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0年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演变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年中论文,国有经济论文,布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布局演变规律表明,国有经济分布范围和国有资本比重高低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密切相关。西方国家崛起,经历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两次世界大战,国民经济起飞,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国有经济比重变化大体呈抛物线状,其经济发展初期,业主制经济居国民经济主导地位,国有经济比重很低;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起飞和战后恢复阶段,国有经济比重上升很快,国有经济总量达到顶峰,国有经济比重最高。重化工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产业发展初期,私人资本一般不愿意进入,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培育产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或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成熟,市场体系健全,法律环境改善,国有企业加速退出,国有经济比重明显下降,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业主制经济居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20世纪80~90年代私有化改造后,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占10%左右,其中德国占10%,法国占17%,意大利占24%, 日本占17%,芬兰占8%,英国占2%……美国历来是崇尚自由经济制度的国家,通过私有化改造,在本世纪初仍保留有1%份额的国有经济。目前,西方国家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国防军工、自然垄断、战略资源和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等主要行业或关键领域。
我国大体处于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一般竞争性领域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市场体系建设速度加快,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国有经济分布范围日益收缩,国有经济比重趋于下降,国有企业退出速度加快,国有资本日益呈现出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的明显态势,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态势与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相类似。
目前我国大体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且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在许多产业高端和未来主导产业,仍须国有经济加速配置资源,以培育产业和市场。因此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国有经济还将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仍将居国民经济主导或控制地位。
一、国有企业数量明显下降,国有资本向大型企业集中,大企业集团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国有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对外竞争的主力军。以点见面,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国有经济布局演变的基本态势。1978~2007年,国有工业企业户数由8.4万户减少到1.4万户,29年中净减少7万户,年均递减6.0%;同期国有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由24.1%下降到5.0%;同期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由3289亿元增加到10.4万亿元,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由4237亿元增加到40.5万亿元,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由77.6%下降到26.0%。
国有企业户数由1998年的23.8万户减少到2007年的11.5万户,9年中净减少12.3万户,年均递减14.0%(见下图)。
1998~2007年国有企业户数变化情况
与此同时,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1998~2007年,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由13.5万亿元增加到53万亿元,年均递增16.4%,同期户均资产由5670万元增加到8.7亿元;同期全国国有大型企业户均资产由77亿元增加到143亿元;同期大型国有工业企业户均资产由31.8亿元增加到257.6亿元;同期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户均资产由425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央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2008年的19家,5年中净增13家,涌现出一批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机制转换基本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二、国有经济比重趋于下降,但国有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和扩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国有经济比重下降是一个国家工业化逐步成熟的标志,工业化程度越高,国有企业退出速度越快,国有经济比重越低,但在国民经济特定行业或领域,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控制力越强。
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例,从1995年到2007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从5.5万亿元提高到17.1万亿元(见下图)。
1995~2007年全国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变化情况
一方面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国有资本控制力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国有经济比重持续下降,国有经济分布范围进一步收缩。1978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92.0%,到2007年,这一比重下降到49.0%,29年来下降了43个百分点(见下图)。
1978年~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社会工业企业的比重变化
与此同时,国有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持续增长,1999~2007年,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由1.20(次/年)上升到2.0(次/年);净资产收益率由6.77%上升到11.70%;资产负债率由61.98%下降到56.70%。实现利润由1995年的838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0877亿元,国有企业财务状况明显改善,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三、国有经济分布范围收缩,国有资本向基础性、支柱产业集中
一般加工工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属性强,劳动密集,到目前,其中许多产业发育比较成熟,民营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经济竞争优势不明显。目前民营经济在农药、轴承、齿轮、拖拉机、泵、电线电缆、耐火材料、碳素、造纸、家电、五金、塑料、饮料制造、服装、棉纺生产等行业占有明显优势,我国国有经济在这些行业或领域呈现进一步退出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一般加工工业和服务业中若干领域国有资本明显下降。1995~2002年期间,纺织工业资产总额年均递减3.5%;同期,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资产总额年均分别递减12.2%、3.4%、6.8%;国有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资产总额年均递减1.8%。
2002~2007年一般加工业资产总额继续呈下降趋势, 以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例(见下图):纺织工业由2485亿元减少到1568亿元,年均递减8.8%;食品工业由1775亿元减少到761亿元,年均递减15.6%。
一般加工业资产总额下降情况
与此同时,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基础性及支柱产业配置和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快。国有资本向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集中,体现了我国当前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一般特征,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这也与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演变的一般规律相类似。
1992~2002年10年间,国有电信、电力、石油石化、冶金、煤炭、机械工业、交通运输业资产总额年均分别递增21.5%、28.1%、26.8%、19.7%、17.6%、15.2%和10.9%。
2002~2007年,国有基础性和支柱产业资产总额继续呈上升趋势(见下图):石油化工由12906亿元增加到29921亿元,年均递增18.3%;电力工业由22687亿元增加到41105亿元,年均递增12.6%;煤炭工业由5136亿元增加到14727亿元,年均递增23.5%;冶金工业由10705亿元增加到26497亿元,年均递增18.9%;机械工业由11451亿元增加到15164亿元,年均递增5.8%;建筑业由9376亿元增加到22185亿元,年均递增18.8%。
基础性和支柱产业资产总额上升情况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国有经济布局基本趋于合理,国有资本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为例,2007年,关系国家安全、支柱产业和其他产业三大领域国有资本配置如下:
国防军工、自然垄断、战略资源开发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4.0%,资产总额占68.0%,国有资产占74.0%,利润占66.0%;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科研等支柱产业中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42.0%,资产总额占21.0%,国有资产占19.0%,利润占19.0%;贸易、投资、旅游、农业、咨询等其他产业中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34.0%,资产总额占11.0%,国有资产占7.0%,利润占15.0%。
总起来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深,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市场体系建设速度加快,国有企业数量将继续减少,国有经济比重将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国有资本将进一步向国防军工、自然垄断、战略资源开发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领域集中,向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集中,向国有经济未来主导产业集中,向国有大企业集团集中。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仍将居控制地位。
标签:国民经济论文; 央企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资产总额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