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国际形势特点及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形势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是冷战结束后的第六个年头。冷战结束冲击下的世界范围大震荡基本结束,缓和大势有所增强;国际形势继续在各国求治、图存、谋变和加紧备战21世纪的大框架下相对平稳地演进、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令世人关注的新变化、新趋向:“一超”强权政治,受到更加普遍的反对;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大国关系调整走向更趋明朗。1997年国际形势总体看将继续是一种治中有乱、缓中有紧、静中有变、相对稳定的大趋向;大国关系会更加活跃、务实、求衡,合作与斗争相间发展;“中国年”色彩浓重,我国外交环境将进一步有所改善。
一
(一)美日俄执政者均已连任,内外政策仍将面临诸多难题。
美国大选平淡无奇。克林顿以压倒优势再次当选,成为自二战结束后第一位赢得连任的民主党总统。但国会继续为共和党把持,克林顿执政道路仍不平坦:(1)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将会在立法方面继续对克林顿政府设置障碍,并可能抓住“白水门”、民主党政治献金丑闻等再次发难;(2)美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尚难预料;(3)医疗、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困难重重,种族矛盾日趋尖锐;(4)阁员大换班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5)美外交政策虽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但在调整与大国的关系、中东和平进程、美军撤离波黑、北约东扩及联合国秘书长人选等问题上仍面临考验。
日本大选自民党占先。桥本以多数票连任首相,并组成自民党“少数派政府”。桥本政权根基薄弱,能否得到社民党和民主党等中间力量的合作是新政权稳定的关键。内外政策所受牵制增多,在行政财政改革和经济结构改革等方面将难有作为。而新内阁成员中“鹰派”人士居多,日本社会政治右倾化势头加强,有可能对日与周边国家关系带来消极影响。
俄罗斯大选有惊无险。叶利钦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涉险过关。叶心脏手术成功使政局得以保持相对稳定。但叶执政地位不如以前,高层政争不已,政局趋于复杂,加之经济仍徘徊于低谷,军队人心浮动,社会治安混乱,外交上仍面临北约东扩压力,俄要重振大国雄风仍步履维艰。
(二)大国纵横捭阖,加强借重、制衡,多极化步伐明显加快。
1、世界各大力量竞相争显“一极”地位。美国:国际竞争力暂时回升,并受国内大选因素影响,维护世界领导权的欲望更加强烈。1996年美在对外关系中“单边主义”、“我行我素”倾向突出,不顾盟国的态度和利益一意孤行,相继推出赫—伯法和达马托法案;竭力阻挠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连任;宣布吊销哥伦比亚总统访美签证及对伊拉克进行空中打击。美的做法已引起包括一些盟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不满。1997年美国维护“一超”的总体战略不会有任何改变,但受国际社会制约,其露骨的强权行径可能比上年有所收敛。欧盟:开始全面落实其全球化战略方针政策,加强与亚洲和拉美的全方位合作,欧亚、欧拉联动性频度加大。日本:为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造势、铺路;对非洲、拉美展开强劲外交攻势,扩大政治影响。俄罗斯:对外政策进行了新的全面调整,加大独联体军事一体化力度以抗衡北约东扩;在人权、古巴、中东及波黑等问题上与美拉开距离,力图逐步奉行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政策。东盟:大东盟建设步伐加快,极力突出其在世界多极化格局、特别是亚太新格局中“独立一极”的特殊作用,提升与中、俄、欧关系,确保其在区域安全合作中的主导地位。1997年,各大力量谋求“未来一极”的战略意图将更形突出,诸强的国际地位也将进一步加强。
2、大国关系调理定位方向渐趋明朗。(1)大国间以条约、协议等形式寻求战略依托,架构新型双边关系。日美签署“联合宣言”,调整并强化其安全同盟关系,将合作范围扩大到亚太地区,主要对象从北抗苏联转为西防中国。这是美日相互利用的一项重要战略调整。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访华时,“联合公报”宣布中俄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两国关系中的一项重大战略行动。北约决定组建一支欧洲“多国多兵种特遣部队”,既加强了欧盟的自主地位,又保持了美对北约的控制。亚欧首脑会议将美国排除在外,基本奠定了未来亚欧合作和美欧亚三角平衡发展的基础。此外,德俄、英法、美澳也分别达成军事合作协议或加强安全防务联盟。1997年,这些条约、协议等将进入具体落实、实施阶段。(2)大国争夺全球政治影响与经济利益的角逐加码。冷战结束后一度松弛的大国争夺,再度激烈化。争夺重点正从中东、波黑、巴尔干等热点地区扩展到非热点区域及全球问题,亚太正成为欧美争夺的新中心地带;争夺区域不断向对方传统势力范围推进,如欧盟直接介入拉美事务,力图更多地挤进美国“后院”;争夺领域从政治主导权拓向经济、安全、科技、文化及舆论等方面。预计,1997年主要大国将围绕中东和平进程、北约东扩计划、非洲地区问题、信息科技领域的技术标准制等展开更深层次的争斗。
(三)主要地区热点温度有降有升,全面政治解决任重道远。
波黑:“代顿协议”后局势基本平稳,首次大选如期进行。但波黑三方政治分歧依然存在,要实现持久和平仍很遥远,美欧短期内还难以从波黑脱身。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当选以色列总理后对外政策强硬僵化,改变“以土地换和平”的承诺。美欧俄多次调停斡旋均收效甚微。克林顿连任后可能对以色列多些压力,阿以和谈有望重新启动,但彻底落实马德里和奥斯陆协议绝非易事。阿富汗:已控制2/3国土的“塔利班”武装9月末攻占首都,与马苏德领导的政府军及杜斯塔姆派形成对峙。主要三方对停火存在很大分歧,战乱短期难以平息。非洲大湖地区:布隆迪、卢旺达、扎伊尔等国部族矛盾激化,政局动荡,造成大批难民逃亡,给本地区及国际社会带来新麻烦。
(四)国际核裁军取得新成果,但高技术常规军备竞赛将愈演愈烈。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联大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并开放签字。五个核大国已签署该条约。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防止核扩散,促进核裁军。1997年,国际军控谈判重点目标将是谈判签署《停止生产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但与此同时,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为先导的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军备竞赛却呈加剧之势。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高、精、尖常规武器开发热不减;另一方面,众多发展中国家新式常规武器的引进热将继续升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加紧研制开发部署TMD系统。目前,已经装备或正购买美反导防御系统的已有日、德、以色列、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这将对中等核国家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构成新的战略威胁,挑起新的军备竞赛。
(五)世界经济总体平稳增长,发展中国家面临难题仍多。
199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创8年来最高记录,平均可达3.8%。1997年经济增长还将高于今年,可达4.3%。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期。发达国家美日领先,西欧增长乏力。美国处于连续6年的经济发展期,预计1996年为2.4%,1997年将略降为2.3%。日本经济结束近4年的低迷状态后趋于活跃,预计1996年增幅将超过美欧,达到3%左右,1997年为2.7%。西欧经济增长率今年估计只有1.6%,1997年将升至2.5%。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增长势头不减。亚洲经济增速仍为最高,1996年除日本外的东亚地区仍将达到8.2%左右的增长率。南亚各国今年可实现6%的增长。非洲经济增长率为3.1%,超过1995年的2.8%。拉美从危机中恢复,经济增长率为3.1%。东欧经济继续回升,有望成为新的“快速增长区”。俄罗斯经济形势比去年稍差,如不出现社会大震荡,1997年可望由降转升。
尽管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看好,但仍面临诸多难题,集中表现在:(1)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继续推行经济强权做法,制定有利于西方的经贸规则,并拟在WTO中列入劳工标准、市场准入、环境等条款,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制造障碍;(2)发展中国家内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艰难、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
(六)联合国面临严重危机,各项改革步履维艰。
围绕联合国秘书长连任问题,美国与加利及其他大国和国际组织矛盾激化。美国出于强权政治及国内政治考虑,带头攻击联合国的现行政策,并使用否决权,阻挠加利连任。联合国内业已存在的财政危机、机构改革及维和等问题再次突出。克林顿连任总统后,一方面会更加关注联合国事务,以突出美国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将积极活动物色自己中意的秘书长人选。各方尚在寻求折衷方案,美国与联合国的矛盾将在秘书长人选解决后有所缓解,各项改革可能逐步启动,但改革牵涉利益面广,难见大成效。
二
1996年,美国等西方国家给中国制造的外交麻烦多于往年,但中国外交成效显著,临危不乱,高层外交频繁,捍卫了国家主权;把握了中美、中日等关系的大方向;巩固了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扩大了在欧洲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影响。
1997年随着香港回归和中国共产党十五大的召开,中国外交将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维持住缓和大局,并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中美关系由冷转温。1996年,美国在台海显示武力,与日澳加强军事同盟,推出“双锚战略”,并对中国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等曾使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但美大选前,国内对华政策观点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趋于一致,两党均认识到保持和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克林顿连任后,对华政策回旋余地增多,中美关系改善气氛回升。11月大选甫毕,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即访华,迈出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克林顿访问澳大利亚时宣称在第二任将“加深同中国的接触”,其后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江泽民主席会晤时称“愿意同中国建立起一个合作的伙伴关系”。两国首脑商定在1997年和1998年实现互访。但正如克林顿总统所说“美中两国将继续存在重大分歧”,因此两国关系仍会是在起伏中发展。
中日关系缓中有紧。今年以来中日关系因核试验、日美加强军事同盟、桥本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争端等问题出现少有的紧张,但两国政府均表示要从两国的根本利益大局出发,做出积极努力,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桥本当选后即发表讲话,表示要改善两国关系;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桥本称“中日关系在日本新内阁的外交政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日方愿全力以赴、诚心诚意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善并发展日中关系”。外务省决定恢复对华无偿资金援助,推进日元贷款落实。这些姿态将有助于缓和两国关系,为纪念恢复邦交25周年营造良好气氛。但日本社会中对华强硬派仍有活动能量,中日关系可能因历史、领土、台湾等问题再起波澜。
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今年两国宣布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把中俄关系推上一个历史新台阶。中俄重视对方在世界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在主张多极并反对单极世界、反对干涉内政、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共识与相互借重意识明显增多。1997年,两国友好交往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发展的强劲势头不会改变,并将继续增强。
中欧关系前景看好。1996年,中欧关系持续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中欧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抬升。1996年中国国家主席、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政协主席等先后出访西欧国家,对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欧盟是中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最集中的地区,累计生效金额达118亿美元,占中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48.8%。1997年,这一趋势将会继续保持。然而,欧洲国家议会、民间和舆论媒体中的反华势力还会继续在人权、台湾和西藏问题上伺机向中国施压,有可能对中欧关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继续改善,相互合作与信任将进一步增强。
1996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明显发展。具体表现为:(1)东盟提升我为正式“对话伙伴国”,双方领导人往来不断;(2)中国与菲律宾关系渐趋好转,江泽民主席对菲律宾的访问表明,两国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合作关系;(3)中越关系全面改善和发展,高层领导互访增多,双方在反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上取得更多共识;(4)中国与印度关系继续平稳发展,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保持安定。1993年印前总理拉奥访华时双方签署的《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正在逐步落实执行中。江泽民主席1996年11月底对印度的首次访问及双方签署的四项协议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5)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边境军事领域信任协定,双方关系得到了新的巩固和加强。1997年,尽管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还会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和发展势头还会继续下去。
(三)香港回归举世瞩目,将为我提供历史性机遇与严峻挑战。
香港回归,对迅速腾飞的中国来说如虎添翼。政治上,对我统一大业具有示范意义,可进一步加强中国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扩大政治影响。经济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为我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提供许多便利条件,香港发展经济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供我借鉴。外交上,香港回归使与台湾有“邦交”的国家面临艰难决择,我回旋余地增大。然而,香港回归后,我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西方国家会利用我在香港推行的特殊制度和政策,加强对我的“分化”、“西化”;其次,国内外不同程度存在对“港人治港特殊性”和“全面行使主权”的偏颇认识;再次,回归后香港在政治、经济与社会诸方面有个适应期、过渡期,在治理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