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内容论文,机理论文,产业集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内容产业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和创新为特征的信息内容产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并且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信息内容产业是信息化进程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进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阶段的产物。其内涵是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具体可分为信息产品生产业、信息数据传输业、信息内容服务业[1]。信息内容产业以制造和经营内容为主,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例如:信息采集部门,如各类信息中心、情报中心、开发中心、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信息加工处理部门,如各类信息处理加工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文化艺术、教育、卫生机构、银行、保险机构、财政部门、税务机构、计算机中心等;信息传输部门,如宣传机构、印刷、电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信息服务部门,如信息咨询公司、中介机构、各类事务所、气象部门、人才交流中心等。
信息内容产业不同于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是物质产业,属于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工业范畴,其产品也主要是物质产品;而信息内容产业是精神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其产品是精神产品。信息内容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之上的一场新的信息革命,代表着信息化发展正从初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从物质时代走向精神时代。
2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概述
2.1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
从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演化过程来看,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总是聚集在某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发展和壮大,而不是在所有的地区均匀等比地发展。人们在考察和研究产业发展的地区集中化现象时,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两个术语。欧美发达国家学者认为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两者之间没有区别,国内的理论界也大都把这两个词等同起来。然而,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产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聚合,是一种基于产品链和增值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关系。产业集群则是指大量专业化的产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在集聚基础上基于信息和知识联系的“创新链”机制[2]。可见,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企业的柔性集聚。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区别,还具体表现为它们两者在集聚过程、内在关系、产业链、创新网络、集聚动力、知识传递、根植性、发展层次等方面的不同[3]。就特定区域经济或产业发展来说,总是先有产业集聚后有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只是地域集约化经济的初级阶段,而产业集群则是地域集约化经济的高级阶段。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提供基础,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更高阶段。
2.2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
在信息内容产业内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强大的知识传递共享平台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提供大量多样化的信息与知识,而且能够保证其有序合理地传递、储存和利用[4]。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化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企业的集群化程度越高,相互之间的关系越紧密,越有利于创新的产生和传播。集群的存在以及网络化的合作方式是信息产业良好环境形成的基础。信息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正是由于企业之间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带来了创新灵感和加快了对技术的学习过程,从而能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同时,大量IT专业人才在企业间的流动,也促使了信息内容集群中隐形知识的传播。
3 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原因分析
3.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现状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产业成长最为显著的经济特征之一,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它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成为提高国家产业竞争能力的新力量。从世界范围上来说,产业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
作为新兴产业的内容产业,其集群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全球著名的内容产业区如纽约的SOHO、米兰的秀场和日本三岛町内容产业区等,都成为地区发展的新源泉和新动力。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经济中心城市也都出现并已成为内容产业的集聚地。内容产业也正在成为伯明翰、旧金山等经济中心城市复兴的原创动力。这些内容产业集群在这些地区出现与发展的过程中,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区域都是在大量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起来的,而且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专业化程度都非常高,区域内知识和信息的流动速度都非常快,灵活的制度环境和利于创新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势头比较好,区域内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5]。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已出现了一些内容产业集群。北京2006年斥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区,形成798艺术区等多个内容产业集聚区。上海内容产业区在2005年底已挂牌36家创意产业区。此外,杭州、南京、深圳、广州、长沙、武汉、大连、青岛、成都等各大城市都纷纷设立内容产业园区发展内容产业。尽管目前各地已形成多个内容产业集聚区,但是这些集聚区尚未形成规模,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软件环境,差距较为明显,迫切需要政府加强规范、引导及政策上的扶持。因此,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内容产业集群与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和优化内容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挥集群效应,打造并完善内容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是目前发展中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亟待研究的问题之一。
3.2 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原因
内容产业集群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一种结果。但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形成。即便是政府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也需要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企业的存在。
理论上,所有的形成因素可以独立地促使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产生,但实际上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是由某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除了受到规模经济、技术、资本的明显影响外,还会直接或间接受到分工、政府、经济发展水平、产业价值链等因素的影响。
3.2.1 分工与内容产业集群的萌芽
很多研究都认为,集群的产生是伴随着分工以及专业化的发展而诞生的[6]。没有分工也就没有集群的产生。以传媒业为例,假如没有记者、技术支持者和广告部门,就没有传媒业本身。我们假定,一家很大型的传媒集团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成立的话,那么传媒集团的发展需要广告制作公司和传输渠道等多个环节的支持,这些环节自然而然的向一起集聚,从而更加密切的联系,共同发展。这说明,分工具有自我繁殖的功能,它可以内生地产生一些新市场,即分工具有可以不断积累、自我繁殖的增长机制,它还可以促进成本一收益比不断下降,促进经济活动的效率不断提升,进而促进内容产业集群的产生。
3.2.2 政府对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影响
同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的行为更具有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人”的某些特征。事实上,在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影响比中央政府更为直接、更为明显。
地方政府是各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直接参与者甚至还是管理者,在积极营造集群的创新环境、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有效规范地方市场行为以及挖掘区内潜在创新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产生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市场型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如北京中关村硅谷的形成);第二种是政府干预型的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如珠江三角洲信息内容产业群等)。但是不管是哪种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其成长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例如,在中关村,在电子信息产业群成长初期,政府的作用极其微小,产业群的集聚完全是依靠企业自身的需求。随着信息内容产业群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地政府才基于市场经济的原则去营造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属于先有集群,后有政策。而在珠三角地区,信息内容产业群的产生基本上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产业政策设计的结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众多企业聚集在该区域,信息内容产业群开始形成。属于先有政策,后有集群。
3.2.3 传统产业对信息产业集群的支撑
信息内容产业与传统产业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信息产业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着技术保证,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通过电子化、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信息产品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市场,刺激了信息内容产业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促进了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优化和升级。上海、天津、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商业历史悠久,国际贸易交往频繁,雄厚的传统产业基础为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和政策环境。相反,我国西部经济基础薄弱,吸引外来资本和人才的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2.4 经济发展水平对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现状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反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信息化水平高,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积累了先天性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意识缺乏,信息获取能力低,资金、技术分散,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十分明显,并有扩大的趋势,因此信息内容产业难以集中研究、开发并形成规模经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国家投资战略重点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国家会逐步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社会资本也开始在中西部聚集,中西部的信息内容产业的研究开发和产业优势正在形成。
4 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机理分析
4.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
4.1.1 产生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区位优势等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已经具备或者开始形成,少数信息内容企业开始进入特定区域,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信息服务。但是,在产生阶段信息内容企业数量少而且是独立经营,基本没有形成自有品牌或品牌没有号召力,更不用说出口能力。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较少,产业集群供应链尚未形成,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联合组织几乎不存在。
该阶段发展的风险是随着集群规模的扩大,人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逐渐变得不明显,而集群又没有形成完善的本地分工网络,企业就可能转移到其他优势区域,使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空心化”甚至消失,集群很可能成为所谓的“飞地”[7]。此外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盲目模仿也可能破坏集群的健康成长。所以,发展信息内容产业集群,政府要采取措施避免过度竞争所导致的“柠檬市场”,并要制订有利于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
4.1.2 成长阶段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经过产生阶段的发展后,集群内的规模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出来。集群开始步入行业内的分工和协作阶段,此时该信息内容产业集群进入了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那些实力甚强的大企业继续扩大规模,而实力较弱的企业不甘心就此退出集群,为了避开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开始实行差别化经营,包括产品差别化和生产活动差别化,即信息内容产业集群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尽管企业以产品差异化进行的横向分工在集群第一阶段就可能存在,但不是多数企业的主要活动。集群纵向分工包括集群企业产业内分工与集群发展所需的上下游产业间分工,后者在集群发展的第一阶段就已经存在,但同样受到限制。集群规模的壮大为集群产业内两个方向的分工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而分工和协作关系直接导致集群的成长,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信息产业规模扩大,产量迅速增加,产品市场份额、品牌形象和普及率迅速提高。
4.1.3 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生产过程和产品走向标准化,集群对区域经济影响作用大。信息内容产业供应链体系逐步配套和完整,相关企业彼此既竞争又合作,形成复杂、稳定、密切的本地企业网络。在这个阶段,集群内出现一些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群内企业和群外企业的合作和联系日益频繁。在成熟阶段,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规模和产量巨大、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集群内产品大量对外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大,集群作为整体加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逐步融入全球性竞争。
图1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系统结构
4.2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
产业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核心区[8]。
韦伯把传统制造业集群总结为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设备的发展。随着技术设备专业化整体功能的加强和技术设备分工的细化,技术设备相互之间的依赖会促使工厂地方集中化。二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韦伯把一个充分发展的、新颖的、综合的劳动力组织看做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由于该组织也十分“专业化”,因而促进了产业集群化。三是市场化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的规模,获得成本更为低廉的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只在集群内部就完成了采购与销售,大大地节约了成本。四是经常性开支成本。产业集群会引发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减少经常性开支成本。
但是,信息内容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对运输成本、自然环境等依赖程度低,其所特有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在集群形成过程中有着独特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对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作用大小也不相同。
4.2.1 利润驱动与区位选择
从理论上讲,一切生产要素的聚散、重组和流动都是为了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大的收益,就是说,任何企业都有一种向能够获得收益最高的地理位置流动的倾向。收益的差别构成了流动的动机,而流动的结果抹平了收益的差距,因而,收益是影响企业流动的主要因素。事实上,经济学家们在这一点上已达成共识,即企业集聚的主要动因在于通过不断追求短期利益以获得长期利益,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
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一样,集群内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标。内容产品的特征是科技含量和价格都比较高,因此,更注重按需生产。由产品与用户相互关系决定的市场特征成为信息内容产业区位的考虑因素。如果产品具有世界市场,那么高水平电子通信网络和道路运输的易达性就成为产业区位选择和确定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产品市场具独特性,即为特殊用户生产,在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等方面要与用户保持持续的联系,那么,空间接近就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必要条件之一,即选择接近消费者的区位。因此,在进行信息内容产业区位选择时,应通过分析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确定产品市场的特征,然后再确定产业的区位。
4.2.2 以信息内容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公司运作都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是在一个产业链上进行。例如联想公司把电子产品行业中的生产外包给制造企业,而公司主要负责方案设计、咨询、营销和组装。通过技术或者社会网络将大小信息内容企业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长期合作关系。这种链结构保证了企业间合作的信任,并且减少了采购与生产的风险和成本。
信息内容企业强调产业链的主要好处在于缩短产品生命周期、节约成本和生产成本、注重核心竞争力等。集群网络内的企业注重各自的核心技术,组成一个以某一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正是产业链的存在,才可能促使企业在某一地域集聚,从而促使了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
4.2.3 风险投资等资金的可获得性
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产品的提供,而创新产品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风险资本的投入。因此,能否获得风险资本,以及风险资本投资机构的性质和区位,成为信息内容产业选择区位的因素之一。风险资本来源于大公司、政府及风险投资公司。通常情况下大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最容易获得风险资本,因此,不同类型风险资本与这些创新机构的关系,决定了信息内容产业的区位,从而影响了信息内容产业集群的形成。
4.2.4 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是影响信息内容产业集群形成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信息内容产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了不同的工序或阶段,每一工序或阶段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以知识为基础的研究与设计、先进制造业、低技能装配和测试,所需的劳动力种类依次为科技人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
信息内容产业的特点使其对科技人员和低技能工人的需求大,从而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劳动力职能结构。生产过程的内部分割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支撑下,表现出空间分离的趋势,因而导致劳动力的空间分工。这一趋势的区位意义在于,在信息技术产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研究与设计生产阶段因需要大量科技人员,其区位往往趋向高质量劳动力集中的地区装配和测试生产阶段则需要大量低技能劳动力,而这部分劳动力是大量存在、广泛分布的。因此,其区位富有弹性,灵活多变,这时,劳动力成本仍是考虑的因素。对处于中间生产阶段的先进制造业来说,由于对劳动力需求不大,但与第一生产阶段研究.与设计的产品有密切联系,所以其区位往往会接近创新中心。
4.3 信息内容产业集聚机理
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机理是指推动信息内容产业集聚形成与发展的力量结构体系及运行规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信息内容产业集聚机理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信息内容产业集聚发展的根本力量。
信息内容产业集聚激励包括内在动力机制和外在作用机制。内在动力机制将信息内容产业集聚中包含的本地资源转化为内生优势;外在作用机制分别包括政府行为、外部竞争环境等,其作用是带来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外部优势。其动力机制模型如图2。
图2 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模型
企业与上下游的供应商、互补企业、传统企业以及竞争企业之间存在着合作与交流。企业与研究机构、政府及金融机构等存在着知识、信息和资源的交流。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分为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垂直联系是指供应商和用户在产业链上的互动联系,在产业链的上端表现为供应商和生产厂商的垂直联系,双方利用地理上的接近,充分发挥其生产技术和运输系统的作用,减低彼此的生产成本。在垂直联系的产业链的末端,就是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生产商为用户提供需求服务,用户为生产商提供进一步的需求信息,促使生产商改进工艺和产品创新。在需求市场,不仅仅是价格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质量和多样性上的竞争,因此,生产商要增加和用户的互动关系,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系统。企业之间的水平联系是指知识、信息在水平方向上的传递和扩散,表现为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企业之间应该处理好这种竞争关系。竞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竞争促进创新,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环境会激励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增强信息内容企业集聚的整体竞争力。集聚在企业的竞争中得到发展,但是如果企业的竞争演变为过度的竞争,就会影响集聚的正常发展。水平关系除了竞争以外还有合作,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在互补企业之间存在,在竞争企业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市场同创、集体品牌的培育和维护方面。
外部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范围、供求关系、相互支撑产业的完备性市场的潜在容量和产业规模等等相联系。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等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资本以及咨询、培训等服务,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流动和传递。研究机构不断地为信息内容企业提供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对企业中的人员进行培训,而且研究机构可以和信息内容企业一起进行合作研发,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供确实可行的方案。政府虽然不直接进行技术创新,但它可以为信息内容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政策保证和优惠支持。金融机构可以为信息内容企业提供资金,金融机构往往也存在集聚,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等可以为信息内容企业提供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直接影响到创新活动的产生与增值过程。从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外在作用力来看,政府行为、外部竞争等也会影响信息内容产业集聚动力机制的发展和完善。产业集聚在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在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雏形出现以后,地方政府往往都会积极参与、热情扶持,政府的支持加快了信息内容产业的聚集。
信息内容企业通过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因果反馈作用,为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支持,高水平的相互作用是信息内容产业集聚的主要推动力。
收稿日期:2009-07-20
标签:机理分析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产业集聚论文; 区位因素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产业金融论文; 区位理论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