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 410005)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部分徐栓与止血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降纤酶治疗。观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止血检验指标(FIB、PL、PT、APTT)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IB活性、PL活性、PT、APPT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纤酶治疗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止血检验指标,发挥溶栓作用,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降纤酶;脑梗死;止血检验指标
前言:
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脑梗死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征。这种疾病以四肢麻木、恶心、呕吐、头晕等为主要表现[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降纤酶治疗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76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2例)2个组别。入选标准:①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经CT检查或MRI检查见部分血栓。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病程均低于1w。排除标准:①排除2w内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②排除存在严重肾脏器官或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患者。③排除年龄在76岁以上的患者。④排除不配合治疗的患者。⑤排除对降纤酶过敏的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7±6.2)岁;体重44-70kg,平均体重(58.3±5.2)kg。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4.1±5.7)岁;体重45-72kg,平均体重(57.1±6.5)kg。两组脑梗死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3个维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含右旋糖酐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降纤酶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①入院治疗第1d,于5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U降纤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降纤酶静脉滴注时间应高于1h。②自治疗第2d起,将降纤酶的给药量调整为5U/d,给药方法与第一天相同,但需隔日使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分项包含无效、有效、显效、痊愈4种。
观察脑梗死患者的止血检验指标,评分项包含纤维蛋白原活性(FIB)、纤溶酶活性(PL)、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种。
1.4评价方法
1.4.1神经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由面瘫、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上指肌力、下肢肌力、手肌力、步行能力、言语、水平凝视功能共8个评价维度构成。量表总分45分。神经功能缺损轻型:0-15分;神经功能缺损中型:16-30分;神经功能缺损重型:31-45分。分别于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对其进行评价。
1.4.2疗效评价方法
无效:经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头晕、恶心、记忆力减退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未见变化,或降幅<17%;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肢体麻木、头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幅处于17%-45%之间;显效:患者的反应迟钝、呕吐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幅处于46%-90%之间;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降幅>90%。临床上将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规定为: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痊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1.4.3止血检验指标评价方法
采用LG-PABER-I型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设备及相关试剂测定脑梗死患者的FIB活性指标、PT指标以及APTT指标;采用改良刚果红显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定脑梗死患者的PL活性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用SPSS20.0软件对76例脑梗死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利用分析两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数据;同时运用t检验对两组脑梗死患者间的FIB活性数据、PL活性数据、PT数据以及APPT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时,可认为两组脑梗死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对照组患者9例治疗无效,观察组仅1例无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3.53%。两组脑梗死患者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3.1脑梗死的危害
脑梗死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血栓面积逐渐增加,严重损伤患者的脑组织及其他机体器官。若未及时给予治疗,患者有一定几率出现残疾,严重者甚至死亡[2]。
3.2降纤酶的药理作用
作为一种分离自蛇毒的凝血酶样酶药物,降纤酶的单一成分特征为其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药理作用为:给予脑梗死患者静脉缓滴降纤酶后,降纤酶可促进患者内皮细胞释放大量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随着t-PA浓度的增加,脑梗死患者体内的纤溶酶原逐渐被激活,并转化为纤溶酶,这种酶利用自身的降解功能,对纤维蛋白原进行降解(此时FIB明显降低)获得降解产物。降解产物与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诱因——凝血酶竞争性结合,产生抗凝效果,在溶解患者既有血栓的同时,有效预防血栓的再次形成[3]。
3.3降纤酶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76例脑梗死部分血栓患者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常规治疗联合降纤酶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止血检验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降纤酶可在改善患者止血检验指标的同时,发挥溶栓功能,促进患者血脉恢复畅通。这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论:
为加快脑梗死患者的溶栓速度,医院可为脑梗死患者提供降纤酶治疗,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止血检验指标,形成良好的抗凝功能,缓解脑梗死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周志敏.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凝血指标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4):65-66.
[2]陈海霞. 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部分血栓与止血检验指标的变化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173-175.
[3]苏成玉,笪宇,王仁德. 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塞部分血栓与止血检验指标的变化[J]. 中外医疗,2009,28(27):94-96.
作者简介;雷平,1977年1月20日,邵阳,湖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管检验师,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雷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指标论文; 血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活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