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诸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小学生论文,因素论文,Logisti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近几年来,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重视。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思维发展、品德培养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生活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就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从中寻找明显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增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有关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和重视,并为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卫生环境提供依据。
二、对象和方法
从太原市随机抽取小学生1400名作为被试,共收回有效问卷1385份(其中普通小学的952人,私立小学的433人)。以1993年由樊庆民、王建中主持修订的“UPI”测查材料,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有关项目、 筛选标准做了删补,删掉小学生难以理解的个别题目;增补了我们认为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关联的家庭环境的内容,即:家庭结构、父母职业、家庭气氛、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心子女学习程度以及学生对父母的态度等。筛选后的症状选择项目共51个,其信度(校正分半信度及同质性信度)分别为0.8672和0.8199。
对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因素本身不易量化而研究较少。我们对调查中涉及到的各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气氛、教养方式、关心子女学习程度等进行了分类,分类情况见表1。对于这种分类资料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分析,我们采用了SAS 统计软件提供的CATMOD过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表1各影响因素分类情况
影响因素分类
不同性别1.男 2.女
不同学校1.普遍小学 2.私立学校
不同年级1-6 一年级——六年级
父、母职业 1.工人 2.干部 3.其他
父、母文化程度 1.小学 2.初中 3.高中(中专) 4.大专
以上
家庭结构1.双亲 2.单亲 3.其他
父母教养方式1.强制型 2.放任型 3.溺爱型 4.不协
调型 5.民主型
家长关心子女学习程度1.关心 2.比较关心 3.不关心
家庭气氛1.和睦安宁 2.偶尔争吵 3.经常争吵
4.父母分居
Logistic回归是一种对数线性模型法。该方法可以对分类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以讨论模型中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该方法主要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类别)与诸影响因素之间的独立性检验,因此在检验中限定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
三、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不同归属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以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以及学校*年级、学校*性别、年级*性别、学校*年级*性别为自变量,学生的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由CATMOD过程得出第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
INIERCEPT
2 15.61 0.0004
不同学校2
3.77 0.1518
不同年级
10 21.42 0.0183
不同性别2
9.02 0.0110
不同学校*
不同年级
10 40.22 0.0000
不同学校*
不同性别2
0.04 0.9813
不同年级*
不同性别
10 11.04 0.3544
学校*年级
*性别 10
8.88 0.5432
LIKELIHOOD
RATIO 0
由表2可见,诸影响因素中,学校*年级、年级*性别、学校*年级* 性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概率P>0.1),由此将概率最大的因素删去再进行第二次Logistic回归,得到表3。
表3中,仍有不同学校这一因素的显著性概率较大(P>0.1), 删去后进行第三次Logistic回归,得到表4
表4中各因素的概率均小于0.05,似然比卡方为5.10,P>0.1, 说明略去的各因素总和不显著,此模型正确。这就是说,在学生的不同归属诸因素中,年级、性别以及学校*年级、年级*性别、学校*年级*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P=0.0000)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
表3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概率P
INTERCEPT
2 43.01
0.0000
不同学校2
3.98
0.1370
不同年级
10 27.10
0.0025
不同性别2 11.41
0.0033
不同学校*
不同年级
10 43.99
0.0000
不同年级*
不同性别
10 18.18
0.0520
学校*年级
*性别 10 18.18
0.0940
LIKELIHOOD
RATIO
2
1.11
0.5730
表4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 概率P
INTERCEPT
2 49.33 0.0000
不同年级1027.17 0.0024
不同性别2 13.71 0.0011
不同学校*
不同年级1049.32 0.0000
不同年级*
不同性别1019.52 0.0341
学校*年级
*性别
1021.60 0.0173
LIKELIHOOD
RATIO
4 5.10 0.2771
以下的分析采用同样方法,限于篇幅,将只列出最终结果。
(二)家庭生活环境因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以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学校分为普通小学和私立学校,故也可作为家庭经济状况的一种大致分类)、家庭结构、家庭气氛、教养方式、父母关心子女学习程度以及经济状况*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家庭气氛、经济状况*家庭气氛*教养方式为自变量,以学生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进行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的主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误差来源自由度X[2]值 概率P
INTERCEPT245.22
0.0000
教养方式 830.76
0.0002
家庭气氛 654.27
0.0000
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 620.44
0.0023
LIKELIHOOD
RATIO52
49.51
0.5723
由表5可知,在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气氛以及家庭气氛* 经济状况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气氛的影响最大(P=0.000)。
(三)、父母的素质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以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为自变量,以学生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进行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最终的主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误差来源 自由度 X[2]值概率P
INTERCEPT 2 9.17 0.0102
父亲职业
6 6.44 0.3753
父亲文化
程度
4 1.51 0.8247
母亲职业
6 2.97 0.8122
母亲文化
程度
4 2.68 0.6128
LIKELIHOOD
RATIO124 140.27
0.1508
表6的结果表明,父亲、 母亲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程度及从事何种职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没有明显影响。
(四)、诸影响因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将上述分析中经检验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的诸因素做为自变量,以学生心理健康类型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的主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MAXIMUM LIKELIHOOD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误差来源自由度X[2]值概率P
INTERCEPT 2
41.640.0000
不同年级 10
22.560.0125
不同性别
2
10.700.0048
不同学校*
不同年级 10
31.290.0005
教养方式
8
20.960.0073
家庭气氛
6
49.950.0000
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
6
16.090.0133
LIKELIHOOD
RATIO 406 449.08
0.0688
表7的结果表明, 在我们所分析过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以及不同年级(年龄)*不同学校(经济状况)、不同经济状况*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气氛(P=0.000),其次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 其余顺次为不同性别、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
四、讨论
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与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处于心理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赖性较强,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男孩的心理健康普遍多于女孩,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大幅度上升,这一结果与国内外有关研究一致。从个体生长发育角度来看,小学阶段,女孩比男孩要早成熟两年左右,加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样,处于同一年级的男女学生,尽管年龄相仿,但其心理状态大不相同。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依附性与自主性的矛盾冲突开始出现并逐渐加剧。因此,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处于私立学校和普通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的环境、来自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截然不同,造成了他们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这些因素十分明显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使得不同年级与不同学校的交互作用成为小学生不同归属中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最显著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一致认定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我们对于这些因素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中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家庭结构,而是家庭气氛。
人们一般认为,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成长非常不利。但许多人的研究都发现,有严重的家庭冲突但并没有离婚的家庭,对子女的不良影响超过了离异家庭。这是由于,家庭气氛的影响往往是持久性的,一时一事的家庭冲突并不构成家庭气氛。家庭中父母的冲突会使子女焦虑不安,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如果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子女长期处于这种情绪混乱的状态之中,会造成心理机能恶化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提示我们,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要想使子女健康成长,首先要能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其次要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高低以及从事何种职业,会对子女的教养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必然影响,关键在于使家长掌握有效的教养方法和艺术,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的质量。
总的来看,在上述讨论过的所有影响显著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气氛,其次是年级与学校的交互作用……等等。这就提示我们的家长和学校,要想使小学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提供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还要注意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同的现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方式等具体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五、结论
在不同归属诸因素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不同学校* 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其余顺次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学校*年级*性别、年级*性别的交互作用。在家庭生活环境各种因素中,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以及经济状况* 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气氛的影响最大。父亲、母亲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程度及从事何种职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明显影响。所有以上各因素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气氛,其次是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交互作用,其余顺次为不同性别、父母教养方式、 不同年级以及不同经济状况*家庭气氛的交互作用。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