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林志军

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林志军

英德市土地开发储备局 513000

摘要: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土地整理的概念、作用出发,结合目前我国在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整理;重要性;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土地整理是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林、路、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一、土地整理的作用

1.有利于农村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对于土地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而为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我国提出了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18亿亩红线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据,它是一个动态上的总量平衡点,而在经济发展中,要想实现城乡的共同进步,就应该从动态总量上保证耕地得出平衡与充足,目前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以及土地开发则是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中小型的农业生产则成了制约农业机械化普及的重要障碍。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中小型农业生产规模在推动农业商品化、规模化过程中的问题,而土地整理则能够有效地改善目前农业耕地小块分散的状态,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的新局面,从而推动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3.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想让农民实现增收,就必须要从土地上做文章,而传统的耕作方式已经让土地的原有价值得到了最大的释放,过度的开发只能造成土地边际效益的递减,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可以另辟蹊径,通过科学的土地整理实现对土地价值的挖掘,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来产生集约效益,进而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改善居住条件,丰富精神生活。

4.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结构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村的经济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而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也加速了农村的凋敝,面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土地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中,改善农村发展现状,让农民能够在农村发展中找到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二、目前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我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土地整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但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许多地区在土地整理中的问题依然比较显著,其具体表现为:1.农村用地的整体布局不合理,土地复垦率较低,土地整理是补充农村耕地的重要途径,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一些之前被非农建设占用的土地,如宅基地、工厂用地等会再次成为耕地、林地等,但是由于在土地整理中缺乏工作细节,许多非农占地被弃之不理,农民进行复垦的积极性并不高;2.缺乏统一规划,预算执行缺乏力度,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要严格的预算支持,但是目前相关部门从项目的确立以及预算定额标准的执行都缺乏一定的规范,从而造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过于随意,影响了土地整理预期目标的完成;3.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对土地整理的支持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目前我国在土地整理中技术的应用环节依旧薄弱,大部分工作仍需要人工完成,从而增加了土地整理的误差;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整理也应该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调整,但是由于土地整理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地区依然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影响了市场信息的畅通,也造成了土地整理工作于市场的脱节,影响了土地开发的经济效益;5.缺乏对土地生态效益的保护,一些地区在土地整理中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生态破坏,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解决土地整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1.重视整体规划,提高土地整理效率

科学的土地发展规划是保证土地整理效果的前提,在制定土地规划计划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首先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提高对土地整理工作的认识;其次,要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对田、水、路、林、村的全面规划;最后,做好工作细节,保证城乡土地的合理规划,避免出现土地重复建设、重复整理的问题。

2.做好项目管理,加强对土地整理的监督

在土地整理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入项目管理法,利用市场手段实现对土地整理工作的执行与监督。在项目管理中,相关部门首先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土地整理项目,并通过专家论证、会议讨论等方式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其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并结合市场价格机制,加强制度的执行,以保证项目管理能够严格按照预期运行;最后,做好项目监督与验收,利用责任制实现对项目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3.做好基础工作,保证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现代土地整理工作中,技术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技术监测设备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勘察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关键;其二,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从人员层次、专业种类和专家数量上构建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以提高土地整理的科学性。

4.落实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

土地整理是国家土地整体规划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推动相关法律体系的制定和完善,以制定严格的土地整理标准,规范土地整理行为。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权力规范,发挥市场在土地整理中的作用,拓宽土地整理的资金渠道,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重视生态效益,保证土地的持续利用

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它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农业生产需求,还应该满足后代人的长远发展需求,但是从古代的刀耕火种,到近代农药、化肥的滥用,土地的质量逐渐下降,其所包含的生态效益也逐渐消失。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相关可以通过土地整理,对耕地进行科学的保护与开发,同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实现科学生产,以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坚持依法、科学、集约、规范的原则,充分挖掘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协调统一,以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达剑. 关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7:164.

[2]文云云.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农业,2016,15:24+33.

[3]刘明昊.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2016,20:118-119.

[4]张晶晶.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技服务,2016,18:186-187

论文作者:林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林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