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在胃肠外科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行胃肠手术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科行胃肠手术的患者11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医院常规术后伤口换药模式,观察组采取医生与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共同参与术后伤口换药模式,均以医院患者伤口造口换药满意度调查表及两组患者伤口造口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为参考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造口换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在胃肠外科病房中的实施能让患者术后伤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术后伤口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胃肠手术;伤口造口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97-03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胃肠疾病越来越复杂多变,这也使胃肠疾病术后的伤口造口护理成为了胃肠外科医疗和护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从研究促进伤口愈合的各种方法和最佳愈合环境,到各种新型敷料的问世,伤口护理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1]。为了促进胃肠术后伤口的快速愈合及减少造口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伤口造口护理管理小组,对胃肠术后患者提供伤口造口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科行胃肠手术的患者112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 57 例、女55例;年龄41~87岁,平均54.7岁;直肠癌36例,结肠癌34例,胃癌11例,肠梗阻23例,阑尾炎8例;造口49例、伤口63例,发生伤口感染7例,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15例;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科行胃肠手术的患者11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6例、女59例;年龄43~89岁,平均年龄56.3岁;直肠癌37例,结肠癌36例,胃癌13例,肠梗阻22例,阑尾炎7例;造口53例,伤口62例,其中发生伤口感染1例,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伤口造口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观察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伤口换药模式,主要由医生参与患者伤口换药与健康指导,护士协助医生参与术后伤口观察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医生与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共同参与术后伤口换药模式,主要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对术后伤口造口进行观察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疑难伤口造口由医生与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共同会诊后,共同参与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均进行伤口造口换药满意度调查并统计伤口感染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例数。
1.2.2伤口造口小组组成情况 2016年我科正式成立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共7人。其中取得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资格证的护士2人,通过医院专科培训的伤口小组成员2人,医生3人。此外,我科还邀请了我院一位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担任疑难伤口造口治疗及护理的技术指导。
1.2.3伤口造口小组实施步骤 包括:术前讨论—术后护理—出院前指导—出院后电话回访四步。(1)术前讨论:由医生和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术前讨论患者病情、手术方式、术后伤口缝合方式,以便对术后伤口提供针对性治疗和护理;(2)术后护理:由医生、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共同参与伤口造口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及家属知晓和熟悉术后伤口造口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和观察护理要点,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伤口造口健康教育和指导;(3)出院前指导: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针对不同病情的伤口造口患者提供不同的伤口护理、饮食、运动、注意事项等健康指导;(4)电话回访: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患者出院两周后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了解患者伤口造口情况并提供伤口造口护理指导。
1.2.4专科小组在患者术后提供的护理实施流程 (1)伤口造口专科护士随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后查房,根据患者伤口造口情况及和医生查房要求做好换药准备和记录;(2)严格按照无菌-清洁-污染的无菌操作流程对患者伤口造口进行治疗和护理并让患者和家属参与伤口造口的护理,让其了解伤口造口治疗和护理全过程;(3)在伤口造口护理过程中遇到疑难复杂或情况严重的伤口,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及伤口造口小组医生进行会诊,讨论治疗方案,并请我院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指导针对性的护理要点;(4)伤口造口护理者操作应当稳、准、轻,禁忌动作过粗过大,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5)向家属及患者讲解伤口造口护理注意事项及饮食、活动等健康宣教。
1.2.5伤口换药流程 (1)评估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全身情况,以及伤口局部情况,伤口疼痛评分,对于疑难复杂伤口及侵入性操作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核对患者身份,查对患者案例记录上次换药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换药的目的及过程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治疗巾垫于换药部位下,暴露换药部位,保护患者隐私,洗手;(3)戴薄膜手套,依次取下胶布、伤口敷料,若敷料粘在伤口上,用生理盐水浸湿软化后缓慢取下;(4)评估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气味有无异常、用棉签挤压伤口有无脂肪液化等;去除手套,洗手;(5)无菌原则打开治疗盘,戴无菌手套,用碘伏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两次,污染伤口注意从周围向伤口方向消毒,用生理盐水棉球或者棉签清洁伤口表面,有窦道或者潜行的应清洗到位;(6)对清洁处理完毕的伤口进行评估测量,适当留取图片资料便于比对观察;注意无菌技术操作;(7)依据伤口情况选取适合的敷料覆盖伤口,伤口包扎松紧适宜。如有多处伤口需换药,应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感染伤口;清洁伤口换药时,应从伤口中间向外消毒;感染伤口换药时,应从伤口外向中间消毒;有引流管时,先清洁伤口,再清洁引流管。
1.2.6造口护理流程 采用我院制定的标准造口护理流程[2]:包括脱、洗、干、穿、压五步。即(1)脱—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由上向下撕离已用的造口底盘,并观察内容物粪便的性质、形状及造口周围情况;(2)洗—用温水或不带酒精的湿纸巾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再次观察周围皮肤及造口情况对问题皮肤进行DET评分;(3)干—造口周围清洁干燥后,在造口及其周围涂撒护肤粉,测量造口大小、形状,修剪底盘,清除造口周围多余的护肤粉,视情况使用皮肤保护膜和防漏膏;(4)穿—撕去粘贴面上的纸,按照造口位置由下而上将造口底盘贴上,扣上造口袋,夹好便袋夹;(5)压—嘱病人将手做空心握拳状按压底盘5~10分钟。
2.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3.1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还能够对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伤口的护理更加系统化与有针对性,在医生因繁忙不能亲自护理治疗患者伤口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控制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由表1可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有效预防和减少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对照组与观察组伤口感染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可以更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如表1所示,对照组的112例患者中发生伤口感染及并发症共22例,占19.6%,其中伤口感染7例,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15例;观察组的115例患者中发生伤口感染及并发症共4例,占3.5%;其中伤口感染1例,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3例;两组患者发生伤口感染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在胃肠外科的实施让患者对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更加信任与依赖,护士在患者伤口造口处理中的自主性也因而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对临床护士进行指导,起到了教育者和咨询者的作用[3]。
3.2 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后,患者术后伤口造口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管理。小组采取医-护-患共同参与伤口造口治疗和护理的模式,不仅将医生在术后伤口造口治疗和护理中所用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了急危重症及需要及时救治的患者上,节约了医生花在伤口换药上的时间,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同时伤口造口专科小组的介入,进一步增加了医生与护理的相互交流与协作,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根据患者伤口造口情况和医生要求进行伤口造口护理,并把伤口造口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主管医生,予以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给患者换药同时,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予以病情交流、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让患者能正确认识伤口造口,积极配合治疗并提高了患者对伤口造口换药满意度。由表一可见,对照组的112例患者对伤口造口护理满意度为76.8%;观察组的115例患者对伤口造口护理的满意度为90.4%;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核心功能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整体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缩短各类急慢性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和痛苦程度,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和医院工作效率[4]。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运用先进的湿性愈合理念,工作中针对不同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及湿性换药护理,加快了伤口愈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5]。
4.结语
胃肠术后,患者伤口造口因各种原因可导致脂肪液化感染、肠瘘、造口并发症及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等,这些问题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患者与家属对医疗服务的不信任,成为了医患矛盾与纠纷的导火线之一。传统上,护理人员是处在协助医生做伤口治疗与护理,基本很少参与整体的伤口仔细评估及提供医护小组有利的临床资料,以促进伤口加速愈合[6]。而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在胃肠外科病房中的实施不仅让患者术后伤口造口得到及时有效的的治疗和护理,预防和减少术后伤口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医-护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也得到了良好的实施,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当然,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7],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在胃肠外科的实施中仍有许多不足,这需要我们在伤口造口专科护理之路上不断的实践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宁宁,廖灯彬,刘春娟.临床伤口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
[2]刘学英,唐义英,廖倩,等.标准护理流程下结肠造口底盘更换时间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2):25-27.
[3]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6-7.
[4]李娟.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及其发挥现状[J].医学信息,2015,28(1):301.
[5]黄淑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职能发挥现状评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51-52.
[6]叶碧芳.实用伤口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
[7]陈小燕,杨婷,伍莉.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在老年护理中工作角色的思考[J].西南军医,2016,18(5):492-493.
论文作者:廖倩,刘学英,周华,陈冰,阮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伤口论文; 患者论文; 专科论文; 术后论文; 护士论文; 并发症论文; 胃肠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