需求量大增,为适应这一需要,近年来省烟草局(公司)按照“扶优、扶强、限劣”和“增畅、限平、压滞”的原则,科学优化产品结构,突出抓好省内的骨干烟厂特别是“龙头”企业,抓好重点牌号,使产量计划向效益好、质量优、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和产品倾斜。一是加快实施“1086名畅高产品”计划,即有计划地推出河南10大名烟、8大畅销牌号、6大高科技产品,使产品牌号向“名、畅、高”的方向发展。通过大力推进卷烟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了卷烟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他们先后创出了“金芒果”、“发时达”、高档“黄金叶”、“帝豪”等名优产品,占领了省内市场,同时还实现了批量出口,初步打响了“豫烟”的牌子。另外,一批质量好、价格适中的卷烟牌号,如“豫烟”、“散花”、“许昌”、“红旗渠”等也形成了一定批量。二是优化产品结构。面对市场需求,采取针对措施,使产品牌号由“多、乱、杂”向“少、畅、精”转化,即大力发展一、二类卷烟和低焦油烟,稳定三、四类卷烟,限制以至逐步取消五类卷烟。三是扶优限劣,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追求规模效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烟草行业实际,采取了扶优扶强和关停并转亏损严重、无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的措施,并狠抓了新郑卷烟厂、郑州卷烟厂这两个龙头企业,取得了较好成效。1996年,两个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3.36亿元,税利1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74亿元和5.7亿元,增长30.2%和40.9%。
3.以“三基”建设为重点,以专卖管理为保障,全面加强市场建设。省烟草局(公司)把“三基(即基层——县公司、基础——批发部、基点——持证零售商户)和卷烟批发网点建设作为“二次创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站稳省内市场、抢占省外和国际市场”的战略,全方位强化市场软硬件建设,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带动“两烟”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一是强化专卖管理,突出“三基”建设,管好、销好、培育好省内市场。他们根据《烟草专卖法》,把治内和治外结合起来,一方面制定了《关于加强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卷烟批发网点建设管理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个体商户的专卖意识;另一方面,对市地、县市烟草公司,特别是县市公司,切实做好专销结合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对基础批发部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认真搞好以“反懒倡勤”为主的软件建设,并作为创建文明行业的突破口和“形象工程”来抓。在郑、汴、洛三个中心城市及经济发展较快的市地级城市,还着手规划进行卷烟专卖连锁经营和扩大直供点销售的改革;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推行“双送制”,变坐商为行商,批发网点向持证零售商户送货率达80%,提高了服务质量。对持证零售商户加强监督管理,注重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1996年,全省自设批发网点累计销售卷烟201万箱,占省内总销量的85%,较1994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抢占省外市场。坚持以整体恢复河南烟草形象为重点,以一两个名牌卷烟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省外销售基地建设,并改进营销策略,积极推行省外卷烟销售总经销制和总代理制。新郑卷烟厂、郑州卷烟厂在省外推行总经销和定点销售都取得了很大成效。1996年,新郑卷烟厂省外销量达16.8万箱,郑州卷烟厂省外销量达11.3万箱。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大力发展优质烟叶基地,积极开发并扶持适合国际口味的名优品牌生产,努力实现烤烟、卷烟出口由量向质的转化,靠信得过的名优产品去抢占国际市场。以“金装芒果”、“发时达”为代表的高档名优卷烟,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使全省“两烟”的出口市场除香港地区外,又开拓到了南美、非洲等地区以及美国、缅甸等国家。1996年,全省出口优质烤烟1.03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17.1%,卷烟出口4.78万箱。
4.全面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行业整体效益快速增长。近年来,省烟草局制定并实施了行业宏观调控政策。一是强化单箱效益观念,突出抓好“双限”(限牌限价)工作。对卷烟工业企业,要按基准调拨价销售产品,未经省烟草公司批准,不得浮动。凡成熟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禁用样品烟,滞销的产品不允许靠配送样品烟加剧不正当的竞争,凡试销的新产品,使用的样品烟应在规定的幅度内。省烟草局还加大了“限牌限亏”力度,努力追求品牌的规模效益,对全省15家烟厂生产的卷烟牌号规格进行了筛选、认定,目前,将卷烟牌号从1994年的213个压缩到97个。对商业企业,主要是要求县(市)级烟草公司保障供给,不得低于限定的最低批发价销售;对送配的样品烟,要用在引导消费、开拓市场上,不允许搞帐外帐,防止国家财源的流失。二是建立烟叶调控基地,改革烟叶调销办法。为保证省内重点烟厂和名优产品的优质原料,省烟草局确定了优质烟叶调控基地,对省内烟厂原料的供应,从过去靠计划供应的办法,改为靠自己的烟叶基地来保证;对省外烟叶的调拨,实行由省公司统一监督结算的管理办法。三是进一步加强卷烟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对省产一类卷烟的省内销售,实行有相应条件的省公司总经销。对省外卷烟的订货也纳入宏观调控。四是进一步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对闲置的先进烟机设备和发展“两烟”的资金、原辅材料、农用物资等资源,按照“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实行优化配置。通过实施宏观调控,较好地解决了过去行业存在的散、乱问题,合理调节了“两烟”运行导向,规范了“两烟”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了综合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全省卷烟生产经营规模在没有扩大的情况下,1996年仅卷烟经营获直接效益8.6亿元,较上年增加5.1亿元,增长145.7%。
5.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省烟草局(公司)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物质文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整顿机关作风,强化机关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以“全神贯注,忙中有序;办事有据,待人有礼;闲时求知,自守纪律;表里如一,顾全大局”为准则,建立健全了干部职工考评、奖惩制度。二是以开展“反懒倡勤”活动为载体,提倡艰苦奋斗、集体主义、严守纪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健康向上的道德观,激励职工奋发向上,不断进取,树立为国家创效益,为烟农增收入,为企业求发展的思想。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勤政、廉政、公正”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加强班子的监督管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全省烟草行业的思想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三
从河南省“两烟”发展的成功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烟草业是一个富县富民的产业,应积极发展。“两烟”是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培育发展,现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全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以1995、1996年两年为例,全省烟农烤烟总收入23.4亿元,年均收入11.7亿元,在烟叶主产区烟叶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烤烟提供县级财政总收入达4.8亿元,年均2.4亿元,在烟叶主产县可占财政收入的30%。可见,发展“两烟”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县级财源建设步伐,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河南省是全国优质烤烟最适宜的地区之一,卷烟也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发展的潜力和优势都很大,全省上下特别是烟叶主产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加快全省“两烟”发展。
2.加快发展烟草业必须努力缩小和先进省的差距。烟草行业作为全省的传统优势产业,近两年来,由于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两烟”完成税利73.6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实现税利的25%,实现税收占全省整个税收的29.6%,而且还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但是,与烟草业发达的云南、湖南、山东等省相比,河南省无论在烟叶质量、卷烟水平还是在主要经济指标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针对目前烟草行业存在的市场不够稳固、资源不够充足、资金相当紧张、管理仍较粗放等突出问题,全省上下都要提高认识,同心同德,加快振兴烟草业步伐,进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3.实施两个转变是国有烟草企业再创辉煌的根本出路。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河南省烟草行业之所以跌入低谷,最根本的原因是旧体制束缚,企业制度创新慢,市场观念淡薄,产品档次低,管理粗放,不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1995年以来,全省烟草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企业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在全国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增幅下降的情况下,河南省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却大幅度上升,1995、1996两年实现税利的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同行业12、22个百分点。烟草行业的实践说明,解决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实把企业经营的着力点放到“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推进改革,加强管理。
4.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几年,烟草行业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把当前专卖体制的固有优势,进一步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新优势,使行业的活力倍增。为了全面控制省内市场,他们以“三基”建设为重点,清除官商习气,建立起了现代商业组织流通的新优势。为了迅速抢占省外市场和开拓国外市场,他们不断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规模经营和名牌战略,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和特色优势。为了促进省内、省外和国际三大市场的有机联合,他们在工农、工商和政企之间建立起了以经营合同和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利益调节机制,从而推动了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烟草行业发展的实践证明,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努力开拓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5.要有一个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搞好国有企业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大量事实证明,有了好的领导班子,才能使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也才能带出好的过硬的企业干部和职工队伍。河南省烟草行业之所以能够走出低谷,快速发展,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有一批靠“四自”精神去开拓创新的好领导班子,好班子带出了一支人心思上、人心思干、人心思变、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换、制度创新时期,要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要能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样才能排除万难,把国有企业搞好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