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模式与功能_社会资源论文

科技发展模式与功能_社会资源论文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其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技术论文,模式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使科学技术空前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并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现代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近年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悄然崛起。它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愈来愈迅速地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选择

1978年3月,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之后,邓小平同志又作出了新的概括,科学技术应该是第一生产力。今天,如何利用有限国力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已成为决策者案头要务,将加快经济科技合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下一世纪,可以预见将是高科技的世纪,中国也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从长远看,振兴经济依靠什么,一个国家的发展主要以什么为依托,很多国家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选择了不同的模式:

1.军事立国。曾经有那么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走过这条道路,现在至少可以这样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搞“军事立国”是很愚蠢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最先进的武器其寿命也只有5—8年,而仅靠花大钱、洒大财扩充军备也未必能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况且,随着武器的日趋高技术化、高价格化,即使在经济上很富裕的国家也难免自毁其经济。近代史上,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几个走这条道路的国家都碰得头破血流,以惨败而告终。

2.贸易立国。这是日本战后根据本国自然资源极端贫乏的特殊国情制定、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采用此种立国之策是成功的,成为“经济大国”,之后的日本,马上就从“贸易立国”转向了“技术立国”,以自己强大的工业能力从拥挤的众多竞争者的传统领域逐步转移到竞争尚不激烈的开拓性新兴领域。从一定意义上讲,“技术立国”是贸易立国的高级阶段。

3.资源立国。这主要限于少数拥有“天赋”——丰富资源的国家,它们主要是依靠开发和出售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致国家较快富裕。但是“现代化”的国家是买不来的,真正成为现代化强国仍然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建成现代化强国才是国家现代化的最重要内容和支柱。

4.旅游立国。依靠发展旅游事业来使国家和人民富裕起来。

5.政治立国。还没有一个通过革命或其它途径建立起来的,能光靠搞政治而成长起来的强大的国家。尽管如此,在历史上,类似“政治立国”的主张与实践并非没有出现过,但这种过于违背常识的主张不会有很大市场。

6.科技立国。1980年3月,日本通产省发表“80 年代通商产业政策”,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科技立国”方针。早在70年代“科技立国”论就在日本出现,但这并非日本的专利。1997年全球科技、经济的发展,充分显示了一个知识经济新时代正在到来,美国作为知识经济理论的诞生地和最早见到“知识经济曙光”的国家,近年来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1997年信息高科技产业已超过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密集服务出口总值已接近商品出口总值的40%。美国500 家软件公司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绝不亚于名列世界前茅的500家大公司, 仅微软公司的资产就达1500亿美元,已超过了美国三家汽车公司的总和。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核心手段,我国就曾明确提出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实现四化的核心。

我以为在众多的选择模式中,科学技术应当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模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科学技术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及知识和技术装备。科学技术或者说科技力,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综合国力的几乎所有其它成份具有辐射型的影响,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核心。

二、科学技术的功能

科技力是指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任何部门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先进性的标志、国家地位的标志以及今后发展势头的最重要指标。20世纪来,人类社会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高科技在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占有主导地位。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诸要素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劳动工具系统,可用来管理生产过程的信息收集和使用,发挥“转化”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机器大工业把生产与科学结合了起来,将自然科学的成果转化为在生产中实用的技术和工艺。将按照自然科学理论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机器和机器体系作为基本的劳动手段,这就极大地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力的范围,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劳动工具系统。

2.科学技术依据新的技术基础可对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和一切领域进行变革,发挥“推进”功能。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和技能,不仅要正确反映和描述事实,而且要概括事实,找出有规律性的认识,并对客观事物作出预见,成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且对于整个社会生活都有深刻的推进和影响。国内外有不少文章对此作了详细介绍。这些变化主要有:(1)从事技术管理的职工已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2)从事物质生产、开采和种植的人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已不到1:4,而从事信息有关工作的劳动力将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50%—67%。(3 )生产、生活、商业、信息移动的速度都加快了步伐。(4 )工业发达国家都在调整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尖端技术。(5 )信息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资源,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性因素。(6 )企业的组织结构向专业化、小型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现代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活动以外的社会生活其他各方面的影响也日益加深,人们的吃、穿、用、住、行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军事的需求从来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成就又是军事实力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即使像外交这种传统的政治领域的活动,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

3.科学技术是促使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的手段,发挥“牵引”功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科学技术进步是社会生产集约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集约化表现为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增大单机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制造高效率的机器设备,采用先进工艺流程等。一些发达国家在电力工业中使用的蒸汽涡轮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从1953年的15万千瓦,增加到1995年的120 万千瓦。在黑色冶金工业中,主要冶炼设备,如高炉的最大容积,从60年代的2000—3000立方米,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立方米。因此,劳动生产率在大提高。据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统计,本世纪初整个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诸因素中,科学技术占5—10%,到80年代已经达到60—80%。 我国目前人均创造的财富,一般农业劳动力年仅一、二千元,传统产业工人为一、二万元,而高新技术产业人员可达一、二十万元。这说明,科技对生产力三要素所起的作用不只是用乘法倍数计算,而是按几何数量增值,呈指数增长。

4.科学技术是节约物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发挥“降耗”功能。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关系到产品品种的发展、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化,也关系到产品成本的高低和国防的安全等。所以,在我们考虑这一问题时,应当明确:(1 )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生产和建设的物质基础,它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节约物质资源,对降低产品成本, 增加盈利有着重要的作用。(3)物质资源生产的数量、 品种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生产水平低,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人口已达到12亿多,即使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本世纪末也可能达到14亿。我国大多数资源的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比较贫乏,如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淡水资源为1/4,森林面积为1/5,能源资源也只有1/2。根据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为主要方向。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等其它的技术进步,也不可忽视改善劳动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从国外的发展实践看,提高我国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的新技术就是微电子技术,特别是其中的微型机应用技术。为了造成一个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应当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但是在我们国内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紧缺物资到处乱扔,而有用物资又未充分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却用大量外汇去进口。比如,我国每年进口几万吨纸浆,而国内上千万吨的废纸却只回收25%左右,3/4被当垃圾埋掉。西方国家废纸回收率都很高,原西德达45%。我国每年约有7.5万吨的废牙膏皮,可炼3万吨铝锭,价值4.3亿元,但牙膏皮一个4分也没有人收购。还有巨量的碎玻璃更没有人收购。而西方国家每年消化碎玻璃占用料比例的70%,美国、原西德高达90%,因回炉一吨碎玻璃可节约纯碱240公斤及大量燃油。以此可以看出, 我们利用科学技术进步,节约物质资源,提高物资的综合利用率,潜力是相当大的。

标签:;  ;  ;  

科技发展模式与功能_社会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