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互补:新时期港澳经济关系_经济论文

致力于互补:新时期港澳经济关系_经济论文

致力于互补——新时期港澳经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港澳论文,致力于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香港的回归,再过两年多,澳门也将成为祖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港澳关系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众所周知,港澳同属于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彼此之间的关系历来就很密切,但由于种种原因,两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作为国际著名的商业和金融中心,香港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具有很强的对外竞争力,尽管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也显露了她的一些弱点。其实,澳门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只是因为软硬环境配合还不够完善,其潜在优势直到今天尚未能充分显示和发展。对于澳门来说,在当前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当重新思考和研究港澳经济互补的课题,积极谋求加强两地的协作,以此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携手并进,迈向21世纪。

香港的竞争优势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1997 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的竞争力在全球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新加坡。又据美国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公布的世界竞争力名次调查,香港的排名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新加坡。由于上述两项调查报告在国际上均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可以说是比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出香港的竞争优势。

论及香港的竞争优势,还可以通过《世界竞争力年报》所列出的一些分类要素来观察。这些要素分别是海外形象、政府效率、公司税收鼓励、个人所得税、对市场的快速回应、国际商业管理效率、商业服务平衡发展、总体生产力、工业生产力及服务生产力等。由于近年来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台湾省都与香港一样试图荣登亚太地区第一营运服务中心的宝座,如果将香港与它们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香港在上述10个要素的很多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

香港的竞争弱势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199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上,香港虽然在整体竞争力的排位上名列前茅,在很多具体的竞争要素上也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但不可忽略的是,香港在其迈向“知识型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弱势。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活费用和房地产价格昂贵、工资高涨而导致营运成本大大增加及生活质量下降。根据《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在生活费用、租金、教育结构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排名大部份都落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台湾省之后。

香港虽然有7300家海外公司,但由于营运成本增加,也影响到外资公司对香港营商环境的评价。根据一项调查,驻港的加拿大公司对香港在通讯、自由港地位、法制、税制、经济前景、政府政策、商业效率、基建设施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均高达90%以上,唯独经营成本一项,满意程度仅有69%。在驻港英资企业中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仅有6 %的英国公司认为香港的营商成本有所改善,而有所恶化的为22%,毫无改善的有72%。另外,香港美国商会的一份资料显示,驻港的海外公司最不满意的也是香港的营运成本太高。

香港工业发展策略

与新加坡和台湾等地相比较,1996年,制造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仅为8.8%(而1984年则是23%)。现时,大部分香港制造商已将工厂迁移到土地和劳力成本较为低廉的地区。香港企业常常采用一种跨地域的“长距离生产链”(Long Production Chains)模式,即由香港负责接单等运作,生产则安排在珠江三角洲、中国内陆、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非洲甚至拉丁美洲进行。由于上述活动有的在香港进行,有的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开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香港公司从以前的“Made in HK”(在香港制造)模式转为“Made by HK”(由香港制造)模式。“Made by HK”的典型运作模式,就是香港公司负责管理、设计、产品开发、营销、后勤、通讯、品质控制、产品测试和认证、财务等方面的工作,而具体的生产过程却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进行。香港制造商希望通过以上多元化服务,快速回应及多样化生产模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Service Enhanced Products),即提供整体的“成果”(Solutions)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生产模式”(Processes)。

但鉴于以往的成功经验,现时很多香港公司仍然只以低工资作为投资定位,继续采用劳动密集、技术含量较低及大批量生产的“前店后厂”模式,而且大多数工厂的快速回应及多元化生产策略,都仍然依靠“人海战术”来实现。但是,将生产线远远迁离香港也暴露出诸多缺陷,譬如在管理上出现困难,因为香港的管理人员不可能经常花时间前往生产线所在地,并长期留在那里控制生产的运作。另一个问题就是内地员工的流失率较高(30%~80%),使企业对雇员的培训工作很难开展。因此,除非企业能够花大力气来培训本地管理人才,这一“前店后厂”的模式在工厂离香港越来越远的情况下,就越来越难以有效地运作。与服务业一样,“Made by HK”模式也有一个“无根性”问题,因为硬体在外,软体在港,一旦企业家认为香港的营运环境发生变化,也很容易离开香港。

针对上述情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有关香港工业发展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香港要不断提升工业的竞争力,就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增加对新技术开发的投入、鼓励成立更多的新技术产业等。为此,香港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一支科技开发队伍,延揽侨居海外的香港科技专门人才及内地科技人才,同时吸引跨国公司来港投资设点。

21世纪香港发展策略

199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中,总服务业(包括工业服务)所占成份高达91.2%。1996年,香港主要经济行业的就业情况显示,总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已占到84.7%。这些数据充分显示,随着香港经济形态的转变,服务业已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

与香港相比,1996年,澳门总服务业占其主要经济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也已达到73.8%,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澳门的服务业大部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参与,譬如博彩业、餐饮娱乐业等,而就在澳门尚未突破“劳力型经济”(Manual Economy)的樊篱之时,香港早已领先一步,向“知识型经济”(Knowledge Economy)大步迈进。 在香港贸易发展局所拟订的“21世纪香港发展策略”中,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发展趋势。

“21世纪香港发展策略”的核心内容是,香港正致力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服务中心,在商业、金融业、旅游业、运输业、基建与房地产开发、通讯与传媒等方面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要达到上述目标,香港就必须在其公平、开放、法治和廉洁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协作机制,即由各种相关行业形成不同的“协作体”(Clusters),以香港为大本营,通过技术与资源共享来产生良性互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高竞争力。这些协作体,诸如商业服务协作体、金融服务协作体、旅游业协作体、基础建设与房地产开发协作体、运输业协作体等。

如前所述,“21世纪香港发展策略”显示出香港的经济形态正从“劳力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迈进。香港如果完全采用这一策略发展,虽然在中短期内会取得较好成绩,但从长远考虑,可能尚有不足,因为有一个“经济无根性”的问题。譬如,香港的营运环境一旦有变,在港的各种专业人士就可立即把他们存在银行里的钱电汇出去,在72小时内便可离开香港。其次,与新加坡、台湾省的均衡发展相比较,香港这种倾斜性的发展尚欠平稳。

澳门的潜在竞争优势

如果拿澳门来进行比较,香港的弱势正好是澳门的优势所在。就以最为人诟病的香港营运成本偏高来说,澳门的生活费用只是香港的40%,地价与租金约为香港的17%,雇员工资也只有香港的40%。与香港相比,澳门还有一套比较灵活的劳务输入制度,政府也已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海内外投资的法规。

随着澳门国际机场的启用,外国公司对澳门的兴趣有所增加。最近两年以来,澳门陆续有一些新的外来投资项目,譬如工业方面的投资、和黄传呼机的后勤服务、日澳合资创办的运输后勤服务公司等等,但这些项目的数量屈指可数,尚未形成一个外商纷纷来澳投资、设立工商业后勤服务基地的大气候。究其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澳门没有一所高素质的国际学校。因为,如果外国人不能为他们的子女找到合适的学校就读,就不会来澳工作,所以外国企业就很难在澳门投资发展。

在吸引外资来澳设立后勤服务基地方面,去年5月,由日、 澳合资创办的综合运输(澳门)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该公司将主要利用澳门低成本、自由港及背靠内地的优势,把澳门发展成为连接祖国华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货运中转站,并成为邻近地区的工商业后勤服务基地。在发展科技和工业方面,澳门可致力谋求与香港的协作互补,以相对较低的营运成本来吸引科技人才或跨国企业来澳进行技术开发工作,这样不仅可促进澳门的科技进步,也可帮助香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澳门政府需要做什么

(一)明确政策导向,确定中近期经济发展策略

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澳门中近期经济发展策略,包括明确澳门在港澳互补方面所担当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譬如,澳门可充分利用邻近香港以及服务业营运成本低的优势,争取成为香港的后勤服务基地,这样不仅可对香港经贸发展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同时也会促进澳门有关行业的发展与提高。

(二)建立快速回应机制,吸引内外投资,提供有利的营商环境

1.为吸引投资,政府应增强决策的透明度,简化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及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以使澳门在与其它地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2.对投资者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支援。政府可设立一个跨部门、跨界别、官民参与的简化投资手续委员会,发挥协调作用,为投资者服务。

3.建立快速回应机制,对香港及其它海外投资者实行“一站到底”式服务。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有关部门的工作,譬如促成公司注册文件的快速翻译,即在葡文版本之外,另预先将这些文件分别翻译成中、英文对照之范本,并加以签证,以方便投资者参照填写。另外,政府还可与葡国驻香港、日本及欧美主要国家的领事馆和大使馆做好协调,为来澳投资人士办理登记注册等手续提供配套服务,尤其是做好有关文件的翻译和公证工作,这将有助于大大缩短投资者办理手续及法律认证的时间。

4.移民局可考虑设立独立的部门,对来澳投资的商人采取特别优待的措施,专责快速办理他们的临时居留事务。

(三)提供基础支援,促进生产力发展

1.澳门中小型企业居多,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均面临很多挑战,政府对此应予以关注并著手研究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策略。

2.引进并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 增强澳门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回应能力。在这方面,政府最近已表示支持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早日落实。

3.继续大力推行ISO 9000质量证书的认证,帮助澳门工商业改善其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对外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中,澳门政府已拨出专款来资助本澳企业申请ISO9000认证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支持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

(四)树立良好海外形象,增强外来投资者的信心

1.政府应致力改善本澳的治安环境。政府公关部门要加强与海内外传媒的沟通与联系,主动在第一时间内正确全面地通报治安事件,著力引导,使传媒能够客观持平地报道澳门的情况。

2.治安当局要做好对市民的公关工作,增加与市民的沟通与交往,进一步树立亲民形象,争取广大市民的支持。当局对前来报案的市民应以礼相待,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报案的手续,这样做不但可增强警民互信,对提高破案的成功率也是一大促进。

3.通过上述一系列实际行动,希望能逐步消除治安问题给澳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际社会、海外游客和海内外投资者心目中重塑澳门的良好形象。

(五)强化澳门的特别优势,成立亚洲唯一的葡语培训中心

长期以来,澳门就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汇与共存的地方,为了继续保持并强化澳门的这一特殊优势,政府可成立亚洲唯一的葡语培训中心,这不仅可以维持及巩固澳门与葡语地区以有拉丁语系国家的文化和商业融通能力,而且能够吸引本澳、祖国内地及外国需要学葡语的人士前来学习,有助于加强澳门的对外关系,提升澳门的国际形象。

标签:;  ;  ;  ;  ;  

致力于互补:新时期港澳经济关系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