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机械制造; 电气自动化控制; 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5;TM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问题不仅影响机械制造生产体系的稳定性,而且对我国整个机械制造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践应用经验,不断分析研究机械制造中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优化调整现有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操作方案,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为加快我国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研究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械制造设备的运行质量和作业效率,研究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不但可以使电气技术人员更好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的性能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特点,从而加大先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实践力度。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程度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研究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自动化制造科技水平,是机械制造及电子电气领域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机械制造设备性能的好坏,对机械制造设备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也就意味着机械制造产品质量的提升,只有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在机械制造中的优势作用,才能提升机械制造产品的生产品质,提高客户产品体验满意度[1]。
2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分析
2.1 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控制效率与质量。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相比其他控制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环境十分复杂。正因如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中,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对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机械制造生产环节,材料加工等过程都会产生粉尘,对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粉尘进入系统中,会造成系统线路接触不良、线路短路等,从而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
2.2 人工环节操作不规范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人工环节,意味着人工环节的操作与系统的正常运行息息相关。现实中,人工环节的操作存在诸多不规范操作之处,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操作人员自身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或者个人缺乏职业道德,在操作中仅凭个人经验操作或者随意操作,造成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难以按照规范进行运行,从而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错误数据,不仅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质量,还会影响到机械制造效率与质量。
2.3 部分设备质量不达标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质量作为其安全生产与应用的基础,只有电气自动化设备满足自动化控制相关技术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践运行中,才能发挥出既有作用。然而电气自动化控制部分设备由于长时间运行,不可避免出现损坏问题,直接影响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提高措施分析
3.1 重视对元器件材料质量的有效检测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能源消耗量较大,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进步工作中,应当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除此之外,还需要思考如何提高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集成度,提高集成水平,从而构建独立的自动化局面。要严格把控元器件的材料质量,为设备的稳定运转提供保障。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在各项活动中坚持质量优先的理念,老化试验检测应当提前进行,保证在设备还没有投入使用前完成,完成设备老化检验工作之后,需要进入到试跑作业中。在现场收集表示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以此为依据判断设备是否能够正式投入到生产环节中。完成以上操作,才能保证设备在正式投入运行中能稳定发挥性能,保证生产活动的可靠性。
3.2 控制设备作业环境
由于机械制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精密度有较高要求,温度、湿度、电磁波等自动化设备的作业环境会对自动化控制设备正常工作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电气技术人员需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环境进行合理控制维护,保证自动化设备能够在正常环境状态下运行。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温度的控制,应配备相应的散热装置,帮助电气自动化设备在日常运转过程中能够快速释放机械内部产生的热量。考虑到较高空气湿度会对自动化设备内部元器件形成腐蚀作用,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运行会导致设备发生漏电、导电等现象。电气技术人员应定期对环境湿度进行科学维护,防止潮湿的生产作业环境造成自动化设备内部短路,而影响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
3.3 出台明确规定,有效管理人工操作环节
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还应该对人工操作环节进行规范,这会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具体实施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规范,二是培养工作人员操作系统的能力。对于相关工作部门来说,要制定完善控制操作规范。仔细研究每一个人工操作环节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划分,把人工操作环节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从而制定较为科
学严谨的操作规范。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历设备启动环节、各指示灯显示环节,另外还有相应的后续操作环节。实现设备可靠运行,要有力约束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在实际运行中,电气设备需要交互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发生共鸣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出现电磁波相互干扰的情况。此时就不能保证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出台明确的规定很有必要,实现对人工操作环节的有效管理,使控制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
3.4 模块布局合理,保证散热效果良好
在设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中,要保证使用的设计方法是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要考虑到多种外在因素,对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将这些因素所能产生的影响降低到合理范围内。就各个功能板块而言,所要满足的生产需求与产品的实际功能有密切联系。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对布局的合理性有深入的思考。控制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由单组不同的模块实现。其中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是电源模块的应用,应避免与其他的模块共同放置。这是因为电源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电磁波,电磁会侵扰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情况。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控制不仅代表我国电子电气业的科技水平,而且为加快机械制造生产效率,进一步优化机械制造生产作业方式奠定先进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如东. 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2019(13):272-273.
[2] 王永娣, 杨建维. 机械制造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分析[J]. 内燃机与配件,2019(10):161-162.
[3] 王新生. 机械制造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 科技资讯,2018,16(35):50+52.
论文作者:饶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8期3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机械制造论文; 自动化控制论文; 电气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操作论文; 环节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8期3批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