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电力工业_电力论文

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电力工业_电力论文

极具潜力的中国电力行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极具论文,中国电力论文,潜力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电力行业状况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到199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达到2.17亿千瓦,几乎等于印度、巴基斯坦,“四小龙”和东盟等亚洲国家的总和,全国发电量10070亿千瓦时。电网规模进一步扩大,大电网覆盖全国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乡、村、农的通电率分别达到98%、96%、92%。

1993年7月起,国家进行了严格的宏观调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规模,但是电力重点建设项目仍得到了保证,连续9年每年投产的机组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在“八五”期间,中国的电力业始终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率。至96 年底,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而仅次于美国。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电气化水平和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按1996年末计算,中国人均装机容量只有0.194千瓦,人均用电量890度(人口按12亿计),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农村尚有1亿农民未用上电,大部分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在电力消费结构上,工业用电占全部的75%(其中重工业80%,轻工业20%),农业占6%,交通、运输、通信业占2%,市政商业占6%,民用占10%。

从电力需求和供给的地区分布看,电力需求比较高的是沿海地区,但是,作为我国电力一次能源消耗的煤炭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山西、陕西、内蒙的煤资源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另外,水力资源90%也集中在内地,加上燃料运输的损耗和供应缺乏稳定性,造成电力需求地区和供应地区分布不合理。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以及四川、湖南等地电力短缺十分严重。

电力供给不足,始终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电力业的政策及改革

电力业是国家公用事业,它有着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国家对电力体制和政策的变革直接影响电力业的发展。据此,我们有必要关注电力政策历经的几次变革。

1985年国家改革了电力工业投资和办电体制,变中央独家办电为多家办电,广泛筹集资金兴办电力,先后成立华能集团公司,新力能源公司等办电企业。

1987年,国务院向电力工业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改革方针。

1995年初,为了方便对外融资,国家成立了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设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

1996年,政府确定到本世纪末利用外资占电力建设总投资的比例从原来的10%提高到20%。并制定了利用外资的具体政策。

1997年,为了更好地使中国电力建设和管理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国家决定在成立了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的基础上,撤消电力部,其有关职能将由经贸委行使。中国电力公司将对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调运进行安排,并监管跨地区电力运输。

这一系列电力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体制改革,由于很多细节问题和权责细分未明确,我们无从评价其对电力业发展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然而,我们对此表示关注。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就电力业的部分政策摘录如下: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发展电力业,逐步取消一些对电力业的限制措施。

——对电力发展和资源保护应给予同等重视,同时应采用科技进步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继续贯彻政企分开的政策,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

1996年4月,中国第一部《电力法》已正式实施, 从而将电力的规划、建设、生产、供应、使用纳入了法制轨道。

目前的供求状况

1996年,中国全年发电量达到10750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700亿千瓦时,全国的总装机容量达到23300万千瓦, 其中96新投产发电机组容量约1600万千瓦。尽管发电量和装机容量都有很大增长,但是有些地区仍然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突出的是中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

1996年,中国的总发电量同比增长6.8%, 这个增幅低于工业增加值13%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9.7%的增长速度。我们分析了1980—1995年这个时期用电量与国民生产发展的对比关系。分析显示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有密切联系。按此对比关系分析,GDP增幅 10%左右,则电力不足大约为1250亿千瓦时。

九十年代的中国正步入工业社会初级阶段,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十分旺盛,供需矛盾从总体上讲仍然十分突出。“八五”期间,我国的电力弹性系数(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总值增长速度之比)仅为0.8。而按照国际上的普遍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电力的发展速度应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即电力弹性系数应为1.5至2。可见,电力仍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几大瓶颈产业之一, 在用电高峰时,时常要“拉闸限电”,为保证民用而不得不牺牲工业用电,每年仅此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便达数百亿元。

短期供需预测

按照权威机构——国家计委的预测,1997年电力供应增长将比1996年有所加快。电力供给能力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新增机组容量,水电来水情况和电煤供应情况。1997年,从电力建设现状来看,新投产机组与前两年相比没有大的增加,但电煤供应情况将有所好转,如果水电来水情况正常,预计1997年发电量将达到11646—11753亿千瓦时,比1996年增长8—9%,全国发电机装容量将达到2.4亿千瓦以上,比1996年增长3%。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速度的加快,1997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快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到10.5%。如果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有所进展,亏损面减少,开工率增加,则其对电力的需求将有所增加。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将继续保持14%左右的高速增长。1997年电力需求将高于1996年,电力供求总量矛盾有可能再度加剧。

局部地区暂时电力供应过剩与大部分地区缺电严重现象仍将并存。用电高峰时段缺电矛盾仍然突出。1997年,全国除东北、广东、海南等地电力供求矛盾较缓和外,其它地区电力不足的矛盾将加剧,尤其是京津唐、华东、西北电网。

长期需求预测

中国的电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总体上都将呈现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局面。

如前述,目前,工业用电占居电力消费的75%,民用占10%,交通运输,通信业占2%,商业占6%。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居民用电和交通、通信、商业等用电量将大幅增加(政府统计数据表明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因为我们对电力需求的上述预测是建立在电力消费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所以该预测对中国今后的电力需求预计可能过低。

到1996年末,中国人均年耗电量为890度, 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假设在不考虑人口增长因素的前提下,如果到2000年中国人均用电量等于马来西亚在1991年的水平(1544度),那么到2000年,中国对电力的需求将达到1.853万亿千瓦时, 如果到2005年中国电力消费与韩国1991年的消费持平(2735),那么电力需求将达到3.283 万亿千瓦时。这个结果大大超过前面的计算结果。

长期供给预测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政府对“九五”时期的电力供应有所规划:

——在“九五”计划期间,装机容量将以每年1600万千瓦的速度增长,发电量的年增长率将达到7%。

——到2000年,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发电量1.4万亿千瓦时。

今年年初,电力部就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重申了以上方针,并指出:到2000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其中水电占22.6 %,火电占73.8%,核能及其它新能源占3.6%,发电量达1.4万亿千瓦时。到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达5.5亿千瓦,发电量达2.5万亿千瓦时。全国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达17.12万公里。农村基本实现电气化,电力技术经济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今后,中国将努力调整电源结构,有条件的地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电力发展差距。为实现这个目标,根据一次能源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特点,我国水电集中开发建设黄河中上游、长江流域和西南水系的19项重点水电工程和6座抽水蓄能电站, 并建成以三峡水电站为中心的全国联合电网。三峡工程已计划兴建26座电厂,总装机容量达1768万千瓦,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预计于2003年完工。

考虑到煤、电、运的平衡及负荷分布,政府将加强发展坑口火电,支持热电联产,重点在山西、内蒙、陕西、贵州、河南、云南、宁夏等煤炭基地开工建设一批2700万千瓦左右的坑口电厂。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建设一批2400万千瓦左右的港口电厂,并同步建设电网,以实现超高压线路远距离向负荷中心送电。

综合供需两方面预测,既使按最保守的需求预测结果来比较,到2000年,电力供需缺口也有1830亿千瓦时。电力业要保持超常规发展速度才能满足需求。据此,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电力工业在未来至少十五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看好中国电力业特别是发电业。

电力价格

近几年电价上涨很快,比如1993年每度电费0.148—0.197,1994年上涨至0.24元/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将放开电价。可以预见,将来中国的电价不会大幅度提高。理由如下:

首先,电费采取国家定价。为抑制通货膨胀率,政府对电价控制甚严,对电价的调整历来谨慎。其次,“国家办电,多家办电”的电力建设方针,将推动和逐步实现中国电业市场的有序竞争,有利于发送电成本下降。第三,目前国家调整电价的主要原因是补偿性调整。第四,中国电业管理部门和物价、审计等部门已计划加强电力市场,特别是加强各类电价的管理、监督。第五,对电力行业作风的整顿和规范,也将有利于用电费用的稳定。在电价严格控制的同时,政府却开放煤价以挽救濒于破产的国有煤矿,从而增加了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

目前,中国并没有统一的电价体系,也没有一个标准和竞争机制来刺激企业提高经营效益,致使各地电价相差甚大。为改变这种局面,《电力法》对电价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如果该条例被严格执行的话,部分电力股的收益将会受到影响。

投资中国电力股的利弊

我们认为电力股对投资者来说是比较理想的,可以作为投资组合的主要成分之一,以减少其它股票波动带来的风险。

现将理由作为下概括:

——电力行业是少数几个相对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小的企业之一。既便在调控期,也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倾斜。

——盈利稳定,并稳中有升。盈利稳定的因素有:其一,中国电力紧张,电力短缺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其二,电力一直是政府垄断性行业,业内竞争者相对较少;其三,政府保证电力公司的盈利。

——发展迅速,具较好的成长性。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建设在电力等基础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

然而,在看到电力公司优势的同时,对其潜在的不利因素,我们也不应忽视。

——电力建设资金短缺仍是制约中国电力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电力企业受到电费拖欠的严重困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不少电力上市公司存在巨额应收帐款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规划不合理,有些地区可能出现供过于求。

——煤炭价格放开和电力设备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影响了发送电成本。

——由于税收和税收管理上缺乏统一清晰,有权威的政策法规,增添了投资的不稳定性。

标签:;  ;  ;  ;  ;  ;  

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电力工业_电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