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当代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0月14—15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自1982年开始酝酿到这次正式成立,经过了大约14年的时间。它的成立,将为国内学者的相互交换信息、交流研究心得提供一个阵地,也为与国外学者的双向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方便,从而有助于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展开。
会议的主题是原苏联东欧剧变后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的形势、问题和任务,以及我们今后如何开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与会代表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了坦诚而有深度的发言,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一、前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
与会代表指出,苏联东欧剧变后,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门话题,各国的传统左派和共产党人都在探讨社会主义问题,市场社会主义更加成为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大多数的左派对市场社会主义持反对态度,部分学者对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表示怀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关注的其它热点问题还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还灵不灵?这一疑问产生于高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高效率;并且对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疑问,因为在几次大的社会危机中,工人阶级都没有行动起来;再者,二次大战后的科技革命使得工人阶级自身发生分化,白领工人比例逐渐增大,随着中产阶层的出现,传统的阶级划分是否仍然有效?但对中产阶层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仍有争议。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仍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被有些人认为是“早产儿”。有的与会者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有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一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之前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一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之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属于前者,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能否按照《哥达纲领批判》的设想来建设?正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斯大林、毛泽东按照后一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前一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当然就要遇到挫折。
与会者普遍认为异化现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仍然非常突出,甚至远远超出马克思所批判的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刺激欲望、畸形消费的现象使得人成为消费和信用卡的奴隶;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效率机制,使得人际交往变少。人成为整个社会大机器的奴隶,不仅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异化,而且人与自身发生了异化。
对苏东剧变原因的探讨也是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这一原因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早产论;2、假社会主义;3、强制移植论;4、帝国体制论;5、体制落后论。与会代表指出,对国外学者的这些观点,我们必须作出自己的分析,不能人云亦云。
市场社会主义的公平、效率与伦理问题正在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有大量的文章和著作问世。与会代表指出,对于这些文章和著作,我们要及时地结合我们的现实,作出自己的分析和研究。
二、前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动态
有的与会者指出,要及时掌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就必须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系统搜集学术情报,加强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流与对话,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
苏联东欧的剧变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我们不能不看到,它对某些国家的左派政党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它又再次激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趣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探讨。某些国外学者对于这一现象作了解释,认为前苏联解体后那种来自于前苏联的意识形态控制不再存在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不再仅仅为苏联作注解,甩掉了这一包袱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为真正的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人们也可以更加客观地研究马克思主义问题了。
法国共产党仍然把共产主义看作是超越资本主义的阶段,认为共产主义与人道主义是一致的,把每一个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看作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将把全社会的资本首先应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如就业、公共建设、环保等,但他们不再强调公有制问题。
前苏联解体后,俄联邦共产党仍然坚持共产主义,但他们的理论根据已完全变了,他们不再从传统的意义上强调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而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观点分析社会问题,他们探讨全球性的问题、性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认为社会冲突已为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所代替。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多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对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作了很多研究,他们对唯物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充分认识到了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性力量,重视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有的与会者提出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位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观点中,第一,客观派,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客观存在着的现象,但他们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可疑派,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值得怀疑;第三,肯定派,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属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国外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相结合,涉及生态、环境、性、女权等问题。从总体上看后现代理论注重当代的现实问题,或者说以改造了的传统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三、研究方法的开拓性和科学性
与会代表指出,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首先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研究方法的改进,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创新、开拓和科学性,摒弃那种传统的教条式、经院哲学式的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问题,提倡洋为中用,反对一切崇洋或一切排外的两种极端倾向,要做到吸收而不瓦解、接收而不西化。端正立足点,放眼世界,弄清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所面临的新问题。
与会代表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近40年代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内涵性的阐述,从经典原著出发作出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形成了多元化的解释;第二是外源性的探讨,从当代社会实践出发,回答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他们的研究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能够给我们以启发,拓宽我们的视野。
有的与会者提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超越国内与国外的对立,超越哲学与经济学的对立,在一时难以作出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先实行事实判断。有的与会者指出,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分类,如哲学和科社的区别,要将思维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同时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探索,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注意各种学科的互相渗透,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他们对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探讨对我们的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