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中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我在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讲解中,常常使用微课教学法,降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数学基础的建立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数学;微课;课堂效率;积极性
数学知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伴随我们的一生。但是由于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并且初中学生的性格还处于贪玩好动的阶段,因此对于课堂上枯燥的数字知识很难产生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微课是翻转课堂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将课程中的难重点知识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对于数学的讲解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难点演示,让学生摆脱抽象思维的束缚
数学知识是抽象并具有一定难度的,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数学课本逐渐加大了难度,伴随着课堂上的讲解也逐渐变得枯燥。在初中数学中,几何问题逐渐增加,几何图形的概念及面积、体积等相关知识,为学生的理解和抽象能力增加了难度,也为我的课堂讲解提出了考验。我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中,对于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常常创设微课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简单的几何轨迹演变,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减小了抽象思维的难度。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弧长和扇形的面积》中,本节的难点是怎样理解两个公式的计算及学会应用。我在讲解时并没有直接的使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演示,而是创设了微课的内容,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将弧长和扇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展现:通过简单的圆形与扇形图形转换并导入弧长的定义,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理解到“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我趁热打铁据此推算出扇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的思路跟随着我的讲解,使学生对于扇形面积和弧长的关系一目了然,将因枯燥而抽象的问题简单易懂化,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微课的使用是填鸭式教学的根本转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点详解,让学生牢记课堂所学
初中数学知识告别了小学的简单易懂程度,在难度和内容上都分别有所增加。加上初中生正处在由天真幼稚向成熟稳重的过渡阶段,性格中还保有一定的贪玩好动特点。因此,学生对于加深难度的数学知识有时会有“束手无策”的感觉,甚至会自产生自己并不擅长数学知识的学习的错觉。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数学课堂上比较难理解的知识中,导入了微课的教学方式,将难点知识以直观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不再面对枯燥的课堂气氛,而是以好奇的心情去迎接新知识,并加深了对难点知识的记忆。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中,教学的中点是怎样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通过本章前几节课的铺垫,学生们大部分已经理解二次方程是抛物线,并且掌握了类似于 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但是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对此类问题还是处于不能理解的状态。我在微课中对此节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根据一个抛物线图形引出了几个二次函数,由浅入深的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真正的弄明白这几个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通过思考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
微课的创设,可以使学生课堂上的精力更加集中,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详细解析,使学生们不再因为一知半解而对数学产生了厌倦的感觉,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三、 问题的创设,让学生知识条理清晰
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时常会有无力感,主要是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零散的记住每节课的知识,但是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却缺乏认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学生会遗忘旧的知识,从而形成了知识的“空中楼阁”现象。缺少知识的衔接,会使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新内容产生一定的陌生感,这加大了我讲课的难度,也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我在新知识的讲解前,常常通过简单的微课创设,将旧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意识,让自己对数学的学习更有条理性。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一节中,我在讲课时并没有急于去演示怎样进行括号的打开的计算讲解,而是通过轻松有趣的微课对学生提问了几个问题: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么?2、那么谁能算出方程: 中x的值呢?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和计算,学生们加强了对上节课的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知识记忆。我便开始了本节课内容的讲解,这样,学生们的心中便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过程有了一个条理性的认识和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微课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符合了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为数学知识的讲解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期
[2]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期
论文作者:孟令义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我在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扇形论文; 课堂论文; 难度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