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天芳 甘肃省靖远县糜滩镇下滩小学 730699
当前对“学生主体”虽谈得很多,却大多数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缺乏操作层面的“行必有果”,学生的创新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在新课程下,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基本上还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传统方式,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以知识为内容,以灌输为方法。这种教学,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教学。我觉得让学生们质疑,可以增强学生勇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是直接实施教学影响学生的人,因此,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迫在眉睫。“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在质疑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个同学提出:“我们帮凡卡想想办法救救他吧!”这个问题提得好,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大胆提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偷老板的鞋和钱逃跑,有的说把老板和老板娘打死,有的说到法庭去告发老板和老板娘……在这些设想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憎恨资本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一串过程。”叶先生还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活动,学生就可以受益终生。”因此,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外,还要根据课型和具体课文的特点作出不同的选择;即使同一类型的课、同一性质的课文也不一定强求运用完全一样的教学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把方法作为直接目的传授给学生。方法,是用来运用的,而不是死的教条。有灵活的方法,才有活生生的教学;也只有活生生的教学,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三、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认为:“为得到最好的效果,必须鼓励创造性的环境成为儿童整个生活的背景。”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优化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和创造力的形成。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拘谨的心态,创造一种宽容、民主、愉悦、奋发向上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充实、完善,增强应变驾驭知识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就最关键的因素而言,主要指各种教学手段、交往方式、传播媒体以及民主氛围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最为缺乏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氛围。而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活动还处于一种不自觉的阶段,并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和情感所至来影响学习的具体行为。所以,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环境的营造,特别注意情感氛围的营造。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会发挥他们的学习创造性。
四、全面开展语文实践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课外阅读。
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可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课内是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是课内的补充和发展。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目标。只有这样,实施创新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论文作者:万天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环境论文; 的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