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论_康德论文

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论_康德论文

关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方法论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康德论文,方法论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1)03-0008-07

先验方法论是康德先验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康德哲学方法区别于其他哲学方法的别具特色的标志。那么,康德先验方法论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原理上,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方法论问题等,这是我们探索康德先验方法论应当思考的问题。

康德的先验方法论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理论。康德的先验方法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原理之上,主要有两条先验的原理:一是理论理性本原统一性(同一性)的原理,二是理论理性本原因果性(根据性)的原理。前者,主要应用于现象界领域,支撑着认知方法;后者,主要应用于本体界领域,支撑着体系构成的方法。

理论理性本原统一性(同一性)的原理其基本思想为何?在康德那里,人的能力原本有三:一是理论理性的先天能力,二是实践理性的先天能力,三是判断力的先天能力。第一种是属于认知的能力,第二种是属于意志的能力,第三种是属于情感的能力。康德认为这三种先天能力相对应的是构成人的“真”、“善”、“美”的能力。理论理性是人构成真理知识的先验理性。而这一理性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人”、“自我是自我”在人类认知中的理性表现。“人是人”、“自我是自我”,是人的本质中最高的自我与自己的同一、统一。人的理性本质是思维,这种最高的同一、统一,表明自我既是思维的主体又是思维的对象,由此这种人类认知最高本质的思维是自己对自身的思维,康德称为“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的本质是自我把自身当作对象的思维,由此主体自我(意识本身)同客体(对象意识)是一种本原的同一、统一,由此这种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发端于人的最高本质“人是人”、“自我是自我”的理论理性本身。康德认为这种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原理本身或纯粹统觉的本源统一性原理本身,实际就是理论理性的本原统一性原理,它是人类认知中的最高的原理。因为一切认知的判断逻辑实在性,都是发源于这一先验的原理。康德的先验方法论正是建立在这一先验的原理之上。

在康德看来,建立在理论理性本原统一性原理上的先验方法,指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认知对象、建构对象,探索认知对象成为科学的方法之先天的可能。

康德在本体论中提出了一条理性的原理,那就是说如果有条件限制者给予时,则其条件总和及其无条件限制者亦给予。这就是理论理性本原因果性(根据性)的原理,这条先验的理性原理是康德先验方法论的本体理论方法的基础。因为这条原理提出有限与无限、现象与本体、经验与先验的关系问题。在康德看来,有限、现象、经验是以无限、本体、先验为其根据的,这从理论上确立了哲学的方法论一个特点,那就是哲学体系与内容的关系,无限、体系、整体是有限、各部分内容的基础和根据。现象要以本体为根据,体系对内容是具有逻辑先在的关系。康德的理性统制原理或范导原理就是在这一理性原理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它体现的是先验方法论的原则。康德想从理性本体论出发,力图建立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康德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导言中指出,我的目的是要说服所有那些认为形而上学有研究价值的人,让他们相信把他们的工作暂停下来非常必要,把至今所做的一切东西看做是没曾做过,并且首先提出“像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的这一问题。在康德看来,如果说形而上学是科学,但它没有像其他科学得到持久和普遍的承认,如说它不是科学,还要以科学来自封,为什么其他科学都在发展,而自命为智慧化身的形而上学总是踏步不前。理性不断建筑一个个体系又拆掉一个个体系,于是问形而上学是否能成为科学的提问就是必要的了。

形而上学是否能成为科学,这就意味着现在的形而上学还不是真正的科学形而上学。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体系如泡沫一样时漂时灭,旧形而上学在证明上出现了自相矛盾,结果形而上学本身摧毁了自己成为科学的可能。可是康德究其因,认为人们用理性反复建构形而上学体系,却没有对理性本身加以考察。于是康德把以往人们对形而上学体系的建筑,转变为对人类理性本身的批判。康德对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就是先验的方法。

实际上康德对科学形而上学的构想,是建立在他对“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形而上学在康德那里是一个完善的理念,纯粹理性批判,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他作为建构这种科学形而上学的方法。作为人类智慧科学,科学形而上学究竟是什么样,在康德以前的时代还不曾有过。康德认为建立完善的科学形而上学,必须采用科学的哲学方法,他采用的是先验的方法,以人的三种先天认识能力为基础,建立起真、善、美的哲学体系。因而真、善、美的哲学体系,是康德为未来科学形而上学所创立的一种新的哲学模型。

康德先验方法论是区分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方法的哲学方法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使用的是综合叙述法,而他写这本书的“纲要”,即《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一书却用的分析法。

为什么说《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和其“纲要”用不同的方法呢?纯粹理性批判作为一个科学的系统、整体,它有着严密的内在结构,它是人类理论理性一个完整的展现,是有着内在规定性的,这样纯粹理性批判每一个内容都有其自身的位置及部分同部分的关系,是不能错乱的。正如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的导言中所说,纯粹理性是如此孤立无援,本身又是如此浑然一体的一个领域,以致牵其一发而动全身,不把每一部分的位置和它对其余部分的影响首先确定下来,我们就一筹莫展;因为任何外部的东西都不能订正我们内部的判断,每一部分的有效性和使用都取决于它在理性本身里边同其余各部的关系,就如同在一个有机物体的结构里,每一个肢体的目的只能从整体的总概念中得出来一样。这里表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系统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每个机体中的部分都是按照一定秩序按其目的构成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并只能按整体内在规定中构成相互彼此关系。这里整体与部分是有机一体的,部分是整体规定中的各个有机体,只有完成各个部分才能展现整个系统的规定性。因此康德认为,如果不是把纯粹理性连它的最细小的各部分都全部完成了之后,它就永远不能是可靠的东西,并且在这个能力的领域里,必须是要么就全部规定,要么就什么也不规定。康德所讲的话,表明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是以理论理性认知能力的各阶段,完成了的各种综合而展现整体能力的。无论是感性、知性和理性,只是理论理性认知能力的各种特殊的认识能力,它的有序的自然结合才真实地反映了理论理性的系统能力。

我们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内在结构中,看到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似乎已为体系规定好了的展现,他是从感性、知性再到理性的论证方法,是从部分能力到整体能力的结构形式。康德通过主体的先天形式对后天质料的综合统一来形成知识,理性对知性,知性对感性是以一种系统论综合方式进行的。另一方面,由部分认知到最终形而上学的总体可能性问题,也是一种先天的综合方法论。康德在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明确地指出,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我对这个问题是用综合的办法处理的,也就是说,我在纯粹理性本身里进行了研究,并且力求在这个源泉本身里,通过一些原理来确定它的成分和它的纯粹使用的法则。这个工作是艰巨的,它要求一个果敢的读者用思想逐步深入到这样一个体系中去,这个体系不根据任何材料,同时也不依靠任何事实,而只根据理性本身,力求从理性原始萌芽中开展出知识来。这里表明,一是康德的方法是一种先验的方法,是从人类认知根底中理性本身寻找知识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二是康德从源泉到体系、从部分到整体,是以先验方法来建构理论理性的学说。

康德认为他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所采用的分析法阐述是不同于《纯粹理性批判》中综合叙述法的。这是由于这个《导论》不是为学生用的,而是为未来的教师用的,而且它是一门预备课,是《纯粹理性批判》的“纲要”。《导论》不是专门从阐述性质出来建构一门科学本身,而是说它指明人们需要做什么事情来尽可能地实现这门科学。既然是实现,人们必须从所知的原理原则出发来追溯人们尚不知的源泉。由此这部著作是从《导论》的总问题开始,也就是以形而上学问题作为起点,进而探索先验的主要问题:纯粹数学是怎样可能的?纯粹自然科学是怎样可能的?一般形而上学是怎样可能的?然后是总问题的解决: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怎样才可能?康德认为形而上学是否可能这问题不能用某种现有的形而上学的某种派别所主张的怀疑意见来说明,因我们还没有承认任何一种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而是从一种科学仅仅是尚在可能中的概念来回答。实际上康德讲的是从可能性概念的分析上来说明。康德认为从已知的概念出发追求未知的源泉,这种源泉的发现将不仅能解释我们已知的东西,同时也将使我们看到从那里发源的许多知识。因而《导论》的方法,特别是为一种未来的形而上学做准备的那些内容,将是分析的。我们承认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关于某些纯粹先天综合知识也是真实存在的,既定的,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所包含的命题也都是通过理性而具有可靠性,或一般公认来自经验又独立于经验,这表明先天综合知识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而是怎样可能的问题,这样便从既定的知识可能性原理中得出其余一切知识的可能性来。这里康德所确立的是《导论》分析法的理由。

在康德看来,要解决形而上学的可能性问题,它的条件必须是先于形而上学的东西,而这种先于形而上学的,康德认为这是先天一切形而上学而存在的先验哲学。它本身能对这里提出的问题给予完全解决,但现在还不具备先验哲学,挂着它名字的真正说来只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因此康德不能应用先验哲学来作前提,而使用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把来自纯粹理性的知识是真实存在的这一事实本身作为前提。这就是通过理论理性的知识,即理论知识中的两门科学:纯粹数学和纯粹自然科学。这两门学科知识构成有两个因素,一是由直观提供知识质料,另一是理性中具有某种先天知识的真实存在,只是用分析的方法才能追溯其源,如用综合的方法,事实就要完全由抽象地从概念中得出。实际上康德是从纯粹的先天知识出发,一步步地上升到科学的可能性。由此,《导论》对《批判》一书内容进行回答,也就是:1.纯粹数学是怎样可能的?2.纯粹自然科学是怎样可能的?3.一般形而上学是怎样可能的?4.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是怎样可能的?康德是从人的理性本身来寻求这些科学的源泉和根据,以便通过事实本身来考察和衡量理性先天认识事物的能力。康德的《批判》书方法为“综合建构”,形式对质料的综合统一问题。这与《导论》书中从理性本身分析知识可能源泉的方法是不同的。

康德在《导论》中对“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怎样才可能”作为“总问题的解决”提了出来。这是康德通过分析方法对形而上学成为科学是否可能的回答。康德认为,形而上学作为人的理性的一种自然趋向来说,是实在的。但从形而上学本身出现矛盾来说,这样产生的不是科学而只能是一种辩证方式。这样康德进一步认为要使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成为真知灼见的学问,理性批判本身就必须把先天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这些概念按照不同的源泉,属于感性的、知性的还是理性的,按类别连同一张完整的概念表,以及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和这些概念可能产生的一切结果,特别是通过先天之概念的演绎而证明出来的先天综合知识的可能性、先天综合知识的使用原则以至使用的界限等,统统都摆出来,把这些都容纳到一个完整的体系里才行。康德说,只有这样,批判,而且只有批判才含有能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经过充分研究和证实的整个方案,以至一切方法。别的途径和办法是不行的。康德在《导论》附录中认为,批判的原理一建立起来,就会把形而上学的假羽毛拔掉,使它被装饰得富丽堂皇,令人起敬。因为批判给我们提供一个判断的尺度,使真知与假象截然分开,并在形而上学中建立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有益影响能扩展到理性使用上,并且第一次注入了真正的哲学精神。形而上学对神学的功劳不能低估,它使神学从教条思辨判断中解放出来。另外,批判哲学把神秘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隐蔽所里驱逐出去了。这就使形而上学走向科学。这就是康德对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的回答。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所做的工作正是这种工作。

实际上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综合方法和《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的分析方法,在本质上都是先验的方法。二者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而所表达问题的实质与内容是一致的。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对人类理论理性学问的诠释,也是一种为确立未来科学形而上学提供方法论原则。我们可以从《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看到先验方法论提供给我们一些有益的方法论原则。

(一)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的思想。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是人认知的过程:感性—知性—理性。从时间上看这是认知发展的历史线索。另一是逻辑的线索,它表现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种认知与逻辑的一致性是通过三个层次进行考察的。(1)先验感性论(感性);(2)先验分析论(知性);(3)先验辩证论(理性)。这种认知发展的三层次是与“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三个问题相对应:(1)先天综合判断在数学上如何可能?(2)先天综合判断在自然科学(物理学)上如何可能?(3)先天综合判断在形而上学上如何可能?康德把这历史线索三问题的论述同逻辑线索三问题的论述相对应地结合到一个体系之中。其严谨性、统一性和论证的逻辑性都是无懈可击的。康德认为,先验感性论既阐述了知识形成的先天条件是主体感性纯直观形式,即时空。而又阐述了时空作为主体纯粹直观形式正是先天综合判断在数学上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阐述了知性纯慨念(范畴)作为主体思维的纯形式对杂多质料进行综合统一,形成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又阐述了范畴作为逻辑主体判断的纯概念形式,正是先天综合判断在自然科学(物理学)上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阐述了知性范畴超验运用必然有先验幻相(理性矛盾)产生,于是康德认为形而上学作为理性的自然倾向是可能的,而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还没有出现。这种阐述在康德方法论问题上,表现的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应当说是康德先验方法论提出的有价值的重要思想。

(二)关于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分析的方法和综合的方法是近代欧洲哲学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所主张的方法。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从逻辑判断方式阐述这两种方法,他认为这种方法(或判断)都有其合理的方面,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足。康德利用先天综合判断、用先验的综合统一方法来结合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企图利用主体与客体的综合统一关系来实现这种方法论原则。

康德一方面继承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另一方面又不放弃经验主义哲学原则,并力图用先验哲学模式把二者创造性的统一起来。在方法论上也是如此。这种方法论原则康德是从主客关系建构科学认知的方式实施的。知识形成离不开主客体的统一,也就是主体思维纯形式与对象认知内容的结合。作为认知的最高原理是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或纯粹统觉的本源统一性。这种先天的原理虽不来于经验但却是经验所以可能的基础。而认知的质料是后天的,是通过范畴的综合统一,才能成为知识。

康德把意识的分析的统一和综合的统一结合起来,表现为统觉的分析统一性与综合统一性的完整统一。在康德看来,统觉的分析统一性是说主体自我判断的同一、统一,综合杂多是在同一自我意识中进行的,对象是由同一的“自我”联结的。分析的同一性能从各种表象联系中抽取出相同性、共相,它是以综合的统一性为前提。康德指出:“只有当我能把多样的东西的所予的观念统一于一个意识之中时,我才能表象出在这些观念里面的意识的同一性。换句话说,统觉的分析的统一性只有在某种综合的统一性前提之下才是可能的”。(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中文第2版,第68页。)

统觉的综合统一性是从普遍性概念出发,普遍概念通过图式,把特殊纳入普遍之下,形成对象的具体概念。在科学认知领域中,统觉的分析统一性是使认识由“表象具体”上升到“抽象”,而综合统一性是使“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康德说:“这个统觉的必然统一的原理,其自身为同一的,因而是分析的命题。”(注:Immanuel Kant,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B135,S145,Felix Meiner Verlag,Hamburg 1956.参见[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中文第1版,第102页。)但它离不开对质料多样性的综合,否则就没有“必然统一”。康德从方法论角度阐明主体意识统一性的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本质与价值。康德的统觉的分析统一性与综合统一性的有机联系,反映出主体意识的辩证统一性,二者也是思维主体逻辑思维功能的不同表现,表述了认识的辩证方法,呈现为“表象具体——抽象——思维具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马克思指出:“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2卷,第103页。)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使用的综合方法,实际上初露“具体”与“抽象”的辩证方法的原则思想。这就是从纯粹理性自身的能力里寻找科学可能性的源泉,并以此来综合统一杂多形成科学认知。它表现了这样的认识行程:经验的(直观)——先验(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经验(对象)。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是先验方法论中合理的和有价值的思维方法。但是这种思维方法是建立在康德先验论的自我意识统一性的基础上,存在服从于意识,这种辩证的方法论原则是先验的,但它揭示了主体意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

(三)关于寻求作为人类认知前提的方法论原则。先验方法从本质上说就是寻求作为人类认知前提的方法,是寻求认知先验的根据和先天的来源之方法。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企图要建立人类认知大厦,这种建筑并非始于康德,康德认识到以往人们在使用理性建筑这种大厦,为什么建立起来又倒,倒了又建?康德认为这是建筑者没有很好探索大厦立足之基地,也就是说建筑的方法出了问题。康德主张大厦建立必先考察地基,也就是要考察人的认识能力。康德认为任何理论体系或学说的正确,必须首先去考察建立这一理论或学说的理论前提是否正确。康德正是抓住这一要害,考察人的理性本身。于是他便把整个纯粹理性批判归纳为一个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康德的先验方法就是要追溯“何以可能”的问题。

康德在认知科学中,从人们无以怀疑的科学,即数学和自然科学(物理学)出发,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它们成为科学,康德探求它们成为科学的理论前提和先天条件。康德找出它们的先天条件和根据,这就是时空和范畴、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或纯粹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性的原理。而当康德进一步追问形而上学,问题就来了。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主张理性独断,只要理性确定为真的就是真理,在这方面,休谟提醒了康德,没有经验之助知识只凭理性独断永不能成为科学。康德在考察理性本身时,发现在本体论问题上不是别的,而是理性本身出现了矛盾。由此终结了理性独断的主张。在本体界,心灵、世界和上帝作为自在之物,康德追溯到它们时,得出了不可知的结论,因为这些作为“先验对象”是在人的认识之外的等于X的某某存在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德的先验方法作为探寻前提和来源的方法是贯穿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的。

(四)关于辩证思维与创造思维的方法论原则。康德的先验方法论不是一个自我封闭、束缚人思维的禁锢的方法论,它是诱发人思维问题的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的思维方式。它是分析与综合、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体系与方法的统一。这种方法总的看来是使真、善、美处于一个哲学体系的方法。作为“真”的先验方法虽然不同于“善”和“美”的先验方法,它们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统一于康德整个先验哲学体系之中。

在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方法像一条线索贯穿于整个书中。这种方法表述了康德对人的认知能力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考察是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把人的认识能力看成是个发展的过程。在考察范畴体系中,康德不是采用二分法而是三分法,把“正、反、合”这一辩证思想贯穿在范畴体系演变之中。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先验方法表现为主体认识形式对认识质料的综合统一,克服了主客统一的机械论方式。在对待演绎与归纳方法上,先验方法不同于理性主义者采用的理性演绎方法,只重视理性的作用,也不同于经验主义者采用归纳方法,只重视经验的作用。先验方法力图把演绎法与归纳法趋向综合,既重视理性又重视经验,因此,康德开始了近代欧洲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统一的哲学理论。康德使用先验方法使主客体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康德在他的理性统制原理(或范导原理)中,先验方法揭示出一种有限和无限的辩证思维方式,把人类认知的总体过程看成是有限和无限的矛盾运动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永恒过程。在“二律背反”中,先验方法揭示的就是辩证法的问题。这里表明先验方法对人的辩证思维方式的重大贡献。

康德的创造思维方式是先验方法论中颇具价值的创新方式。这种创新与想象力相关,感性的创造力是想象力在空间直观构成中创造感性具体形象的能力。而创造的产生的想象力不仅是联结感性与知性的中介能力,而且是知识建构中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先验想象力的本质是自由的创新与创造。它依据统觉的统一性和谐于知性范畴,在综合上有制造“图画”的功能,把主体创新思维带入时间“图式”中,使主客体统一达到知识创新。康德在“范导原理”中,创造了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创新思维模型。在理性设定的理念体系中,理念不仅诱导而且还制约知性,使有限追求无限(理念)的矛盾运动不断向前发展而达到知识理论系统的创新。

总之,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方法论,是哲学上一种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方法论,其中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和方法论原则,是有益于当代哲学方法论研究和借鉴的。

收稿日期:2000-11-1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论_康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