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北京100072)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月-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抢救效率、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时间、评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程度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抢救措施更具效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对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也有重要意义,不但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也更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环境,对患者和医院而言均有突出应用价值,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513-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在全世界各国均是人们病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具有起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以及对患者生命威胁大等特点,如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则患者病死概率较高。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因此其治疗难度相对偏大,对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对缓解患者痛苦也有重要作用。有研究[1]提出以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并不能全面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因此收不到令人满意的抢救效果,近年来急诊护理路径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康复速度以及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程度。为深入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措施及应用效果,对本院近年来收治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月-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均以国际卫生组织制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指标[2]:均为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排除合并有肿瘤或者心力衰竭等疾病,无患者存在近期手术史。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为54-77岁,其平均年龄为(584±111)岁;患者从发病到本院接受抢救时间距离范围为15-6小时。患者梗死部位具体如下:8例患者为前间壁,10例患者为前壁,10例患者为下壁,12例患者为右室合并下壁。2组患者一般资料诸如性别、年龄以及接受急救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在院前救护救回或者是急诊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指导并帮助患者正确的卧床姿势,对其进行心电监护、静脉通道建立、吸氧护理以及抽血化验等,医生在确诊病情之后根据其临床具体情况送入专科病房或者ICU,为患者接受抢救赢取宝贵时间。
122 观察组
1221 表格制定
成立临床急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一般由责任护士多名、1名护士长、1名主管医生以及科室主任组成,互相配合之下对本次纳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根据其治疗过程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制定相关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
1222 具体护理
急诊护理路径小组以护士长为中心,对患者展开急诊护理干预时要充分考虑科室医生的相关建议,与相关临床文献资料相结合,集体完成急诊护理帮助。完成护理后对护理干预具体措施进行评估,根据个人责任制,对护理小组组成人员进行安排,保障所有护理服务工作能够全部实施;对护理组工作人员定时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熟悉路径相关实施内容、熟练掌握急救技能、进行临床实践模拟训练、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能够明确了解护理的方法和基本路径;急诊护理措施具体如下:在短时间内帮助医生进行相关诊断,协助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尽快完成挂号和病房安排等工作,进行急救的过程中使用绿色通道;根据医生首次对患者的评估结果并与临床医嘱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在1-2分钟内完成给氧护理,氧流量为每分钟2-5L,3分钟内完成血压与血氧监测,5分钟内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测并采集血液样本。根据医嘱,给予剂量为320mg阿司匹林,给予方式为嚼服;如患者病情严重,可通过静滴给药方式给予患者硝酸甘油,如有必要可以加用杜冷丁、吗啡止痛。治疗期间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做好院内教育;告知患者需要做好介入的准备;定时监测方便患者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等紧急情况时可接受及时有效的救治。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以下各项指标:患者入院到接受初步诊断时间(评估时间)、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以下列内容作为疗效判断标准[3]: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呼吸困难得到纠正,心功能评价为1级,心率恢复正常且尿量有所改善的,判定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呼吸困难、心功能、心率及尿量均有所改善,心功能评定为2级,判定为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的,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急诊时间、评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诱发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为心肌缺血,患者一旦病情进入急性发作阶段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救治手段,否则对临床预后会产生不利影响,患者有较高概率发生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对于护理和治疗方面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升高,对患者治疗而言,一般护理已经不能够满足[4]。
急救护理为近年来在各院展开的一种高效护理方式,让以往被动的护理干预变得主动,节约治疗所需时间,让护理模式得到优化。接诊方面,在急诊处开设绿色通道有效的缩短了挂号时间,护理人员无需被动的等待医嘱,为救治节省下宝贵的时间,对于症状相对轻微的患者,可在科室先由医生治疗,病情严重的则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保证护理的流程完善;交接方面的优化,这种优化让医护之间的运转更为高效,护患之间能够有充分的交流,降低护患纠纷可能出现概率。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让护理更具针对性,和医生首诊结果相结合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护理过程可根据医疗的进展对相关措施进行调整[5]。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抢救效率、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相对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得抢救措施更具效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也更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环境,对患者和医院而言均有突出应用价值,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肃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42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32):138-139.
[2] 刘群娣,胡秋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溶栓治疗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18):129-130.
[3] 邓英.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14,15(24):154-155.
[4]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1(23):123-124.
[5] 李荣花.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必要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19(12):169-170.
论文作者:张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路径论文; 措施论文; 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