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优化,是确保单体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更好地实现给排水功能的重要途径。随着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不断成熟,如何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优化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实现建筑给排水系统智能化、多元化、绿色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给排水施工中的技术要点,探究了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给排水工程;给排水施工
一、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优化技术要点
1.完善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1)技术交底,包括与设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和必要的技术澄清,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功能;同时,做好与施工队伍的交底。两种交底要有所侧重,交底过程要有记录,全体参加人员须签字备查。(2)制定目标,包括工程质量控制目标、改进措施和控制手段,同时明确验收标准,目标应公示并能够具体、可控。(3)根据工程需要制定特殊施工措施,既要体现新技术的应用,又要明确工艺水平的控制方法。(4)现场踏勘和测量,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是一项施工周期较长、过程复杂的工作。
2.给排水管道系统质量控制
(1)注重给排水干支管及立管的敷设
首先,在给排水管材选择上,优先选用新型、环保类管材,以减少对给水水质的二次污染,同时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要对管材的压力等级进行复核,如超长给水管道要考虑防水击影响,特别是垂直立管系统。在排水管道系统方面,要区分重力排水和压力排水,对应垂直大高差屋面排水管道要考虑泄压,对在住宅内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排水管道应选择静音类的管道;当连续排水温度大于40℃时,应采用金属排水管或耐热塑料管。其次,做好与装修及装潢的配合,管道系统的修改必须取得设计部门的认可,并不得违反消防规范和降低、影响使用功能,并在竣工图中进行详细标识。
(2)强化管道渗漏管理
管道渗漏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功能,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有效控制和避免管道的渗漏,一方面要确保给排水设备、管道及阀件等成品和安装质量,避免使用不合格或质量达不到相应要求的产品,完善验收和抽检记录;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重点做好卫生间的建筑防水和管道防水措施,特别是排水管道穿越楼板时的接口处理,对给水管道尽量选用通长管道,减少中间接头。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完毕以后,为了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需要对管道进行通水测试和水压试验,只有符合要求的管道系统方可进行掩蔽或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同时,要进行验收记录,并有2人以上的签字确认。
(3)控制管道堵塞
一是在安装前,需对给排水设备、管道及阀件等进行检查,确保无先天性的质量缺陷存在;二是在安装过程中,给排水管道一般分段和分区域进行,由于给排水管道种类多、施工面广,为了防止异物进入管道系统,应对给排水设备、管道和阀件等暴露在外的敞口和接口部分进行规范的封闭,重点防止水泥等类似的黏结性材料进入,同时,防止异物进入带S弯和P弯的管道附件,该类情况出现,不仅处理难度大,而且很多时候施工人员为避免返工而不去处理,为后期使用留下隐患;三是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符合使用要求的检查口和清扫口,为后期的清堵提供条件。
3.BIM技术的应用
(1)管道综合设计
通过BIM技术,借助其具备的三维立体模型构建功能,对建筑管道整体布设情况进行精确模拟,从而满足技术人员的实时参照需求。BIM模型能够直观体现出建筑内部空间管道的实际状况,从而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施工过程中发生管道布设相互影响或者冲突的状况,同时辅以第三方软件,也可以开展相应管道碰撞检验,最后结合碰撞实验的结果对实际施工进行相应的修改与适当的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管道模拟安装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涵盖了大量分项工程,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空间挤占或者施工工期延误等现象,若是对施工时间维度进行提前运算与分析,则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施工重叠的状况。而借助BIM技术,能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前评估实际施工的协调性与施工时间的科学性[1]。同时,借助三维设计能够对人力资源与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3)施工全过程模拟管控
借助BIM技术,能够对给排水工程进行精确模拟施工,特别是针对施工期间可能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能够实施反复的模拟操作,从而加强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修改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模拟评估的精确性,进而提高每道施工工序之间的相互连接,提高工程施工全过程管控效果,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不仅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而且增加施工的综合效益。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发展方向
2.1建筑给水的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给排水工程需要按照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行业规范和标准,选择合理的环保型设备已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的一大趋势,此类设备有着良好的外观,而且能够实现冷热水的切换,不过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在使用的时候,给排水工程中产生水流阻力较大的情况。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水意识较差,因此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人们节约水资源,通过使用合理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用水量。
2.排水系统的发展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需要积极地完善排水系统,现代的排水技术进入市场之后,排水系统变得更加丰富,其中相同楼层的排水能够减少排水口的数量,这也会变成之后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排水系统。在这个时期化粪池的数量会显著减少,埋地式全自动污水处理设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雨水属于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对于雨水收集的分析[2]。如今,大多数的地区需要高度重视雨水的排除,以往排水方案设计是根据总排水量确定,但是未来排水系统,不仅考虑排掉可能的雨水、污水,应该是提高至少5倍的排水量,来完成不可预计的排水要求,设计上增加排水形式的多样性,多方面提高排水能力,比如现在的生态绿植排污。压力流雨水系统有着较快的排除速度,而且有着较大的覆盖面积,不会受到坡度的限制。
3.热水供应技术发展
现在每家每户基本都离不开热水,一部分住户甚至常年使用热水,因此需要增强对于热水供应的重视[3]。传统的水加热装置有着较大体积,工作效率比较低。不过借助稳流加热技术能够有效地应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加热速度,而且因为体积比较小,因此室内装修会变得更加美观。
4.节能环保发展
随着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在这个背景中,节能理念和生态发展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水资源属于一种重要的资源,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措施来进行使用[4]。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给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使其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总之,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不仅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价值。保证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施工管理,积极创新并优化施工技术,为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优化和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亚南,徐健,高婧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201.
[2]郑江明.建筑给排水工程概预算编制对造价的影响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4):211-212.
[3]李东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江西建材,2017(16):79+83.
[4]丁陇云.关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优化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68-69.
论文作者:李承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给排水论文; 管道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工程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