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15),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53.33%(p<0.05),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观察组的总运动时间、运动至心绞痛时间、最大运动耐量分别为7.85±2.63,7.13±1.65,6.42±1.58,对照组的对应数据为6.23±2.15,5.26±1.65,5.71±1.31,对应t值为1.8470,3.1038,1.3398,两组差异明显。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有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疾病之一[1],发病原因多为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造成其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及时良好的抢救,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疾病的常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群体身体免疫力较低,患者在患病之后更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一个效果良好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改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痊愈[3],本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效果良好,以下为具体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观察组患者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55.23±2.28)岁;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5.14±2.12)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个临床数据经过比对之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首先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不良心理基于不同的计划,耐心开导患者,对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回答,通过和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患者治疗信心。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同时有些患者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容易产生对治疗的恐惧心理,从而失去治疗的信心,大大降低对医生的配合程度。其次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的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和病情,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且极大程度配合医生,最后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程度以及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第4~5天,患者在床上坐、起、进食、洗漱、等相关活动。术后第6~10天,患者坐床休息,帮助患者进行下床活动,可以随着患者身体的恢复,指导患者进行室外的活动,例如:散步、爬楼梯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和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两种护理方式的疗效和满意程度,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用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来表达患者满意程度,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来表达临床疗效。显效情况: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不良反应消失;有效情况: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状出现的频率下降;无效情况: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长,不良反应没有消失。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7.0软件是检验本次涉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x±s),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差异。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86.67%)高于对照组(53.33%)。详情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属于常发的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治疗该疾病不仅仅依靠相应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是否有效,也影响着疾病恢复程度和临床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相比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来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8):1116-1117,1120。
[2]孔瑞娟.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856-2857.
论文作者:张秀枫 刘彦 赵文杰 陆平 刘言 任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预见性论文; 满意论文; 两组论文; 病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