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管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麦冬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麦生长和生产的利弊条件
1.有利条件。一是播种期墒情充足。由于伏期和初秋大部分麦区降水较多,播种期墒情较充足,土壤墒情有利于小麦播种出苗。二是播种集中适时。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虽然个别地区播种晚,但播种速度快,播种持续时间缩短。全省整体较常年播种偏早1~3天。三是日照和温度较充足。播种以来除局部麦区雾霾天气较多,影响日照条件以外,大部分麦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无明显不利影响。播种以后的10月下旬气温偏低明显,10月中旬略偏低,但11月上旬以来气温明显偏高。由于播种期较早,预计冬前积温比常年增加或持平。四是施肥量和施肥种类更趋于合理。这些均有利于麦苗生长和安全越冬。
2.不利条件。一是因农民担心本年度种子发芽率低而加大播种量,造成基本苗偏多,在播种较早的地块易形成旺苗。二是北部地区因土壤偏湿,整地质量较差,造成坷垃较多,播种质量不高。三是部分地块杂草危害较重,部分农民没有掌握冬前杂草除治技术。四是近期有效降雨较少,局部出现轻度旱情。
二、当前小麦苗情基本情况
到11月18日,冀中南麦区主体麦田群体总茎数80~90万/亩,局部亩茎数在100万以上,比近几年同期偏多。北部麦区主体麦田群体亩总茎数70~90万,大致与上年持平。中南部麦区主体麦田主茎叶龄4叶1心到5叶1心,单株茎数3~4个,单株次生根4~5条,叶龄和单株茎数比近年同期偏大和偏多;北部麦区主体麦田主茎叶龄4叶1心,单株茎数2~3个,单株次生根3~4条,与往年同期相当。
由于2013年中南部麦区比常年基本苗偏多,播种期偏早,群体总茎数较多。近期温度偏高且下降平缓,预计冬前还能增加1片主茎叶,相应地单株茎数增加1~1.5个,每亩总茎数增加25~30万,有的地块亩总茎数将突破100万,有生长偏旺的危险。
三、冬季管理技术对策和建议
一是适时冬灌,保苗越冬。有的农民冬灌时间太早,在冬灌后由于气温较高,不但土壤水分蒸发损失较快,起不到封冻水的作用,而且会促进麦苗生长,增加旺长和冬季受冻害的风险。冬灌的适宜时间应在日平均气温5℃左右开始,封冻前完成。生长偏旺的麦田更要注意不要早浇冻水。全省由北向南以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为宜。浇水后应及时锄划松土。
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和缺墒的麦田,更要保证冬灌,踏实土壤,保苗安全越冬。
二是适度镇压,促进壮苗。降水较少,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区及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要在地面封冻前镇压,压碎坷垃,弥合裂缝,保温保墒。播种较早、基本苗多、群体大的麦田,除了要晚浇冻水以外,还要在中午或下午没有霜冻时,及时进行镇压,防止旺长,确保安全越冬。如今后15~20天继续温度偏高,已经生长偏旺的麦田要加大镇压的力度和次数,确保控制旺长。
三是适时开展杂草秋治和病虫害防治。应抓住冬前气温适宜时期,搞好杂草的冬前化学防治,或结合冬前锄划进行杂草除治。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要采用毒土或毒饵及时防治。
四是避免冬季放牧。要采取多种措施,严禁麦田放牧。生长偏旺的麦田,要通过宣传,扭转个别农民认为放牧可以控制旺长的错误认识,避免造成麦苗过多的物质消耗,削弱长势。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