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伦
(广西省南宁市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省 南宁市530000)
摘要:意象即能表达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具有一定意义的物象。意象教学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作者在意象中蕴含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以意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鉴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和理解能力。本文将从情境带入,朗读升华,归纳探究,扩展应用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意象教学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创设与应用。
关键词:意象教学 古诗词 创设与应用
一.概述
意象教学法之所以在高中能够被普遍的使用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也从文本的字面理解过渡到文章文学性的探究上来,而高中阶段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扩大,对文本的探究意识愈加强烈。此时,通过意象教学让学生以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挖掘古诗词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还能提高其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而且笔者认为,意象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实践手段有很多,但其实践的过程不是盲目的进行,是需要一定的步骤的来使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达到最优。首先是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意象;其次是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升华情感,加深学生对意象的理解;然后归纳探究让学生了解意象背后的寓意,并且总结文中多个意象的联系以及类似的意象规律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再通过人物生平,历史背景,课外知识的讲解来补充学生对意象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意象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置身于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题意象。如在《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动画营造意境,播放动画的时候需要展现出月潮共生,江连海潮,波澜壮阔的景象,这里关键要体现动感、壮阔和清丽,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江南春夜的包罗万千之境。再例如,进行《琵琶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先选择一曲比较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进行播放,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看了多媒体呈现的画面之后进行联想和想象,并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就已经进入了相应的情景,在之后分析意象的时候就具备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情景创设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要放在第一步的重要原因,在分析意象,感受诗词的主题之前首先让学生感受画面,进入情境,为学习全诗奠定一个基调。即使学生与诗人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但可以从多媒体呈现的画面中,音乐的基调中,和自己的联想想象来感受诗人的心境,这是意象教学法中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三.多种方式朗读,感受古诗词意象的画面美
通过朗读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古诗词的每词每句都具有精炼、含蓄、生动等特点,通过诵读,细细地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韵味,能够让学生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从而顿生美感。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一开始就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么多叠词组成的词句,读起来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和带入感。不仅如此,后面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句子都有很强的节奏感,里面的“雁”、“梧桐”、“细雨”、“黄花”,这些意象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配乐让学生去朗读,并且教师应注重诵读过程中的语速,停连,重读和轻读的等朗读技巧的训练。另外,把通过朗读来体会意象放在课堂的过渡阶段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因为课堂的过渡阶段往往也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这个时候通过多种方式如配乐,分角色等方式朗读可以再一次调动情感,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回到意象的感受上来。并且学生此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通过朗读再次升华这种情感,在体会意象的画面美上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探索归纳,挖掘意象深层含义
所谓归纳探索,即帮助学生挖掘意象的深层意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某一类意象的运用以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见到古诗词中的某个意象时能迅速明白其特指意义以及与其它意象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把握全文的思想感情。
首先我们引导学生挖掘古诗词意象中包含的意蕴并不直接等于是在剖析作品的“中心思想”,这些所谓的中心思想往往偏向于教条化,模式化和图解化。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甚至让学生看到苏轼《江上看山》中“孤帆”“飞鸟”这些意象的时候,也绞尽脑汁地思考这背后是否有着怀才不遇,人生无奈之感慨。对于古诗词中意象内涵的挖掘,我们往往需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而不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追求统一的答案。如黄庭坚的《望江东》中由“雁”这个意象可以推知诗作应与离别相思有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下阕前两句“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寄,引起后两句“直饶寻得雁吩咐,又还是、秋将暮”。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作品是怎样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意象某些特指的含义,例如:春风,美酒意象多表达希望和祝福;明月、杨柳、鸿雁等意象多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梧桐、流水等意象多寄托离别的愁苦;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意象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让学生对古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更敏感,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和鉴赏诗词作品。
五.扩展延伸,补充学生情感认知
作为情感认知的客体,意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有时候意象不仅与诗中的其它意象有联系,与诗人或词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人生遭遇也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杜甫《春望》里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和“鸟”这两个意象。此时的“花”和“鸟”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随诗人的主观情感而转移的。因为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一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而诗人又有一颗感时伤世的心,补充了这些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体会“花”和“鸟”这些意象的存在。又例如,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我们就可以从她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来分析她的诗词,第一个阶段是她的少女时代,此时她生活优越、意气风发,如《如梦令》;第二阶段是她的少妇时代,此时她与夫君专心治学,幸福美满,如《一剪梅》;第三阶段是她的老年阶段,此时的她由于国破家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如《声声慢》。我们在遇到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时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理状态,这样就有助于学生领悟该诗词的内涵。因为教学中对意象的把握不是单纯的以书本知识为主的过程,也是一个教材延伸的过程。另外,笔者认为意象的扩展延伸可以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模块或者适时插入,如果一开始就补充课外知识,则会禁锢学生的情感认知,不利于学生去剖析文本。
六.结语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把握蕴含诗人情感的物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是我们只要能抓住古诗词中蕴含的意象特征,创设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升华情感之后深入剖析意象来把握诗词的整体内容,最后适时适当辅之以课外知识,就能帮助学生相对容易的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主旨并且提高其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荣萍.意象教学法在高中诗词鉴赏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3).
[2]邱为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意境教学[J].中学教研,2013(12).
[3]宁海彦.浅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4(226).
[4]李春智.古诗词意境鉴赏例谈[J].文教资料,2010(4).
论文作者:卢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意象论文; 学生论文; 古诗词论文; 情感论文; 诗词论文; 高中论文; 教学法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