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农村在农田灌溉和生产生活方面用电需求持续增加,虽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电网结构已日趋完善,但部分农村电网仍然存在严重的电力损耗问题。降低农村电网线损主要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方面出发,技术措施包括完善低压电网结构、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等;管理措施则主要是管理和组织上的措施,需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加强对农村电网线损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配电线损管理;供电企业;经济效益
一、电力系统线损成因分析
(一)线路架设不科学,外部因素干扰
导致线损超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线路间架设不合理是最根本的内部因素,个别输配电线未能科学布局、设计,例如:线路架设过长、迂回架设、远距离供电等都可能造成线损超高、超大,同时,输配电线路长距离、大规模却轻负载运行额可能增加电力传输中的能力损耗,日积月累形成严重的线损问题。同时,架空线路由于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自然外力的影响,污染性的灰尘、腐蚀性的酸雨、工业废气等都可能对架空线路表面构成威胁,造成腐蚀,如果架空线路表层被污染物覆盖,遇上潮湿空气、海风烟雾以及其他飞行类鸟类的排泄物等的堆积,都可能形成导体,使得线路发生漏电现象。此外,部分导线连接施工过程中,由于未按照规范来操作导致线路接头位置出现较高的电阻,接头位置的电量损耗上升,进一步加剧了电力电能的损耗。
(二)线路设备更新缓慢、年久失修
电力系统中的线路与设备的运行状态与运行质量都会决定着电力电能传输工作效率、系统整体的运行水平。部分供电企业在实际的电力系统线损管理工作中,忽视了设备与线路的更新换代,电气设备检修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运行中的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落后、陈旧的线路与设备长期带病运行,或者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等都可能加剧线损问题的严重性,主变压器设置数量过多,使得无功补偿不能祭祀法会补偿作用,同时,一些保护性的绝缘设备,例如:绝缘子等检修不及时、表层污染物集聚等都可能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绝缘子丧失绝缘保护功能,各种漏电故障发生,都可能加剧电能损耗。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
电力系统线损问题在所难免,然而,线损问题的严重化、扩大化则源自管理工作不到位、线损控制工作力度不够。现阶段,部分供电企业多重视电力系统工程的扩建与施工,抄核收工作等,使得线损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例如:缺少健全完善的线损管理工作制度,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线路设备检修方案、检修计划,缺少线损管控工作的岗位落实等,线损问题长期得不到处理,使得整个电力系统面临着困难和危机。
二、加强农村配电网线损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设计线路
要加大对线路的科学规划与设计力度,明确电力电能传输中出现的影响线损的因素,从这些影响性因素入手,科学规划电力线路工程。(1)控制导线长度。长线路、远距离的电力传输是导致线损问题的一大成因,对此要合理控制导线长度,减少迂回供电现象,以此来控制线损问题。(2)线路粗细控制。根据科学理论,导线越细、截面越小,其线损则可能上升,相反,导线截面越大则越有利于控制线损。实际的导线选配中要注意其截面尺寸。必须加大对线路的优化改造力度,科学架设线路,控制供电半径,优化线路内部结构促进负荷的均衡分布,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转,才能有效控制线损问题。
(二)及时更新维护电气设备与线路
电气设备长期运转,得不到更新则会加剧电能传输中的能量损耗,对此就需要供电企业必须强化电气设备与线路的维修、更新与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根据各项设备、线路运行的时间长短来及时更新、升级设备,用新型节能性设备取代高能耗的旧设备,同时,也要做好线路与设备的定期巡视、检查工作,派遣专业化的检修工作队伍,对电气设备进行专业化的检修,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性对策措施,让电气设备与线路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高效率地传输电能,从而如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电力系统工作水平。在众多的电气设备中,电能计量设备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计量设备能否精准地计量也会影响线损,对此必须加大计量设备管理,采用先进的计量设备,引进智能性电表,发挥远程计量功能,以此来确保电力计量的精准性。
(三)电压的科学调节
不同等级的电网系统所传输的电压高度也有所差异,电力系统线路长时期传输高电压、高电能等必然造成线损问题,以及各项电气设备的空载运行也将无形中浪费电能,使线损问题严重化,对此可以从电压调节入手,通过科学调节、调整电压来控制线损问题。具体措施为:在一年之内、一天之内用电需求最多的时候来将电压调节至满负载供应,相反,低用电时期则应该选择调低电压,电压差异性的调节与调整,最终来控制线损,控制电压的无功损耗。或者根据电网的等级来对应调控电压,例如:高等级电力线路适当地调高电压,相反,低等级的线路则要控制电压值,最终达到线损控制的目标。
(四)健全线损管理制度,强化线损控制
电力系统线损控制一方面要依赖于先进的降损技术,另一方面则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作保障,只有健全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规范,并做好线损管控工作任务的分配与安排才能真正达到线损控制的目标。首先,创建完善的线损管理工作制度。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是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约束,供电企业必须创建一套规范完善的线损管理工作制度,其中覆盖电力系统线路与设备的施工、维修等的线损管理、线损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分配等,同时,规定企业年度、月度等的线损率控制指标等,通过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线损管控工作效率,使得线损管理工作有所依托、有所依据。其次,线损管控责任制管理。供电企业有必要落实责任制管理,将线损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特定的职责和任务来抓,结合影响线损的诸多因素来为企业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线损责任权重划分,例如:电力系统检修部门以及内部岗位,电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以及内部岗位等都需要重点承担线损控制工作任务,为其制定具体的线损控制月度、年度指标,以具体的指标目标来驱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承担起线损控制的工作任务,形成线损管控的责任制管理模式。最后,线损管控考核制度。要想从根本上激励各个部门都积极配合线损管理与控制,就必须加大对线损管控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根据各个部门、岗位等线损管控工作完成情况来对应给予适度地奖惩,以此来约束控制线损管控工作的高效开展。
(五)加强无功补偿管理
加强无功补偿,不仅能改善电压质量,对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也有重大作用。农村低压网无功管理除了变压器集中补偿外,针对大容量电动机,还应积极推进无功就地补偿等方式的应用。同时,乡镇供电企业应加强对各台区及用户的功率因数监控,及时对损坏的电容器进行更换,并建立负荷侧无功补偿检查、分析和改造小组,对配电变压器选择合适的电容器,适时调整线路和用户的无功补偿容量,降低低压网线损。
(六)调整负荷曲线,使变压器经济运行
负荷峰谷差距大、三相不平衡等情况,不仅影响变压器的供电质量,还会使线损成倍地增加。规程规定:一般要求配电变压器出口处的电流不平衡度不大于10%,干线及分支线首端的不平衡度不大于20%,中性线的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25%。三相不平衡度越大,有功损耗也越大。另外,笔者认为供电企业还可以采取分时电价等措施,引导客户错峰用电,合理安排用电负荷和用电时间,提高电网的负荷率,从而降低线损。
三、结论
线损问题是影响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经营利润的大问题,必须重视线损管控工作,将线损管理贯穿于电力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提高线损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线损控制的专业性,就要采用先进的线损控制技术,又要强化线损管理,全面提高线损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蕾.农村电网线损管理探讨[J].广西电力,2009(6):27-29.
[2]季崇参.农村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78-79.
论文作者:廖乾政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8
标签:线损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压论文; 设备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